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誡子 教案
(設計意圖:對古典文學課文的初步感知必須落實在“誦讀”上,這是新課改的要求,更是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要求,換句話說違背了新課標并不是絕對重要,因為他是人制定的,難免有疏漏,但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是絕不允許的,那結果絕不遜色于“渾沌之死”。)
四、小組合作探究(5-8分鐘)
分配任務:2-3分鐘 探究方案:1分組——全班按桌次分四組,每組的同學按同桌和前后桌分為數(shù)個小組。每個大組的探究內容相同,各小組獨立探究,每個小組形成簡單的文字探究報告。
2分配探究專題
第一組 :翻譯課文——選出應引起注意理解的詞語,和可以作為文學積累的經(jīng)典語句,并闡明原因。
第二組 :研究結構 ——找出本文觀點、論證、正反論據(jù)、結論。
第三組 :我們向本文借鑒什么——詞語運用、品德修養(yǎng)、說理方法。三個方面。
第四組 研究現(xiàn)實意義——1.周公為什么要誡子?這六種“謙德”,對現(xiàn)在有何借鑒意義。
(設計意圖:1、“磨刀不誤砍柴工”老師要充分發(fā)揮導師作用,明確的學習任務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2、此做法類似于現(xiàn)代工業(yè)化追求的合作中的獨立,微觀上各組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元,組內部有分工又有合作,宏觀上各大組又在完成同一個學習任務,小課堂變成了一個小工廠,小社會,學生在學習中得到語文知識、個人能力多方面地培養(yǎng)。符合新課改的教育理念,符合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方向性要求。)
五、 報告交流20分鐘
每組不超過五分鐘,老師及時補充訂正。
六、盤點收獲。5分鐘
學生各抒己得,句式要求,“讀……我懂得了……”、或“聽……我收獲了……”
(設計意圖:1、從教師角度是檢測課堂,長期堅持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從學生角度是檢測聽課效果,從而養(yǎng)成邊學習邊整理的習慣,這是一種可以讓學生受益終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2、規(guī)范學生語言,繼續(xù)進行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
七、拓展延伸:如何才能具備周公美德?聯(lián)系平時生活實際進行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