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教材復習:綜合性實踐活動
5. 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三)誤作仿句:
相當部分考生由于平時仿句訓練形成思維定勢,未能根據試題的具體要求,仍然模仿示例中“除了……什么也……”的句式作答,以致限制了自己的表述。這反映出他們審題和臨場應變能力的欠缺。
(四)句子太長。提示語一般貼(掛)在墻上,讓人瞥一眼便讀完,明白它的意思,因此宜短不宜長。下面的句子就太長了。
在知識的海洋里,我們能做些什么呢?讀書、寫字、探討人生。為了您和他人的未來,讓我們共同創造一個安靜、文明的環境。
(五)“違者罰款”的意思未表達。
除了知識什么也別帶走。
1、這里是閱覽室,請您隨意閱覽。
也有不少表達得體、符合試題要求的答案。例如:
1、 為喧嘩者臉紅,為打鬧者羞愧。
2、 有了喧嘩,自己無法靜心;有了打鬧,別人無法思考。
3、 喧嘩無助求知,打鬧有損文明。
4、美文讓大家分享,您不必重金買下。
5、報刊有價,美德無價。
6、若讓報刊感受離家之苦,你就會感到失金之痛。
五、編擬方法:
1. 運用修辭
運用修辭,是為了把詞句修飾得優美些、生動些,感人些。以生動形象的文字,準確表達意圖,力求簡潔鮮明,言有盡而意無窮。
①. 對偶
如推廣普通話宣傳周宣傳口號“說地地道道普通話,做堂堂正正中國人!”,“說普通話,迎四方賓客;用文明語,送一片真情”;義務獻血標語“真情流淌,血脈相通”,“民族在奉獻中崛起,生命在熱血里綿延”等,這類公益廣告詞有節奏有韻律,讀來瑯瑯上口,聽來和諧悅耳,給人以美感,也便于記憶。
②. 雙關
就是利用雙關賦予詞句幾層不同的意思,從而收到耐人尋味之效。如“說好普通話,‘知音’遍華夏”,“知音”二字,一語雙關。利用雙關語作為公益廣告詞,能增加表現的層次性和豐富性,詞淺意深,回味無窮。
③. 對比
如“獻出的血有限,獻出的愛無限”,“鮮血誠寶貴,救人品更高”,“好人獻上一滴血,病者除卻萬分憂”,通過鮮明的對比,給人深刻的印象和啟示。
④. 仿擬
就是套用人們熟知的語句,使其產生一種新的意義,從而達到加深印象的效果。如“鮮血誠可貴,助人價更高”即是化用了裴多菲的名句“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但愿人長久,熱血注心田”是化用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類語句為人熟知,讓人感到親切。作為公益廣告詞,有利于贏得人們的好感,也有利于迅速傳播。
⑤. 比喻
如“血,生命的源泉,友誼的橋梁”,“普通話——13億顆心與心之間的橋梁”,“普通話——人類溝通的橋梁;普通話——人類智慧的結晶”等,形象生動地說明了各自的作用。
⑥. 設問
運用設問,以激起人們的思考,增強感染力。如“為何血濃于水?因有愛在其中”,“你想為社會做點貢獻嗎?你愿為他人獻點愛心嗎?請參加無償獻血!”構思新穎,提問巧妙,發人深省
3. 押韻口訣
就是由字數相等并且押韻的兩句話或多句話作為公益廣告詞。如“說好普通話,方便你我他”,“推廣普通話,溝通你我他”,“請講普通話,不分你我他;講好普通話,共愛一個家”, “人間自有真情在,獻出鮮血播下愛”,“一點熱血助他人,一顆愛心好精神”,“你血輸在我身,你情溶入我心”,這種口訣不是經典語句,而是創作自行設計出來的,傳達信息往往比較直接、簡練、明確,其主要目的是使人易讀易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