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布特勒的信》教案3
一、教學設想本單元課文皆為書信,重點皆在于“情”,而相《給巴特勒的信》對而言在“情感”之外還蘊涵著較為豐富的信息量(尤其是雨果對藝術的見解及對圓明園的評論),而且篇幅適中,較為適宜當堂進行閱讀訓練,然后再通過對圓明園的感性認識及雨果獨具魅力的語言進行愛國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避免教學中教師一統天下的被動局面和常見的沉悶氛圍,強調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動學習意識,盡可能調動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并積極活躍課堂氣氛
二、教學目的
1、了解相關的歷史知識;運用反語嘲諷的語言效果。
2、進行速讀能力、捕獲篩選信息能力及思維能力培養。
3、樸素愛國情感及雨果偉大人格魅力的滲透。
三、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作者對遠征中國的態度和感情
四、教具準備(課件)
五、教學方法
討論,分析,圖文結合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1、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叫奇跡。這個奇跡叫圓明園。這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先生說的。遺憾的是這個奇跡已經消失了,參與毀滅這個奇跡的一個上尉給雨果來信稱這種行為是具體的,出色的。偉大的作家就給其寫了一封回信。(板書:給巴特勒的信)
2、介紹作者及代表作
雨果,法國著名作家,代表作:《紅與黑》《悲慘世界》
(2)精讀第三段
讓我們先一起夢回富麗堂皇的圓明園吧,齊讀課文第三段后,(播放圓明園的被毀滅前的精彩圖片)再精讀,完成下列問題:
!、 雨果提及藝術有哪兩種來源,分別產生哪兩種藝術?
2、雨果怎樣評價圓明園的?
3、欣賞完圓明園的的美景,談談你對其的評價或感受。
以上問題學生互相交流。
(3)細讀第四段到結尾,品味文章的語言和作者的感情。
過渡:如此令人驚駭的杰作卻毀于一旦(插入歷史知識<第二次鴉片戰爭>)作為侵略者的同胞——雨果,他明確的表述的自己對次的感情態度。讓我一起走進作者的心靈。
1、默讀這部分,探究下列問題
作者對這次遠征的態度和感情是怎樣?(引導:找出關鍵句子加以概括)
以上問題分小組討論后,師生一起歸納。(痛斥,譴責)
2、品味作者的語言藝術(運用反語)
讓學生照出相應的句子,分析其感情色彩。
(5)延伸擴展
1、假如你是當時的領導之一,你會如何保護圓明園?
2、圓明園大量的文物流失到世界許多國家,應該通過什么途徑尋回文物
3、對于圓明園被毀滅這一事件,你有什么感言?
學生任選以上一個話題各抒己見,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
(6)課后作業
學了這篇課文,針對你的觀點和看法,給雨果寫一封回信。
教學反思
課堂是實施教學的主要平臺,是師生交流的重要空間。作為直面教學、直面學生的教師,我始終渴望語文課堂教學充滿著活力,充滿生機;所以如何聚焦課堂、激活課堂,釋放出師生交流的巨大能量,營造出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應該是我們的追求和目標。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通過課內外互補,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盡可能調動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并積極活躍課堂氣氛。通過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來看,應該說基本達到了這一預期。通過教學后的反思,我對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一些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