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語文考點梳理二十四:文學作品閱讀
專家解讀考點
文學作品包括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它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占范文閱讀篇目的66%左右,而其中散文和小說又占絕大多數。各地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也都十分重視散文和小說閱讀,往往把它們當作壓軸題來進行考查。為此,本節內容主要研究散文和小說的閱讀。
根據課標對7~9年級學生閱讀目標的規定和評價建議,各地中考散文和小說的閱讀,往往著重考查“整體感知作品,并概括主要內容及主題的能力;根據作品內容及主題,表達閱讀感悟與體驗的能力;根據文體特征,概括作品的寫作特色并適當點評的能力;對作品中傳神的詞語和精辟的句子進行賞析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及人物描寫方法的能力;根據作品情境對事件發展、人物心理等進行合理推測和想象的能力”等知識點和能力
在考查的題型方面,這類文章的考查與其他樣式的現代文閱讀考查一樣,往往以簡答題為主流題型,兼以選擇題、填空題等常規題型。不過,近年來隨著各地新課程漸次進入中考,開放性試題在這類文體考查中出現的頻率明顯增高,幾乎每篇選文都要設計一兩道這樣的題目。通過談閱讀的感受,或述說閱讀的體驗,或發表閱讀的見解,或作出閱讀的評價等形式,著力考查同學們的語文實踐能力和探究能力。
從應試的角度說,作答散文閱讀題時,首先,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把握住全文的“線索”和“神”。因為優秀的散文都是“形散”和“神不散”的和諧統一,文中往往有一條線索,把材料貫穿成一個有機整體。所以,同學們在閱讀時只有找出了這條線索,才能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構思技巧,領悟作者創構的獨特意境。其次,要用心去體會文章的意境。因為優秀的散文作品,總是將情與景、意與境交融在一起,塑造鮮明生動的形象,產生強烈的感染力。所以同學們閱讀答題時,千萬不要把答題當作一種機械的操練過程(有的同學甚至文本都沒有完整地讀一遍,就直接做題),而要用心去體悟意境,這樣才能看出作品好在哪里。第三,要結合散文的意境品味優美的語言。因為散文中無論何種風格的語言,都是為創構獨特的散文意境服務的,所以在作答語言賞析題時務必要結合語境來思考.
作答小說閱讀題時,一方面要認真地通讀全文,從小說的“人物、情節、環境”三個要素入手,對作品有一個整體的感知;另一方面,要根據題干的要求,善于發現作品的“亮點”,即作品的寫作特色,如:刻畫人物形象的手法,小說情節結構的特征,作品語言的特色等,進行概括提煉或品味揣摩。
典型例題透視
老水車旁的風景
梁曉聲
其實,那水車一點兒都不老。
它是一處旅游地最顯眼的標志。旅游地原本是一個村子,兩年前,這地方被房地產開發商發現并相中。于是在蓋別墅和豪宅的同時,捎帶著將這里開發成了旅游景點,使之成了小型的周莊。在雙休日或節假日,城里人絡繹不絕地駕車來到這里,吃喝玩樂,縱情歡娛。村里人終日里耳濡目染,思想迅速地商業化著。
城里人成群結隊地來到的時候,必會看到,在那水車旁有一老嫗和一少女。老嫗七十有幾,少女才十六七歲,都穿著清朝的衣裳。老嫗形容枯瘦憔悴;少女面似桃花、目如秋水,顧盼之際,“道是無晴卻有晴”。老嫗紡線,少女刺繡,成為水車的陪襯,景觀中的風景。她們是景區雇來在那兒給觀光客們看的,若有觀光客與她們照相,或可得些小費。老嫗是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在村里有一間半祖宅。村子受益于旅游業,有了些公款,每月亦給她50元。少女是從外地流落到這兒的。她的家在哪里,家境如何,身世怎樣,沒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