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詠月詩三首
這首詩在眾多的抒寫亂世之離情的作品中高標獨秀,是由于作者匠心獨運的新奇角度與抒寫章法。在這里,老杜并不一般地就景敷情、緣情述事,而是別出心裁從思念對象一邊落筆,從頭至尾細致熨帖地描摹自己想象中的對方的景況。無限的深情、癡情都從這一系列想象描寫中流瀉而出,達到了抒情的極致。首聯(lián)二句,絕不說自己望月而憶妻,偏說妻子見月而思己,比起一般的直訴自己的情感的憶內(nèi)之作,一開篇意思就深了一層。前人寫過“隔千里兮共明月”(謝莊《月賦》)和“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一類的名句,那都是兼及“憶”與“被憶”雙方的,這里卻偏偏只提被憶的一方,抒寫角度的轉(zhuǎn)換,使得辭旨婉切,更顯出詩人對妻子的一往情深。妻子身邊,是時時尾隨著可愛的小兒女的。詩人月夜思妻,必然密不可分地念及孩子。可是頷聯(lián)二句不正面說自己望月憶兒女,偏說兒女隨母望月,又想象兒女幼小,尚不解望月而思念身陷長安的慈父。真是此情此景,將何以堪!詩人刻骨銘心的憶內(nèi)之情,又在這痛苦的想象中更深入一層。第三聯(lián),想象愈加具體化,虛擬妻子在這個夜晚望月懷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是整首詩中意境最優(yōu)美,辭采最清麗的抒情句子。鬟濕而臂寒,狀看月之久與懷人之癡。月色愈好而痛苦愈增,夜深天寒都渾然不覺。這位閨中娘子是如此多情而執(zhí)著,難道還不值得我們的詩人深切思念嗎?詩的末聯(lián),方才將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擺進去,仍以想象之筆結(jié)情。這是盼望相思之愿能償,有朝一日伉儷重逢,雙雙對此明月舒愁,抹掉戰(zhàn)亂帶來的傷痛痕跡。
三、重讀三首詠月詩,感受其中月與人的密切聯(lián)系。
1.學生討論月色之美與人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一切景語皆情語。
〔學情預測〕通過兩節(jié)課的學習和討論,學生們能初步體會作者在不同的時間和背景下看月,體會和感受皆有所不同。要求學生能從詩中的具體句中讀出月與人,人與月的聯(lián)系。
2.教師明確:
《把酒問月》這詩題就是作者絕妙的自我造象,那飄逸浪漫的風神唯謫仙人方能有之。題下原注:“故人賈淳令予問之”,彼不自問而令予問之,一種風流自賞之意溢于言表。詩中詩人停杯沉思,頗有幾分醉意,仰望蒼冥發(fā)問道:這亙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從何時就存在的呢?這一對宇宙本源的求索與困惑,實際上是對自身的生命價值的思索和探尋,“停杯”二字生動地表現(xiàn)出他的神往與迷惑糅雜的情態(tài)。接著寫出了人類與明月的微妙關系。古往今來,有多少人想要飛升到月中以求長生不老,但皆是徒然,而明月卻依然用萬里清輝普照塵世,伴隨著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們。又寫出了明月既無情又有情、既親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蘊含著詩人向往而又無奈的復雜心境。其實明月萬古如一,而人類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可貴的生命倏忽即逝。結(jié)尾四句收束上文,進一步表達對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古往今來的無數(shù)人們,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對著空中同一個永恒的明月,或許都曾有過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唱歌飲酒的時候,皎潔的月光能長照杯中,使我能盡情享受當下的美好人生。人是一棵葦草,但卻是一棵能思想的葦草。詩人有感于明月長存而人生短暫,人類無法改變這一自然規(guī)律,因此就更應當珍惜今生的點滴光陰,在瞬間把握永恒。結(jié)句雖暗含及時行樂之意,但總的基調(diào)仍然是積極向上的,展現(xiàn)了詩人曠達自適的寬廣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