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教材復習:綜合性實踐活動
當然,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手機短信內容繁雜,魚目混珠,有許多是庸俗無聊、灰色情調和不健康的內容,這些垃圾信息,不僅帶來了嚴重的污染,而且也敗壞了手機短信市場的風氣,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因此,擬寫手機短信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 拒絕擬寫和傳播褻瀆,惡搞、謾罵,搞人身攻擊之類的短信。
目前這類手機短信擬寫和發送得非常多,教師首先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從自身做起,不去擬寫和傳播這類短信,要和學生一起拒絕這種低俗手機短信的污染,引導學生擬寫一些健康、積極、活潑清新的手機短信。像“考試如此多焦,引無數考生盡通宵。惜秦皇漢武,膽子太小;唐宗宋祖,不得不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最后只把白卷交。俱往矣,數風流人物,全部重考”這樣的手機短信應當堅決拒絕。這是典型的惡搞,是對毛澤東詞《沁園春•雪》的褻瀆。再如:“祝你一路順風,半路失蹤;祝你笑口常開,笑死活該;祝你天天開心,兩腿抽筋;祝你萬事如意,處處碰壁。”這不僅是在惡搞,而且是在詛咒,極不文明,這種短信決不能去學習和傳播。
2. 拒絕擬寫和傳播類似打油詩之類的短信。
有些短信的內容純粹是庸俗無聊且毫無積極意義的插科打諢,有些更是油腔滑調,嘩眾取寵,純粹是變態心理,使人厭煩。如:“大海啊,它盡是水!駿馬啊,它四條腿!辣椒啊,它真辣嘴!看短信的傻蛋啊,它咧著嘴!”純粹是庸俗無聊,毫無積極意義。再如:“日照香爐升紫煙,李白來到烤鴨店。口水流下三千尺,摸摸口袋沒有錢。”不僅毫無積極意義,而且也是對李白詩《望廬山瀑布》的惡搞和褻瀆。這類短信對中學生的負面影響太大,決不能擬寫和傳播。
3. 拒絕擬寫和傳播一些社會不正之風乃至反動言論之類的短信。
這類短信現在在社會上傳播得比較多,危害極大。對于這類信息,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做到不傳播,不去擬寫或者仿寫,以凈化手機短信環境。
五、中考對聯對法指要
對聯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題型,特別是結合文言文內容來進行對偶知識的考察,如XX年泉州中考中的文言閱讀中就有一題對對子的題目,預測在今后的命題中還會大行其道。這是因為:一方面對聯是一種傳統文化現象,是一種駢句,這本身就依賴于文言作品而存在,借助文言語段來考察,那是再合適不過了;其次是因為文言文的駢句、對仗的語言形式具有示范性,結合文言文語境來訓練,其要求實際也有了一定的降低。那么,如何對好對聯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以下方法:
首先,了解對聯這種中國文化中特有的文學形式的特征。對偶是對聯最基本的修辭手法,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字數相等,即上下句的字數必須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2、詞性相對。上下兩聯相應位置上的詞,詞性須相對,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往細里說,顏色詞要對顏色詞,量詞要對量詞。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3、結構相應。上下聯的句法結構應當一致,如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等等。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4、節奏相合。節奏是由停頓形成的,上下兩聯在哪里停頓,有幾處停頓都應當吻合。如杭州西湖岳墳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上下聯的節奏都是二字一頓、二字一頓、三字一頓,節奏完全吻合。5、平仄相協。古人把上、去、入三聲歸為仄聲一類,與平聲(陰平、陽平)相對。上舉杭州西湖岳墳聯上聯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聯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相協,富于音樂美。6、意義相關。對聯的兩聯之間在內容上必須相互關聯,體現一定的邏輯關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7、最好不要重復出句的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