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記》教案2
教學方法建議
1.文章名為《墨池記》,但是作者的寫作目的并不單在狀寫墨池,而是意在勸學。教學時應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以便理解文章的真正寫作意圖。
2.自古以來,有關王羲之的故事廣為流傳。教師可以多搜集一些相關內容講給學生聽,以增強學習興趣。
3.在疏通文字、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再找一些勤學苦練的古代故事在班里交流,以培養學生刻苦學習的精神。
《墨池記》教學過程設計
一、明確目標
疏通大意,理解寓含其中的作者的觀點,學生暢談各自看法,加深理解。
二、整體感知
這篇文章是曾鞏應撫州州學教授王盛之請于慶歷八年九月寫的,記述墨池所在地及其
來歷,點出王羲之臨池學書的傳說。論述王羲之書之善,雖“以精力自致”,而”非天成”,指出后人的書法不及王羲之是由于學習不夠,進而點出欲深造道德,應加倍勤奮學習。概述王君彰明王羲之的墨池和向作者索記的經過,推究王君的用心,借以勉勵學者努力深造。
三、字詞學習
1.字詞注音。(略)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而因以及乎其跡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
3.完成書后練習二。
4.解釋虛詞。(略)
四、討論分析
1.作者認為王羲之能在書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2.撫州學官王君,書“晉王石軍墨池”六字于楹柱間的目的是什么?
3.畫出文中的設問句,誦讀體會設問句在雜文中的作用。
五、總結、擴展
本文從墨池落筆,結合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的傳說,指出王羲之的書法之所以取得卓越的成就,完全是“以精力自致”的結果,而并非出于“天成”,進而推及學者深造道德更應該加強學習。文章闡明了勤學苦練對于事業上能取得成就所具有的決定性作用,鼓勵勤奮學習,努力進取,無疑具有積極意義。
為了達到教育目的,可讓學生再找像王羲之這樣的例子再聯系自己談一談。
六、布置作業(略)
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后面的練習。
墨池之上,今為州學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于楹間以揭之,又告于鞏曰:“愿有記。”推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①因以及手其避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②人之有一能,③使后人尚之如此,④仁人莊士之遺風余思,被于來世者何如哉。
1.填入文中橫線處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
a.①且 ②夫 ③而 ④雖 b.①而 ②蓋 ③且 ④況
c.①而 ②蓋 ③而 ④況 d.①而 ②夫 ③而 ④況
2.解釋文中的詞語。
、偻仆蹙模 ②推其事: ③遺風余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