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話說千古風流人物》教案2
教師在評價工作中的作用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評價觀: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結合;過程與結果評價結合;定性與定量評價結合;能力與態度的評價結合。需要注意:(1)評價組成員自身也要有評價,可以在組員之間互評,也可以由全班同學給出一個評價。(2)設立評價組的目的是為了體現活動的自主性,從小培養學生自我管理、民主參與的意識、習慣和能力,而不是單純為了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一切設計,都應以育人為本,而不是以學生為工具。五、有關資料(一)詩詞1.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2.滿江紅(岳飛)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二)風流人物故事──男人孟軻(劉江濱)兩千年前,太史公司馬遷讀《孟子》,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遂廢書而嘆。老先生所嘆者,是以為利乃亂之始也。兩千年后,我讀《孟子》,也不禁廢書而嘆。我所嘆者,是前賢亞圣孟子身上的那股咄咄逼人的英武之氣和沛然淋漓的陽剛之氣。人說:大哉孔子!我則想說:英哉孟子!天地間一偉丈夫,真男人也。讀《論語》與讀《孟子》,感受迥然有別。前者循循善誘,吉光片羽,如雨露之養,時風之化,是典型的溫柔敦厚的儒雅風范;而后者口若懸河,滔滔汩汩,其勢不可當,“其鋒不可犯”(蘇洵),雄辯無礙,一瀉千里。孔子更多的時候是教育自己的三千弟子,故心平氣和,大言炎炎,誨人不倦,在人們眼里是一個“至圣先師”、藹然仁者。孟子更多的是向不可一世的君王陳說自己的為政之道,故爾常常踔厲風發、意態亢昂,有時甚至帶有火氣,言辭犀利,顯露出十足的剛直不阿、磊落恢弘的大思想家的個性,有一種睥睨王者的人格風范和精神氣度。盡管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戰國時代,諸侯為爭霸天下,莫不紛紛采取功利主義的攻伐之術,以為孟子的“仁政”治國方略“迂遠而闊于事情”,也即見效太慢而不肯采納,但在孟子義正辭嚴的強大思想攻勢下,不能不一時心悅誠服。而孟子并不為了讓君王接受自己的政見而屈尊阿附,他無意于取媚討歡,弄個一官半職干干。他不僅沒有絲毫的奴顏媚骨,反而常常直刺君王的痛處,陷這些愚不可及的家伙們于尷尬難堪的境地,不得不“王顧左右而言他”。每讀書至這樣的段落,便情不自禁再三嗟嘆:孟子孟子,何其智勇!孔老夫子曾批評他的學生子路過于勇,而他的嫡傳弟子孟軻,其勇較之于子路則更勝一籌。儒家提倡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不講勇,但是,勇,實在該是男人的本色啊!不知怎么回事,一提起文人書生,就是一副文弱、寒酸、迂闊的窩囊相,讓人“不足觀”,不大瞧得起。然而,在文人老祖宗孟子身上能尋出半點窩囊的影子嗎?他若知道后世文人把自身形象糟蹋成那種樣子,肯定會怒發沖冠,大罵子孫不肖的。孟子實在是為后輩文人樹立了剛直英武的楷模。男人的形象不只讓劍客游俠武裝專美,文人亦男人也。《孟子》中記載,一次,孟子要去朝見齊王,齊王正好派人對孟子說:“寡人本應去拜訪你,但不巧感冒了,怕風吹,如果你能來朝,我可以接見你。”孟子一聽這話,反而不想去了,于是回答說:“剛好我也病了,不能上朝見王。”第二天,孟子卻到東郭大夫家吊喪。公孫丑說:“你昨天托辭有病,今天卻去吊喪,這樣不太好吧?”孟子理直氣壯地說:“昨天病了,可今天好了,為什么不能去吊喪?”以臣子的身份公然與君王較勁,沒有一身的正氣、骨氣、膽氣是不行的。孟子曾引一位勇士的話說道:“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用今天的話說,就是:都是男人,誰怕誰呀!又有一次,孟子離開齊國,在晝邑歇宿。一個人想替齊王挽留孟子,便大模大樣端坐著跟孟子說話,孟子不理他,趴在幾上裝睡,那人很不高興,孟子就坦率地教訓他:對一個年長的老頭子應該懂得禮數!在孟子看來,一些峨冠博帶的君王,只不過是貪財、好色的草包蠢貨,或者是率獸食人的獨夫民賊,哪里值得老百姓仰望尊敬?!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英雄氣概,溢于言表。孔子制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綱常禮數,孟子并未昏愚地全盤接受,他提出:民為貴,君為輕。他遺世獨立,傲岸宏達,凜然不可侵犯,完全不把一些平庸的君王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