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基礎(chǔ)知識及同步練習
3.不只是賢德的人有這樣的思想,人人都有這種思想,只不過賢德的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三、略
【類文品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不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宜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1、第一段概括起來的觀點是 ,如果擴展開來,它的內(nèi)容實際上包含了文章中的 這一句話。
2、本文的論證層次十分清楚,全文圍繞中心分別從 和 兩個方面逐層論證。從內(nèi)容上看,其層次之間在意思上存在著 關(guān)系。
3、文中的“君子”即為 。
4、解釋下列句子中詞語意思:
⑴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天時: )
⑵池非不高也(池: )
⑶委而去之(委: 去: )
⑷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
⑸親戚畔之(畔: )
⑹故曰(故: )
⑺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固: )
5、從該中可以看出孟子 的思想。
6、文章論證天時不如地利時,指出城小易攻的句子是 ,表明攻勢之大的短語是 (用原文回答)。
7、第三段中“故曰”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
8、翻譯下列句子:
⑴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⑵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參考答案:1、人和是戰(zhàn)爭中最關(guān)鍵的因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遞進 3、得道者 4、⑴天氣,時令⑵護城河⑶放棄;離開⑷界限,這里是限制的意思⑸通“叛”⑹因此⑺鞏固 5、兼愛、非攻 6、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 7、過渡 8、⑴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jié)。⑵使百姓定居下來,不能依*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山河的險要,威懾天下不能*武器裝備的強大。)
【同步訓練】
一、基礎(chǔ)訓練
1、給加點字注音:
不屑( ) 茍得( ) 妻妾( ) 蹴爾( ) 一豆羹( )
2、本文選自 ,文中體現(xiàn)了作者 的觀點。
3、解釋下列詞語:
⑴二者不可得兼(兼: )
⑵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得: )
⑶所欲有甚于生者(甚: )
⑷一簞食,一豆羹(豆: )
⑸死亦我所惡(惡: )
⑹故患有所不辭也(患: )
⑺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由是: 是: )
⑻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
⑼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