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色龍
第四次:廚師說不是將軍家的狗時
對小狗——野狗,弄死它算了。
第五次:廚師說是將軍哥哥的狗時
對小狗——這小狗還不賴,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這家伙的手指頭!
對赫留金——我早晚要收拾你!
4.學生合作探究:
警官奧楚蔑洛夫在處理“狗咬人”事件中,態度五次變化,那么其中有沒有始終不變的地方?
學生研討后回答,教師明確:
在五次變色中,奧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見風使舵的性格特征始終不變,充分暴露了他的卑鄙心理。
四、點撥升華:師生共同歸結奧楚蔑洛夫的形象。
明確:奧楚蔑洛夫是一個溜須拍馬、媚上欺下、見風使舵、趨炎附勢的沙皇專治統治的忠實走狗形象。
五、達標反饋:
分角色朗讀,體會形象特征
1.角色分配:
一人扮演奧楚蔑洛夫,一人扮演巡警葉爾德林,一人扮演赫留金,一人擔任其他角色及旁白。
2.要求盡量瀆出人物說話的語氣、語調,尤其注意省略號的停頓。
3.學生分組試讀。
4.教師指定學生分角色朗讀。師生共同點評朗讀表現。
第二課時
一、目標認定
1.引導學生探究小說的思想意義,理解課文主題。
2.揣摩小說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二、自主學習:
學生帶著以下問題默讀全文:
(1)小說結尾寫道:“普洛訶爾喊一聲那條狗的名字,帶著它從木柴廠走了。那群人就對著赫留金哈哈大笑。”那群人笑什么呢?為什么笑?
(2)自然界中的變色龍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而奧楚蔑洛夫幾次變色又是為了什么?作者通過他的言行揭示了一種怎樣的社會現象?
(3)這篇小說的主題是什么?
三、展示交流:
學生四人學習小組合作探究,教師點撥:
(1)針對那群人的笑,學生的理解有如下幾種說法:
笑赫留金事與愿違,他本來想得到賠償,結果卻是一場空;
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奧楚蔑洛夫這樣一個警官。他見風使舵,媚上欺下,一副統治者奴才的嘴臉:
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這樣一條狗。如果這狗的主人不是將軍的哥哥,結果就不一定這樣了;
笑這個社會里,一人得勢,雞犬升天;
笑當時窮人不如富人家的一條狗等。
(2)奧楚蔑洛夫之所以幾次變色,是因為他不敢得罪權貴,哪怕僅僅是權貴家的一條狗。這樣的一個小官僚,面對一般群眾的時候,他往往會擺出一副官架子,如他一出場。穿著新的軍大衣,在眾人面前“嚴厲”的表情,一個拿腔作調、作威作福的小官僚的形象畢現。而面對權貴,卻是一副奴顏婢膝的樣子。這樣的人物是當時社會的必然產物。當時沙皇統治的俄國,經濟落后,思想保守,實行殘酷的專制統治,而作為這樣一個國家機器上的小零件,像奧楚蔑洛夫這樣的小官僚,為了生存,不得不用喪失人格和尊嚴來換取生存空間。這樣的人物雖然可恨,但作者批判的鋒芒其實更多的是指向當時腐朽專制的社會。指向孕育這種奴性人格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