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漢字之美 妙在多維
三、再讀文章,梳理思路。1.明確文章哪些段落正面闡述“漢字之美 妙在多維”,并找出標志性詞語。明確:全文共14個段落,正面闡述“漢字之美妙在多維”的是第5自然段到第12自然段,標志性詞語是第5 自然段段首的“言歸正傳”和第13自然段段首的“誠然”。2. 能否刪去非正面闡述的前 4個自然段?明確:不能,因為前4個自然段主要解釋“多維”這一概念。第1自然段高度贊美漢字,并交代本文寫作視角,總領全篇。本段最后一句簡潔地交代了寫作視角,從幾何學角度發掘漢字之美。第 2 自然段緊承前文的“幾何學”,解釋“維度”,洞中潛蛇、原上奔馬、空中飛鳥三個例子將“幾何學的三個維度”解釋得通俗淺近、明白曉暢。第 3 自然段引出了愛因斯坦的“四維時空連續統”,由空間維度拓展到時間維度,由三維拓展到四維。第2、3自然段是解釋“維度”,下一段是文字如何體現維度,作者在第4自然段將拼音文字與漢字做了比較,相比漢字的四維之美,拼音文字本質是一維的,充其量也只能說具有一維半空間。沒有這4個段落,第 5 自然段段首的“言歸正傳”顯得不倫不類,也難以讓讀者明白什么是“妙在多維”,這4個段落是必不可少的。3. 能否去掉非正面闡述的最后兩個自然段?明確:不能,第 13 自然段總結上文,將橫寫文字與漢字作比較,用“堪稱獨步”盛贊漢字,與第 1 自然段中的“獨具一格”“舉世無雙”“全世界最美麗”遙相呼應、前后勾連、相得益彰。橫寫文字見字發音方便學習,字母易于輸入電腦,與數學公式兼容,但缺乏漢字的美感。在對比中彰顯漢字的多維之美。第 14 自然段段首“意猶未盡,不吐不快”道明原委,心中還有未釋放之“塊壘”,原來作者想對那些打著“科學”旗號試圖全盤否定傳統文化的同胞進行規勸和呼喚!書法藝術如此斑斕陸離,美不勝收,但它只是中華文明這棵蓊郁繁茂的大樹上的一枚小小綠葉,可以想見中華文明是多么博大精深!作為中華兒女,傳承中華文明既是神圣權利,更是應盡義務。作者在這兩段道出了寫作目的,抒發了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之情,所以不能刪掉。4. 總結文章結構。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高度贊美漢字,并交代本文寫作視角,總領全篇。第二部分(第 2—12 自然段):集中書寫漢字之美,妙在多維。又可分為兩層:第一層(第2—4自然段),解釋“維度”的概念;第二層(第 4—12 自然段),解釋漢字的多維之美。第三部分(第13—14自然段):總結全文,比較中抒發熱愛之情。明確:文章采用總分總的思維方式勾連全篇,結構謹嚴,勾連有致。應注意學習作者這種有條理的闡述問題的方法。四、細讀文章,感悟多維。1. 品讀第5自然段。環節一:請同學書寫“漢字”兩個字的篆、隸、楷、行、草體,再提供甲骨文、篆、隸、楷、行、草的相關書法作品(也可由班內同學現場潑墨),請同學判斷體悟“甲骨文之神秘美,鐘鼎、大小篆之古樸美,隸體之端莊美,楷體之雋秀美,行書玉樹臨風之飄逸美,草書筆走龍蛇曠世奇美”。大篆 隸書 楷體漢字 漢字行書 草書環節二:理解“‘公孫大娘舞劍器’庶幾近之”的內涵,探討書法與舞蹈的關系。明確:張旭看公孫大娘的劍舞如醉如癡,從中悟出了書法妙道,從此書藝大進。“書法是凝固的舞蹈,而舞蹈是流動的書法”,書法藝術的確與劍舞“庶幾近之”。“公孫大娘舞劍器”出自于杜甫的詩《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這一事件展現了書法與舞蹈藝術的內在聯系:以優美空間造型為基礎,進而展開優美造型的時間性推移。身體舞動的過程,和書法書寫的過程,在本質上是一樣的。舞蹈與書法都展示著時間和空間。書法與舞蹈,同是視覺藝術,同是造型藝術,同屬心靈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