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
(2)此之謂失其本心。
3、文段(一)中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4、孔子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賜給他的供養之地呢?請用文段(一)中的語句回答。(2分)
(三)
1、我們很熟悉的一個成語就源自課文第一段,這個成語是:________________。(2分)
2、簡要概括作者在第 二段中闡述的觀點(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全文看,本文先后運用了______________論證和______________論證的方法,有力地證明了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舍生取義這一觀點。生活中有許多人將這個觀點奉為行為的準則,請你根據對這個觀點的認識,列舉一個奉行這種行為準則的事例,加以簡要闡述(要求:舉例典型,敘議結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為繼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師,孟子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請根據自己的積累,試寫出其中的兩條(不得從本文中選取)。(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析疑解難】五、開放性試題
1、我國歷史上,許多人把文中的觀點作為自己做人的準則,作為自己最高道德標準來追求。請舉一個能用本文觀點來選美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