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都不能少》教案4
命題原則:不增難度強調積累感悟體驗聯系生活命題以《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規定的內容和要求為依據,參照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語文》1—6冊(人民教育出版社),既要體現課程改革的理念,又要符合全市初中語文教學實際。a命題本著不增加難度、強調積累、突出讀寫、進一步創新的原則進行;
b要注重積累,注重感受,注重運用和探究,著重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
c不設審題障礙。
d命題不僅要考查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更要注重考查學生語言文字的實際運用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e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感悟、體驗和審美活動。
f命題要加強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
考試范圍:文言文僅考 五六冊精讀
對文言詩文和現代文閱讀中課內語言材料的考查,僅限于五、六冊教材精讀課文涉及的教學內容。
考試內容:能夠讀懂作品表達要有創意
積累與運用:
a了解常見修辭格(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的一般用法,能根據語言環境恰當地運用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5種修辭方法;
b了解五六冊教材精讀課文中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了解《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推薦閱讀的古今中外文學名著的作者及作品知識;
c對于五六冊教材中的文言詩文精讀課文,能正確誦讀其中句子,能正確默寫要求背誦的部分。
現代文閱讀:
a能根據不同體裁特點進行閱讀,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初步掌握精讀和略讀的方法,有較快的閱讀速度;
b能整體感知所閱讀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態度、觀點、感情;
c能歸納文章的內容要點,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能把握文章結構,理清文章思路;
d能理解文章中重要詞語和句子,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e能對文章的內容、語言和寫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問; f學習欣賞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賞精彩、優美的語言;
g能用相關學科的知識來解答閱讀中的一些問題。
文言文閱讀:
a能理解文中主要文言詞語的含義;
b能理解并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c能將文言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d能把握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寫作方面:
a能運用多種表達方式進行書面表達;
b能根據寫作需要,確定表達的內容和中心,感情真實,思想健康,內容具體,中心明確,語言通暢,簡潔得體;
c能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后和詳略,條理清楚,鼓勵有創意的表達;
d能根據提供的材料進行縮寫、擴寫、續寫和改寫。
語文試卷:考題共分三部分 閱讀寫作分量重
試卷滿分為120分,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積累與運用,主要題型為選擇、填空和簡答題,滿分為20分;第二部分為閱讀理解,包括現代文和文言文閱讀,主要題型為選擇、填空和簡答,滿分為50分;第三部分為寫作,滿分為50分。
試卷中各塊內容占分比例:積累與運用約占16%,閱讀理解約占42%(現代文約占33%,文言文約占9%),寫作約占42%。
評價意見:
教材把握好,教學重點確定恰當。尤其在以下兩大方面很值得肯定。其一,教學設計處處考慮到學生實際,著眼于“放飛學生個性”:采用“討論法”為主的教學方法,以形成多向信息交流,便于學生通過相互啟發、感悟提高,并發展健康個性,教學步驟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著眼于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教學步驟”中多處預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思維障礙,并提出相應的教學對策。板書依據學生歸納、提煉而成,板書展開程序體現學生把握作品人物性格特征過程。其二,理論依據比較充分,并貫穿于教學設計的各部分內容中,較好地解說了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安排主要教學環節的理由,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