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篷搖夢到春江》備課資源
豐哉,富春江!烏篷搖夢夢越酣,唯愿年年得相見。
寫于1988年11月
閱讀指導
葉文玲,當代小說家和散文家。
《烏篷搖夢到春江》是葉文玲的散文代表作。本文以夢為線索,以“五想”為內容,編織了春江嬌俏和美妙的圖畫。
文章標題“烏篷搖夢到春江”,這是全篇的文眼,暗示船載著夢將灑滿春江。“夢”的展示是通過春江的自然景觀與春江流域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來顯示的。
作者的“夢”雖貫穿始終,但具體落筆時,卻把“夢”化為“五想”來寫“夢”,而夢與想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說,“夢”是通過“五想”來實現的。“奇想”(中文開頭處),寫作者當年在青海戈壁灘時對春江的奇想,渴望之情不言而喻;“始想”春江的俏,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委婉裊娜,令人遐想無窮,美感呼之欲出;“還想”,描繪春江的“嬌”,著重突出其色澤——綠,使人想到了朱自清的梅雨潭的綠,但又各有千秋。
“再想”,寫富春江的“美”,濃墨置于“靜”字上。上述“四想”,向世人淋漓盡致地展示了春江的俏、嬌及美。描寫層次極為清晰。行文至此,人們不禁要問,除了富春江的自然景觀的“俏”、“嬌”、“美”,那么人文景觀又如何呢?于是,很自然地便有了第五想——“又想”,以漢代隱士嚴子陵的不媚世俗的傲骨為代表,頌揚了富春江人們的神魂。即富春江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本文線索清晰,結構緊湊。例如富春江的自然景觀,是通過“始想”、“還想”、“再想”句來寫的,這“三想”句就分別是展示富春江各種景觀特點的關鍵句,只要抓住了全文各層的關鍵句,理解文章的內容及特色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本文另一特色是作者善于巧妙地引用古今詩句,為文章增色不少。如引用郁達夫的詩句“屋住蘭江夢亦香”一句,貼切地表達了作者對富春江的魂縈夢繞;又如通過“臨流鼓棹,帆飛若馳”的動景遇“鷗鳥亦知人意靜,故來相近不相親”的靜態對比,突出了富春江的無與倫比的美景。
上一篇:艾煊《靈潔九寨溝》
下一篇:《烏篷搖夢到春江》課堂教學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