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主題探究學習:初識“諸子百家”教案
(8)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
3.“諸子百家”和寓言故事
(1)《鄭人買履》——《韓非子》 (2)《濫竽充數》——《韓非子》
(3)《買櫝還珠》——《韓非子》 (4)《守株待兔》——《韓非子》
(5)《杞人憂天》——《列子》 (6)《歧路亡羊》——《列子》
(7)《兩小兒辯日》——《列子》 (8)《愚公移山》——《列子》
(9)《匠石運斤》——《莊子》 (10)庖丁解牛》——《莊子》
(11)《陷井之蛙》——《莊子》 (12)《東施效顰》——《莊子》
(13)《刻舟求劍》——《呂氏春秋》 (14)《揠毛助長》——《孟子》
4.“諸子百家”中的成語
哀而不傷《論語》 安不忘危《周易》 安常處順《莊子》
揠毛助長《孟子》 濫竽充數《韓非子》 守株待兔《韓非子》
杞人憂天《列子》 買櫝還珠《韓非子》 愚公移山《列子》
刻舟求劍《呂氏春秋》 東施效顰《莊子》 安如磐石《荀子》
拔毛連茹《周易》 白駒過隙《莊子》 百戰百勝《孫子》
半途而廢《禮記》 飽食終日《論語》 抱關擊柝《孟子》
杯水車薪《孟子》 比肩繼踵《晏子春秋》 避實就虛《孫子》
鞭辟入里《論語》 變化無常《莊子》 冰炭不相容《韓非子》
兵不厭詐《孫子》 兵貴神速《孫子》 并日而食《禮記》
并行不悖《禮記》 博聞強志《荀子》 跛鱉千里《荀子》
不豐不殺《禮記》 不共戴天《禮記》 不茍言笑《禮記》
不教而誅《論語》 不近人情《莊子》 不可終日《禮記》
不愧不怍《孟子》 不肖子孫《莊子》 不亦樂乎《論語》
不恥下問《論語》 溫故知新《論語》 學而不厭《論語》
誨人不倦《論語》 擇善而從《論語》 三人行必有我師《論語》
采薪之憂《孟子》 察言觀色《論語》 沉魚落雁《莊子》
寵辱不驚《老子》 出生入死《老子》 出爾反爾《孟子》
川流不息《論語》 創巨痛深《荀子》 春露秋霜《禮記》
刺刺不休《管子》 從容不迫《莊子》 從心所欲《論語》
大惑不解《莊子》 呆若木雞《莊子》 道聽途說《論語》
5.對“諸子百家”的評述
(1)《論語》,儒家經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紀錄。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在表達上,《論語》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范。在編排上,《論語》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一條就是一章,集章為篇,篇、章之間并無緊密聯系,只是大致歸類,并有重復章節出現。
(2)《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文章很雄辯,氣勢充沛,感情強烈,辭鋒犀利。蘇洵曰“其鋒不可犯”。漢趙岐說《孟子》的文章“長于比喻,辭不迫切,而意以獨至”。
(3)《荀子》先秦重要的哲學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荀子的文章,不少地方運用對偶式的句法,以鋪列論據作論證,已開駢儷先河。荀子尤其善用比喻。如《勸學》千余字中,連續使用了六十多個比喻,比喻套比喻,比喻證比喻,大大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