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
3.學生讀課文,疏通文句。
(1)學生默讀課文,參考注釋,借助工具書,翻譯課文,理解文意,畫出疑難詞句。
(2)四人一組,按照“讀文——釋句——譯文”的步驟小組內討論交流,并解決疑難。教師巡視各組,幫助學 生答疑解惑。
(3)教師重點提醒:
①生詞
蔚然:茂盛的樣子。 翼然:(像鳥)張開翅膀的樣子。
頹然:精神不振的樣子。 雜然:錯雜的樣子 。
傴僂提攜:文中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山肴野蔌:野味野菜。
②一詞多義
a、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文中指坐落在高處之意) 臨溪而漁(靠近,此指“在……旁”)
b、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名字,名詞)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給……命名,動詞)
c、泉香而酒洌(順接連詞)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轉折連詞)
朝而往,暮而歸(連詞,連接狀語和中心詞,不必譯出)
d、山水之樂(樂趣,名詞)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以……為樂趣,動詞)
游人去而禽鳥樂也(歡樂,形容詞)
e、云歸而巖穴暝(聚攏)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回去)
③朗讀課文,注意體會“也”的不同語氣和“而”的輕重音;通過推究文理,梳理文脈,讀出詞、句、段間的邏輯停頓和邏輯重音,旨在讀得流暢。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朗讀課文。
2.重點字詞語句檢查提問。
二、自主探究,梳理文脈
提問:請大家研究每個段落的內部層次,把它們整理出來。
教師示范分析第一段:
明確:山、水、亭、名、太守
學生分組介紹第二、三、四段:
明確:第二段:朝—暮—春—夏—秋—冬;第三段: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第四段:太守歸—游人去—禽鳥樂、從人樂、太守樂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研讀第一節:
(1)作者為什么自號“醉翁”?貫穿全文的主線是什么?二者關系如何?(結合作者的經歷,指導學生抓住關鍵句來理解)
[點撥](1)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折射。(2)主線是“樂”。(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是事物的表象,“樂”是“醉”中之樂。
(2)“樂”點尋蹤:指導學生從文中找出含有“樂”字的句子,并思考作者寫了哪幾種樂。
[點撥]句子:略。作者寫 了五種樂:山水之樂、宴酣之樂、禽鳥之樂、游人之樂、太守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