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園小記》教案2
六、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簡單回顧上課時內容,引入新課時
二、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第三部分。
2.引導學生思考:這一部分各段依次寫了菜園種菜的哪些事情?
學生討論后明確:第8段,寫了學習種菜的樂趣。
第9段,寫了菜園播種的樂趣。
第10段,寫了菜園管理的樂趣。
第11—12段,寫了菜園豐收的樂趣。
引導學生明白,這一部分以種菜過程為序寫了菜園勞動全程的樂趣,一幅幅畫面流光溢彩,絢麗多姿,勞動的樂趣,蘊含在華妙美麗的畫卷之中。
3.請用一個字概括這部分的中心內容。
明確:即“樂”字。
4.學生齊讀課文第10段,思考:這一段一共寫了幾個畫面?
明確:寫了兩個畫面:暮春耕種圖、夏夜納涼圖。
5.細心體會:這兩個場面在寫法上有什么異同?
明確:不同的是:前者側重寫白天勞動時延安軍民心理感受的勞動愉悅,后者側重通過晚上納涼聊天展現延安軍民的高尚心靈和遠大理想。
相同的是:兩個特寫鏡頭都運用了記敘、描寫和抒情三者結合的手法。無論是白天勞動,還是月下聊天,敘事均簡潔洗練。陽光煦暖,春泥芬芳,蔬菜飄香,寥寥幾筆,便描寫出一派春光。而在這景物描寫中,也散發出濃濃的喜悅之情。
6.學生自行朗讀第11、12兩段,體會作者種菜喜獲豐收的快樂之情。
這個內容通俗易懂,可以只讓學生自行體會,不必分析。
三、綜合評價
1.品讀文章的語言之美。
學生自行品讀,明確:這篇文章的語言優美,主要是因為如下幾個原因:
(1)詞語的運用妥帖而富有色彩之美。
(2)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語言生動活潑。比如,那段對瓜菜新芽的描寫,有比喻、擬人、排比、引用、反問,這些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把一幅新芽圖寫得清新可愛,充滿了詩情畫意。
(3)恰當引用了農諺俗語和古人詩文,語言質樸簡練。
(4)多處注意運用了疊音詞語,使文句具有了音韻美,而且增加了表現力。
2.默讀全文,感受菜園之美,想想:作者為什么能夠將一個普通的菜園寫得如此美麗?
3.提問:(1)你曾經參加過哪些體力活動?有什么體會嗎?(2)作者把勞動寫得充滿樂趣,這樣寫是否有些失真?請談談你的看法。
以上兩個問題,可以引導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答案不求全面,只求了解;只求學生能夠有所領悟,不求細致深入的理解。
四、布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