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課標九年語文級下冊第五單元測試卷
第五單元1、c 2、b 3、d 4、d 5、c 6、d 7、c 8、①舜發于畎畝之中 ②人恒過然后能改 ③行拂亂其所為 ④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⑤故不為茍得也 ⑥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⑦此之謂失其本心 9、a、木片 b、巧妙的方式 c、盡 d、入侵 10、a、“圉”通“御”,抵擋 b、“詘”通“屈”,理屈 c、“距”通“拒”,抵御 11、c 12、a、公輸盤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戰術。b、墨子的守城辦法還綽綽有余。c、我知道你用來對付我的辦法,可是我不說。d、即使殺了我,也不能殺盡(宋國的抵抗者)啊。13、公輸盤兩戰皆敗,已然惱羞成怒,動了殺機。14、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15、這段話寫墨子與公輸進行實力較量而大獲全勝,迫使楚王放棄攻宋。16、a、護城河b、放棄c、歸順、服從 17、b 18、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②固國不以山溪之險,③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9、a、四面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b、這樣卻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 c、憑借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 d、所以君子不戰則已,戰就一定能勝利。 20、以攻城和守城為例來論證。21、本文闡述的主要觀點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因為孟子主張行“仁政”以統一天下,本文論述了戰爭中民心背向的問題,指出民心所向,是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戰爭勝負中的決定性作用,“民心所向”以及“人和”就是行“仁政”的結果,因此,本文的觀點體現了孟子的“仁政”思想。22、略(作文)23、此乃英雄也。24、d 25、a、26、a、曹操將要召見匈奴使者,自認為相貌丑陋,不足夠震懾偏遠國家,派崔季圭代替自己。b、魏王高雅的氣質,不同尋常;但是立在臥榻邊上拿刀的那個人,才是真正的英雄。27、因為曹操自認為相貌丑陋,不足夠震懾偏遠國家。28、因為曹操認為匈奴使是個聰明、有見識的人,不為我所用,也不能讓敵國所用。(言之有理即可)29、多疑與氣量狹窄,無容人之量。30、楊修之死、青梅煮酒、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