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傳教案
2.本文敘事按時間順序寫,而且詳略得當。課文是怎樣按時間順序的?寫得最詳的是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寫?
3.本文語言質樸簡練。試舉例說明。
(三)學生對照注釋自讀課文,完成以下自讀作業(除翻譯外,可直接做在書上):
1.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注音:
①衡少善屬文( ) ②不好交接俗人( )
③累召不應( ) ④五載復還( )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a.游于三輔( )
b.雖才高于世( )
c.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 )
②a.因入京師,觀太學( )
b.……作《二京賦》,因以諷諫( )
c.伺者因此覺知( )
③a.公車特征拜郎中( )
b.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 )
④a.精思傅會,十年乃成( )
b.以精銅鑄成( )
3.“思考和練習”二。
4.翻譯句子,指出各句包含的語法現象。
①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②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③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④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四)討論自讀疑難問題。
(五)同桌互相批改自讀作業。
自讀作業參考答案:
1.①sh4o ②h4o ③l7i ④z3i
2.①于,介詞。a.表處所,在;b.表比較;c.表范圍,在……方面;
②因,介詞。a.趁(機會);b.通過、藉;c.因為;
③a.召,動詞;b.征象,證據,名詞。
④a.精心,形容詞;b.純,形容詞。
3.(略)
4.①永元年間,被推薦為孝廉,(他)卻不去應薦,多次被公府征召,(他)也沒有去就任。——“舉”、“辟”為被動用法,“不行”、“不就”省略主語“他”,即張衡。“連辟公府”是“連辟于公府”,省略“于”。②大將軍鄧騭認為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請(他),(他)沒有應召。——“奇”,形容詞的意動用法。省略“召”的賓語和“不應”的主語(即兼語)“其”。③用篆字山、龜、鳥、獸等圖案雕飾。——狀語后置。④自從有書典記錄以來,不曾有過這樣的事。——“所記”,“所”+動詞、組成名詞性結構。“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句代詞賓語前置。
(六)根據自讀作業情況,對以上語法現象進行小結。
(七)自讀、理解“思考和練習”三至五。
(八)檢查自讀理解情況。提問:
1.張衡的高尚品德是什么?聯系上下文說一說,何以見得“才高于世”?其“從容淡靜”又表現在哪里?
2.張衡最杰出的貢獻是什么?課文重點記敘的內容是什么?
3.課文的語言質樸簡練,你是怎樣體會的?
4.和《屈原列傳》相比,這兩篇傳記最大的共同點是什么?最大的區別是什么?
明確:張衡的高尚品德表現在:(1)“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寫作上“精思傅會”,科學上“致思”“研核”,孜孜不倦,貢獻卓越;(2)“從容淡靜”,不慕世俗的虛榮,“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大將軍“累召不應”,“不慕當世”;(3)品行端正,憂國憂民,作《二京賦》諷諫王侯,整治法度收禽奸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