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變色龍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從理清脈絡入手,體會敘述表達要有一定的順序。
2.通過賞析文中的語言,結合觀賞音像資料等,較細致地了解變龍的外形特征及捕食過程。
3.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增強對動物奧秘的探究欲。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路
1.從這一組課文開始,我們已經走上了探究自然奧秘的道路。<課件>在你心目中,大自然 ;昨天我們又初步認識了變色龍,在你的眼中,變色龍 。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六課《變色龍》(指板書)。
2.課文寫了這樣幾個意思:“我們發現變色龍、我們放回變色龍、我們端詳變色龍”,請你按照課文的順序,為它們排一排隊。
即使上節課我們沒有讀過課文,你也會這樣排序嗎?理由是什么?
說一件事、寫一段話,就應該像這樣脈絡清晰,井井有條。
二.細讀端詳
1.剛開始發現這個小東西的時候,大家都不認識它,稱它是什么?(怪物、怪蛇)
2. 它真的怪嗎?怪在哪里?(板書:怪) 請自由讀讀全文,找一找它的“怪”。注意: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建議你手中夾著筆,雙手捧著書,讀讀想想、圈圈劃劃。
過渡:它怪在哪兒呢?
*外形怪*——
1、找到課文第九自然段讀一讀。
2、你見過這樣的怪物嗎? 不如親眼看一看。<點擊課件>圖片
你對它的什么部位感興趣?說上一兩句
3、同學們口中的都是零散的語言,組合在一起當然要有一定的順序。
<點擊課件>圖片旁配上第九段外形描寫自己讀讀,理一理順序。 依次寫到了什么部位?(生說,師指圖相關部位。這是從整體著眼,然后分別介紹了各個部位。當然,只要是循著一定的次序,還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觀察方法) 一起讀,留意變色龍外形的各個部位。
4、這里說的是什么怪?(板書:外形)
*捕食怪*——
1、看錄像,說體會。
敘述:你瞧,說話間我們來到了書上描述的那片叢林。林中彌漫著泥土的清新、野花的芬芳。不經意間,一只色彩斑斕的蝴蝶從眼前掠過—<點擊課件>錄像片
仔細看,關注它的動作,留意你的感受!
想說些什么?(相機板書:捕食)
2、讀課文,談感悟。
到課文里面讀讀,看書上是怎么寫的?哪些詞句寫得特別有水平。
#迅雷不及掩耳#
說什么的?(雷聲傳得快,來不及遮起耳朵);
書上用它來說什么快?(變色龍的舌頭快,來不及——眨眼睛),只聽得——(刷)的一聲,食物到哪兒了?——(肚子里)。
練習朗讀并體會“刷”。 這可是變色龍的獨家妙招。
#“剎那間”#
一般理解:“剎那間”是說什么的? 這時間究竟多長多短? 你還知道哪些這樣意思的詞?
解文中意:課文中的“剎那間”說的是什么?
讀文中句:我們讀讀文中具體是怎樣描寫的。
指導朗讀:剛才在錄像中你就親眼目睹了這一奇觀,建議把你當時的表情在讀書的同時用上。做到懷著感情、帶著表情去讀書。
指名讀,讓我們一起用心感受。
#眼舌怪#
1、變色龍之所以能既快又準地捕獲食物,靠的是什么? 不,應該說靠它與眾不同的舌頭? 怎么不同?一個身長三十厘米的變色龍,舌頭有多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