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紅滴翠記黃山導學案
【合作探究】
4.請同學們用5分鐘的時間運用我們曾經學過的讀書方法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課文介紹了黃山的哪些內容?找出課文在介紹自然景觀時,選材組材上和前面兩課最大的不同。
5. 本文是一篇電視解說詞,那作者是如何從不同角度去表現景物的?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景物的特點。
【精讀精煉】
①說起黃山,人們很容易想起徐霞客對黃山的贊譽:“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②黃山是長江與錢塘江的分水嶺,位于安徽省南部,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全山面積大約1200平方公里。號稱方圓500里的黃山,是祖國大地上的一塊瑰寶。
③從高空俯視,在一片山水相間的萬綠叢中,千峰競秀,萬壑藏云,郁郁蔥蔥,飛紅滴翠。可誰能想到,眼前這座黃山,竟是億萬年前地殼中的帆布背包凝固后形成的花崗石群;這大大小小、不計其數的群峰,竟是日曬雨淋、水流侵蝕這些大自然的能工巧匠“雕刻”“裝飾”的結果!地質學家告訴我們,兩億多年前,黃山這一帶是一片汪洋大海,過了一億多年,海水退去,留下了一片丘陵。以后在猛烈的地殼運動中,地層斷裂,巖漿活動,形成了黃山的基礎。到了距今7000萬年到6500萬年前,地質學上稱為新生代第三紀的地質時期,我國大陸上發生了“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黃山大約是這個時期形成的。在距今二三百萬年時,地球進入了第四紀冰川時代。由于長期受寒冷氣候影響,黃山山體受到了較大侵蝕,地形變化很大,形成種種奇特的造型;奇峰怪石林立。真是峰峰有奇觀,處處是仙境。游人們來到黃山,自然要浮想聯翩,尋根問底,神游天外了。
6、“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中的“五岳”指____、____、____、____、_____。徐霞客是____(朝代)地理學家、旅行家。
7、“瑰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8、第③段從地質上介紹了黃山的形成,黃山是如何形成的?大約形成于什么時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寫作角度變化很多,有懸想歷史的,有從空中俯視山景的,有讓你身臨山中邊攀登,邊觀賞的,也有如聽導游解說的,請說說第③段是從什么角度寫景的?寫出了黃山什么樣的景色?試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請寫出一句含“山”字的名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題閱讀】
黃山記
大自然是崇高的,卓越而美的,它煞費心機,創造世界。它創造了人間,還安排了一處勝境。它選取中皖南山區。它是大手筆,用火山噴發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圍一百二十公里,面積千平方公里的一個渾圓的區域里,分布了這么多花崗巖的山峰。它巧妙地搭配了其中三xx大峰和三十六小峰。高峰下臨深谷;幽潭傍依天柱。這些朱砂的,丹紅的,紫褐色的群峰,前擁后簇,高矮參差。三個主峰,高風峻骨,鼎足而立,撐起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