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活動-乘著音樂的翅膀》教案1
課件:答對者請進
師:那就讓我們看看有什么題目吧。
剛才的音樂是幾拍子的樂曲?——三拍子
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手風琴
表現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樣的感受?
師:真高興,你們能夠順利進入“金色大廳”,讓我們一起祝賀一下,快樂地跳起來吧!
播放:《杜鵑圓舞曲》
生:可以跟著音樂表現杜鵑歡樂地跳舞,或做小鳥飛翔的動作。
介紹作品:
《杜鵑圓舞曲》是根據挪威作曲家約納森創作的一首同名鋼琴曲移植的手風琴曲。據說約納森曾在 “金杜鵑電影院”專為無聲影片的放映作鋼琴配音,本曲即為當時影片即興配音而作。
四、拓展欣賞《藍色多瑙河》
1、導入:
師: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演奏家們開始演奏了,請小朋友保持安靜,如果不懂得欣賞音樂,隨便講話,那就給我們中國人丟臉了。第一首樂曲題目叫《藍色多瑙河》
2、初步聆聽樂曲片段
播放:《藍色多瑙河》
師: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介紹作品:
課件:《藍色多瑙河》——被視為奧地利“第二國歌”,在每年元旦維也納舉行的“新年音樂會”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每年新年音樂會演奏的曲目,全是施特勞斯家族所創作的各類圓舞曲。約翰父子就是這個圓舞曲王國的締造者。
4、感受體驗作品:
老師先邀請一個學生做示范,手拉手,跟著音樂跳起來。其他學
生模仿,一起跟著音樂在教室里旋轉,再次感受音樂的魅力。
師:孩子們,讓我們和所有參加音樂會的來賓一起跟著音樂跳起來吧!
五、 教師小結
師:時間過得好快,一眨眼音樂會就要結束了,謝謝你們和老師共同
渡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希望下節課我們能繼續在維也納見面,再次聆聽音樂大師的杰作!
【反思與研究】
在這節音樂課中,我是以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教學目標,即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創造性、知識橫向聯系以及身體的協調能力和審美能力為目標。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結合教材內容,展開知識的拓展,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
首先,我以創設情境主題為線索組織教學內容。本課教材中的欣賞曲是《杜鵑圓舞曲》,拓展內容我選用了《藍色多瑙河圓舞曲》,這樣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圓舞曲的風格特點,并從中讓他們愉快輕松地獲得知識,了解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約翰施特勞斯等相關人文、多學科的綜合知識。這兩首樂曲的聆聽,包含了兩個知識點:3/4拍節奏和圓舞曲的特點。而一年級學生在這方面的認知水平和知識儲備都非常有限,而且圓舞曲相對于他們來說非常新鮮,不易理解。因此,我創設了一個帶學生去歐洲維也納參加新年音樂會的教學情境,然后展開一系列的教學。
每一位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人、發展的人、有尊嚴的人,一年級的學生也不例外。因此,如何在音樂課堂中發揮他們的主體性,重要的是在于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讓他們有機會充分地表現,展示他們的潛能。例如,我在課堂上借助情境——去維也納之前的節目排練,讓學生自己選擇能發揮自己特長的節目,可以和其他同學合作表演。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使每個學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藝術活動的空間。事實證明,在民主、寬松的學習環境中,在多種藝術表現形式供學生選擇的情況下,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是很有潛力的,教師只有積極地進行引導和開發,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才能使學生的才華得以充分地展示和開掘,使我們的課堂煥發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