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教案
代表作:戰國楚國帛畫《人物龍鳳圖》和《人物御龍圖》。以線條勾畫物象,構圖簡潔而有序,平面感和裝飾性極強,生動的氣韻,簡潔的筆墨,流暢的線條,表達出完美的意境,反映出畫家高度的藝術概括力。它們雖然不能叫卷軸畫,但可以窺見當時的繪畫水平,這時確立了中國繪畫藝術以線條造型的民族風格形式。
戰國時期是中國繪畫藝術從萌芽走向成熟的關鍵階段。
3、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繪畫藝術
特點: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畫出現了。這一時期士族興起,士大夫畫家活躍于畫壇。他們文化修養很高,總結出許多精辟的繪畫理論,有力地推動繪畫藝術的提高。此時人物肖像畫是主要的創作主題。顧愷之“傳神寫照”理論提出,要求繪畫作品應重表現人物的風貌、氣質。這和后來的繪畫理論家謝赫“六法”中的“氣韻生動”對當時繪畫風格有很大的影響,也為中國畫重氣韻的特點的形成打下了基礎。發展到晉、南北朝,中國畫逐漸演變成單幅的卷軸畫,成為獨立的藝術欣賞品,題材亦日益擴大。除人物,宗教題材外,初期山水畫也隨之出現。同時,書畫理論著述的問世,指導了藝術創作的方向。
代表作: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和楊子華的《北齊校書圖》。
4、隋唐五代時期的繪畫藝術
特點:中國繪畫的一個高峰。在繼承魏晉以來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來美術風格,產生出許多畫家和優秀作品。中國的繪畫發展是與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緊密聯系的。從唐朝開始,由于是經濟文化的空前繁榮,再加上唐詩的偉大成就和影響,繪畫重情趣求意境,追求一種“畫中有詩”的意境,希望通過繪畫來表達一種心境。文人士大夫追求的抒情性成為當時繪畫的主流,文人畫從此興起。唐朝是中國繪畫史上的鼎盛時期,開創了新紀元。唐代在隋代承前啟后過渡的基礎上,獲得了全面的發展。
代表作: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圖》,是現存中國最早的山水畫。初唐閻立本的《步輦圖》。盛唐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此外,隋唐時期,敦煌莫高窟壁畫盛極一時。
5、兩宋時期的繪畫藝術
特點:宮廷畫院進入最為活躍的階段,畫學興起;適應民間需要,繪畫成為商品。這些因素,使繪畫藝術得以全面發展。各畫種全面發展,題材愈加廣泛,畫派并出,空前繁榮,盛極一時,其光輝璀璨,照耀百代。中期出現了以水墨寫意為主體的文人畫,講求詩書畫統一,注重筆墨情趣,是富有生命力的畫派新支。體備眾法,流派紛呈,名家輩出是這一時期繪畫藝術的特點。風俗畫是當時畫壇的最大亮點。
代表作: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長卷。它描繪了北宋汴河沿岸風光和繁華的景象,作品充分展示了畫家的寫實功力,河流、物舍、舟船、城關、人群、虹橋、樓觀、店鋪、市街、駝隊,等等,一切物象都刻畫得入微傳神。
6、元明清時期的繪畫藝術
特點:士大夫的文人畫成就最為突出。這一時期文人畫開始占據畫壇的主導地位。所以適合于表現文人畫家意識的山水畫和枯木竹石、梅、蘭以及墨筆花鳥大量涌現,人物故事畫的相對減少。隨著文人畫的繁榮,繪畫作品中詩、書、畫進一步密切結合而且成為普遍的風尚。這加強了中國畫的文學趣味,更好地體現了中國畫的民族特色。同時,繪畫理論和創作實踐中,特別強調了筆墨技巧的運用,講究繪畫作品要具書法韻味,將書法融入畫法之中,在筆墨技巧上起了新的變化,使水墨寫意畫在傳統的基礎上有所突破。要求繪畫體現書法性用筆,反對刻意求工、求似,主張神似,逸為上。追求作品的古意和“士氣”,重視畫家主觀意興和思想感情抒發。中國畫在明代產生了許多流派,各派又在創作和理論上自成體系。清代的繪畫藝術,繼續著元明以來的趨勢,文人畫日益占據畫壇主流,山水畫的創作以及水墨寫意畫盛行。更多的畫家在文人畫創作思想影響下,追求筆墨情趣,很多畫家鐘愛梅、蘭、竹、菊等題材和潑墨大寫意手法,他們的藝術對近現代花鳥都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