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禮贊(茅 盾)
白楊禮贊(茅 盾)重慶市巴川中學 何明元
相關積累
1、象征:是要把表達的意義寄托在所稱贊的事物上的一種寫作方法。寫法上對托意的物要進行細致的描寫;做深刻細致的評價,加以評論點明象征意義。
2、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區別?象征與比喻的區別:
1) 象征是一種寫作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擬人和比喻是修辭方法,是就語言來說的,只表現在具體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2) 象征與擬人的相同點都是把事物人格化,但象征大體都用在立意上,而擬人則用在語句的表現上,是為了寫的生動形象。
3) 象征與比喻的借喻的相同點都是使事物形象化,但象征是將所描寫的事物賦予一定的意義,所以要作細致地描寫,而借喻式建筑在相似的基礎上,無需描繪或刻畫。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本課字詞,理清結構層次。
2、理解分析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運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誦讀和課前查資料體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內容。
2、通過討論完成對文章結構和作者情感的把握,以及對5、6段的分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學習陜甘寧邊區抗日軍民正直、質樸、團結向上、堅強不屈的革命品質。
教學重點:
1、掌握字詞,簡介作者、時代背景;
2、粗讀課文,理清全文脈絡;
3、重點講讀第二部分(第1,2自然段)。
教學難點:
1、找出線索,理清結構。
2、白楊樹形象和精神的不平凡中寄寓作者怎樣的感情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預習
1.注音
氈子(zhān) 開墾(kěn)外殼(qiào) 主宰(zǎi)坦蕩如砥(dǐ) 潛滋暗長(qián) 無邊無垠(yín)諸如(zhū)倦怠(dài)婆娑(suō)懨懨欲睡(yān)丫枝(yā)暈圈(yùn)虬枝(qíu)參天(cān)初融(róng)秀頎(qí)
2.解釋
(1)視野:視力所及的范圍。
(2)黃綠錯綜:黃土地和綠植被縱橫交*在一起。
(3)妙手偶得:文學素養深的人偶然間所得到的。語出陸游詩“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4)無邊無垠:沒有地域的界限,廣闊無邊的意思。
(5)倔強:(性情)剛強不屈。
(6)縱橫決蕩:縱橫馳聘,沖殺突擊。
(7)捕木:常綠喬木,木質堅實,是貴重的木材。
(8)秀頎:美而高。頎,高。
3.熟讀課文,回答問題。
⑴課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禮贊白楊樹的?
(2)作者為什么要贊美白楊樹?(用原文回答)
(3)白楊樹生長在怎樣的環境中?作者為什么描寫白楊樹的生長環境?
(4)課文那些詞語可以概括白楊樹的總特征?
(5)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白楊樹外形特征的?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二、導入新課
1.作家作品簡介:
茅盾(1896—1981)中國現代進步文化的先驅者,偉大的革命文學家、文化活動家、社會活動家和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原名沈德鴻,字雁冰,筆名茅盾。浙江桐鄉烏鎮人。1928年發表第一部小說《蝕》。和魯迅、郭沫若一樣,茅盾是中國文壇上的燦爛明星。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鋪子》《風景談》《白楊禮贊》等。
2.象征手法?
在文藝創作中,象征主義往往是和比喻手法融合在一起的,但二者 又有區別:(1)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狀,而象征只用于表示有關人類的品質或人類組織的性質,而且也都從本質特征上考慮。(2)一般的比喻,其喻體在全篇文章中不占主要地位,它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題材,如果這類喻體在文章中占了主要地位就稱為象征體了。這種手法也稱為象征手法了,這是。個重要的區別標志,(3)比喻適用于各類文體,象征一般只適用于抒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