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活動-乘著音樂的翅膀》教案2
新課程標準教材教學典型課例
《乘著音樂的翅膀》
──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
蕪湖市第八中學
胡宇虹
2006年3月8日
《乘著音樂的翅膀》
──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
【設計依據】
(一) 說教材
在人教版九年級下的教材中,安排《乘著音樂的翅膀》這樣一課綜合性學習,無論對于教師還是學生們來說,都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
本課綜合性學習內容在安排上可以不受教材的限制,有較大的伸縮余地。就學生更感興趣的主題,采取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選擇學生最喜歡的語文表達形式,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本冊教材中(當然也包括初中各冊教材),有諸多關于生命話題的作品,因此在教學中應以此作為本課的教學主線。在教學設計中,側重讓學生回顧與此主線有關的文學作品,接觸、了解中外的優秀音樂作品,注重對音樂的體驗與感悟。通過聆聽音樂,感受到生命的真諦與美好。
(二)說學生
進入初三復習階段,面對學習學生普遍感到倦怠。此時最讓他們感到放松的一種方式可能就算是音樂了。他們喜歡沉醉在音樂的世界中,也喜歡哼唱能夠擁抱生活的流行歌曲。
因此將語文與音樂整合,既能吸引學生的興趣,還能聯系各冊教材選編的內容,達到輕松復習的效果。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是通過聆聽音樂,提升了我們(包括“授者”與“學者”)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豐富了我們的精神世界。
(三)說教法
在教學活動中尤其是課前準備活動中,積極引導學生團結合作、主動探究。
在授課時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師生平等對話,與學生一起交流自己對音樂的感悟,給予學生表達展示的空間,鼓勵學生對音樂個性化的理解。注重教師的引導,采用音樂烘托法、繪畫激趣法、散文描述法、自主討論法等多種教法相結合,以增進學生對音樂的理解,真正進入聲音的世界,用心去感悟音樂的魅力,強調音樂對人靈魂的塑造作用。
在綜合性學習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滲透寫作的指導。在每個綜合性學習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要能及時捕捉隱含的寫作信息,適時的培養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接觸、了解中外優秀音樂作品,感受音樂的魅力,開闊視野,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提高文化素養,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 通過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和評價,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激發學生對這片浩瀚的文學世界充滿探索的情趣,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體驗,培養學生將聽覺形象轉化為語言形象的能力。由此來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和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表達和文字表達能力)。
3. 通過藝術素養審美情趣的提高來提升語文素養;又通過語文素養的提升來更好地領悟藝術和表達對藝術的體驗與感悟。
【教學準備】
教師利用一周時間,指導學生重讀課本中與音樂有關的文章,課外搜集與音樂相關的文章,利用閱讀課或早讀時間朗讀與交流;于每節課課前推介一首名曲,師生共同欣賞。
布置學生課外尋找、搜集、購買并聆聽古今中外經典名曲,了解音樂的相關背景資料。自由組合成四人小組,給自己的小組起名并合作探究一首共同喜歡的曲目,對作品或某一音樂家作一點深入的探究,做好課上推介的準備。
在學生的準備過程中,教師要及時了解他們的合作探究情況,隨時給予指導,同時也為授課時事先做到心中有數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