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主題探究學習:初識“諸子百家”教案
教學要求:了解和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步驟和基本范例。了解“諸子百家”學說的大致內容,體味其博大精深。了解“諸子百家”在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內容:
(一)基本內容
春秋戰國時代的思想文化奠定了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基礎。尤其是在思想、文化領域內產生的諸子百家學說,對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文化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為千秋萬代留下了極其寶貴的財富,為人類文化做出了極其巨大的貢獻。
春秋戰國時代,是我國古代社會大動蕩、大變革、風云變幻的時期。社會經濟、政治、思想文化都在激烈而又復雜的階級斗爭中發生很大的變化。在劇烈的社會變革中,各諸侯國的階級關系不斷出現新變化,不同的階級與階層的代表人物,對社會變革發表不同主張,于是“諸子百家”便應運而生。
諸子百家主要學派是道家和儒家,傳統劃分是根據《漢書·藝文志》而來,共分為十二家,分別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名家、縱橫家、陰陽家、雜家、小說家、農家和方技家,兵家在現代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而醫家則被放在了方技家中,顯得有些冷落!爸T子”,是指這一時期思想領域內反映各階層、階層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漢各種政治學派的總稱,屬春秋后才產生的私學!鞍偌摇北砻鳟敃r思想家較多,但也是一種夸張的說法。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莊子、列子、韓非子、商鞅、申不害、許行、告子、楊子、公孫龍子、惠子、孫武、孫臏、張儀、蘇秦、田駢、慎子、尹文、鄒衍、呂不韋等。
諸子百家中,儒家創始人孔子因繼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統,在諸子百家中脫穎而出。以致儒家學說不僅在諸子百家中地位顯著,而且還成為傳統文化的主流、核心內容,對中民民族精神形成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影響。
諸子百家的許多思想給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啟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辯證法;墨家的科學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軍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閃爍光芒。我們應該鑒借儒家的剛健有為精神,來激勵自己發憤圖強;鑒借儒家的公忠為國精神,來培育自己的愛國情懷;鑒借儒家的“以義制利”精神,來啟示自己正確對待物質利益,鑒借儒家的仁愛精神,來培育自己熱愛人民的高尚情操;鑒借儒家的氣節觀念,來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強的獨立人格;也鑒借墨家的“兼愛”、“尚賢”、“節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廢私立公”,等等思想。
(二)有關資料
1.“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故事
(1)孔子周游列國
(2)老子騎青牛出關
(3)莊子夢中化蝶
(4)孟母“遷地教子”、“三斷機杼”的故事
2.“諸子百家”的名言
(1)有朋至遠放來,不亦樂乎?——孔子
(2)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献
(3)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献
(4)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莊子
(5)兼相愛,交相利!
(6)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獙O子
(7)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