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考點(diǎn)解析與解題技巧(一)
②親賢臣,遠(yuǎn)小人,此先漢之所以興隆也。(《前出事表》)
上面例句中,句①中“善”和句②中的“親”、“遠(yuǎn)”本來都是形容詞,但在句中均為動詞,分別解釋為“交好”,“親近”、“遠(yuǎn)離”。
3) 名詞作狀語
如:①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②其一犬坐于前。(《狼》)
上面例句中,句①中的“箕畚”意為“用箕畚”,句②中的“犬”意為“像狗一樣”
4) 使動用法
所謂“使動用法”,就是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作不是主語發(fā)出的,而是賓語發(fā)出的,其實(shí)質(zhì)是這個動詞里面暗含著“使……怎么樣”的意思。
如: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傳》)
②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泊船瓜洲》)
上面例句中,①中的“生”和“肉”意為“使……復(fù)生”和“使……長肉”,②中的“綠”意為“使……變綠”。
5) 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就是指謂語動詞具有“認(rèn)為(或以為)賓語怎么樣”的意思。意動用法只限于形容詞和名詞的活用,動詞本身沒有意動用法。
如:①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
②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
上面例句中,①中的“異”和②中的“奇”和“賓客”為意動用法,分別解釋為“感到奇怪”、“認(rèn)為與眾不同”、“把……當(dāng)作賓客”。
以上五類為常見的詞類活用,此外,較為少見的還有:①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如“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師說》),第一個“圣”和第一個“愚”作名詞,意為“圣人”和“愚人”。②動詞活用為名詞,如“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禪山記》),“至”活用后,應(yīng)譯為“來到這里的人”。
(二) 特殊句式
了解和掌握文言句式是提高閱讀文言文能力的另一重要環(huán)節(jié),為明了起見,將其列表如下:
(表格內(nèi)容見本期16頁表格)
(三) 文言句子的翻譯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要求是“信”、“達(dá)”、“雅”。“信”,就是要忠于原文;“達(dá)”,就是要求譯文通順流暢;“雅”,則要求譯文盡量形象、生動,富有文采。文言文翻譯應(yīng)以直譯為主,即將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實(shí)在譯文中,要譯出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diǎn)。在直譯表達(dá)不了原文意蘊(yùn)的時候,才酌情采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怎樣才能達(dá)到上述要求?這就得講究翻譯的方法。基本方法有六種,即:對、換、刪、補(bǔ)、調(diào)、留(見下表)。
(表格內(nèi)容見本期17頁表格)
能力訓(xùn)練
(一)
崔樞舉進(jìn)士,客居汴半歲,與海賈同止。其人得疾既篤,謂崔曰:“荷君見顧,不以外夷見忽,今勢疾不起,番人重土殯,脫①歿,君能終始之否?”崔許之。曰:“某有一珠價萬緡②,得之能蹈火赴水,實(shí)至寶也。敢以奉君。”崔受之。曰:“吾一進(jìn)士,巡州邑以自給,奈何忽蓄異寶?”伺無人,置于柩中,瘞③于阡陌。
后一年,崔游丐亳州。聞番人有自南來尋故夫,并勘珠所在,陳于公府,且言珠必崔秀才所有也。乃于亳來追捕。崔曰:“倘窀穸④不為盜所發(fā),珠必?zé)o他。”遂剖棺,得其珠。
注釋:①脫:如果。②緡(mín):一千文銅錢串在一起為一緡。③瘞(yì):埋葬。④窀穸(zhūn xī):墓穴。
1.解釋下列加點(diǎn)的詞:
①崔樞舉進(jìn)士( )
②其人得疾既篤( )
③脫歿( )
④荷君見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