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中考文言文精細閱讀
(求,探求。為,指兩種心情)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譯: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 因為)。
9、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譯:在朝庭里作高官就為平民百姓憂慮;不在朝廷做官就為君主擔憂。
10、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譯:擔憂在天下人之前,享樂在天下人之后。(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11、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如果大片煙霧完全消散了,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
12、刻唐賢今人詩賦與其上:把唐代名人和當代作家的詩賦雕刻在上面。
13、微斯人,吾誰與歸?
*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十三、課文內容理解
1、歸納段意
第一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的緣由。(記敘)
第二段:(寫景)描寫岳陽樓周圍雄偉景色,引出遷客騷人各不相同的“覽物之情”。引出下文。
第三段:(寫景、抒情)寫“遷客騷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四段:寫“遷客騷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議論)抒發作者闊大胸懷和政治抱負。揭示全文中心。
2、首段交待了什么內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寫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績,交待作記緣由,為后文的闊達胸襟做鋪墊。
3、騰子京“謫守巴陵郡”,卻仍然“重修岳陽樓”這說明了什么?
答:說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奮發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曠達胸襟。
4、第二段中,“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這句在全文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答:承上啟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5、第三四段作者用虛筆設想了一明一暗兩個場景,為什么會產生一悲一喜的結果?
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氣的陰晦晴朗會影響人的情緒,天氣惡劣才會“感極而悲”,天氣美好才會“心曠神怡”。
6、第三、四段與文章主旨有什么關系?(寫這兩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推導出“古仁人之心”與“二者之異”,表現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7、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是什么? 答:以物喜,以已悲。
8、第五段中“或異二者之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對“二者之為”持什么態度?
答:遷客騷人的兩種覽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內涵。 否定。
9、作者贊美古仁人的實際目的是什么? 答:否定遷客騷人的悲喜觀,勉勵友人。
10、“遷客騷人”“古仁人”的區別在哪里?
答:悲喜觀不同;遷客騷人“以物喜, 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11、第五段的議論作用是什么?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內涵;抒發了作者的政治抱負;勉勵友人。點明中心。
12、詞語欣賞。陰風怒號,濁浪排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