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九年級語文教案 > 語文版九年級上《論語》十則·同步檢測(通用17篇)

語文版九年級上《論語》十則·同步檢測

發布時間:2023-02-02

語文版九年級上《論語》十則·同步檢測(通用17篇)

語文版九年級上《論語》十則·同步檢測 篇1

  第一部分: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4分)

  內。ā 。∧海ā 。∴叭唬ā 。『胍悖ā 。

  2.按要求用課文原文填空:(3分)

  ⑴子在齊聞《韶》,    ,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瓶鬃又v的對人要寬容的話是      。

 、窃幼允〉娜齻方面是           。

 、仍c所說的“         ”這些話令孔子大加贊賞。

  3.“富而可求也”表達了孔子的什么思想?(3分)

  4.孔子對先進和落后的兩種態度是      。(3分)

  5.解釋下列詞語:(5分)

 、乓娰t思齊焉(齊:  )

 、苾茸允∫玻ㄊ。  )

  ⑶不成人之惡(惡:  )

 、刃∪朔词牵ㄊ牵  )

 、刹粓D為樂之至于斯也(圖:  )

  6.翻譯下列句子。(6分)

 、抛釉唬骸耙娰t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圃釉唬骸笆坎豢梢圆缓胍悖沃囟肋h!

 、亲釉唬骸熬映扇酥,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7.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2004年蕪湖試題)(2分)

  a、這張偽造的病假證明顯然是假的。

  b、通過老師的教育,我認識了問題的嚴重性。

  c、大量植樹種草直接關系到我們的生活環境能否得到改善。

  d、操場上,到處飄揚著彩旗和歌聲。

  8.教師節期間,有位同學給老師送上了這樣的賀詞,以表達自己對老師的贊美和敬意。(2004年無錫試題)(3分)

  你博古通今,像滔滔不絕的歷史長河,引導我們追求無窮知識。(歷史老師)

  請你仿照上面的句子,寫一句話,送給某門學科的老師。

  第二部分:

 。ㄒ唬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9.解釋句子中的詞語。(4分)

 、攀坎豢梢圆缓胍悖ê胍悖  )

 、撇灰云涞赖弥ǖ溃  )

  ⑶富而可求也(求:  )

  ⑷雖執鞭之士(雖:   )

  10.譯句。(4分)

  ⑴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曝毰c*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1.找出選文中的兩個成語。(2分)

  12.從選文中任選一則,談談你的理解。(3分)

 。ǘ

 、抛釉唬骸拔崾形宥居趯W,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谱釉唬骸熬邮碂o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亲釉唬骸帮埵枋筹嬎,由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茸釉唬骸耙卤掷埮叟c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⑸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之士之仁者!

 、首迂晢栐唬骸班l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薄班l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俗又^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匾猜勔灰灾,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知也。吾與女弗知也。”

  13.用“|”給加線勉勵斷句。(只斷句,不加標點)(3分)

  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

  14.從第一則中,我們知道“而立之年”指的是30歲,“不惑之年”指的是40歲;我們常說50歲已過半百,而60歲則稱為        ,70歲稱為        之年,八、九十歲高齡則稱為      之年。(3分)

  15.第六則中,孔子指出的是辨別好人與壞人的標準,那么他認為什么樣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好人呢?什么樣的人又能稱得上是壞人?(4分)

  16.第七則中“愈”為“較好”的意思。子貢認為自己不如顏回的原因是什么?孔子的答話表明孔子是怎樣一個人?(4分)

  17.譯句:(4分)

  ⑴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第三部分:片斷寫作練習(40分)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請你以“老師”為話題,結合《論語》中的有關內容,談談你的看法。300字左右。

語文版九年級上《論語》十則·同步檢測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運用《論語》中關于學習、從政和為人處世的名言警句,進一步培養文言閱讀能力。

  2.感受孔子光輝人格魅力,提高個人的思想道德修養。

  3.聯系自身學習實際,體會課文豐富的內蘊,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

  1.結合孔子的經歷,分析《論語》一書的主要思想內涵。

  2.重點欣賞書中關于學習和為人處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盡可能背誦。

  教學難點:

  深層理解《論語》內蘊;引導學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本課主要是引導學生去欣賞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論語》,而該經典主要是談學習態度、方法和思想修養的,語言簡練,用意深遠。教師指導學生反復誦讀,營造背誦課文的氣氛,在讀中理解、領會其內涵,力爭當堂熟讀成誦。

  2.討論評點法。教讀本文采用評點式,就內容、寫法及現實意義評點。在教學過程中,啟發學生探究、質疑,調動學習積極性。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繼續生存下去,必須回頭兩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諾貝爾獎獲得者集會巴黎時的宣言

  作為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論語》,在我國歷史上影響很大,為儒家的重要經典。相傳,宋朝名相趙普死后,人們在他的書籍里發現只有半部《論語》,所以世有“半部《論語》冶天下”之說。而在國外,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全美第7所孔子學院、新英格蘭地區第一所孔子學院,已在美國麻州大學正式揭牌成立。

  今天,讓我們走近孔子,走進《論語》,去聆聽先哲的教誨。

  孔子及《論語》的 影 響 展示課件:

  1、中國古代:宋代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天不生仲尼,萬古長于夜”

  2、國外:“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繼續生存下去,必須回頭兩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諾貝爾獲得者集會巴黎時的宣言

  西方推選的“一百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中,孔子排名為第五位;美國人則尊奉孔子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日本:長崎市的孔子廟的西廊大理石上所刻全部《論語》,現在還保存完整,供人觀賞。

  新加坡:政府按照孔子的倫理思想,制定并實施了倫理教育計劃,規定以《論語》作為中小學倫理教育的教材;新加坡還經常舉辦文明禮貌活動,《論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為這項活動的指導思想。

  德國:把孔子和康德共同尊為教育學的奠基人,柏林得月園的入口處,更是矗立著兩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塑像,塑像花崗石基座上刻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展示課題:   魅力《論語》

  ——名著《論語》導讀                                                       閱讀課件內容,感受《論語》無論是在中國古代還是在國外都備受推崇,必有其神秘魅力存在。 1.了解《論語》的影響。

  2. 引發學生探究《論語》魅力的興趣。

  二、溫故知新:

  回顧初中課本中課文《論語十則》 教師引導回顧:

  1、試著背誦《論語十則》

  2、《論語十則》中哪句話你印象最深,為什么?

  3、請說說說說你所了解到的孔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教師明確新知識:

  1、了解孔子的生平:好學不倦,知識淵博——游說列國、百無一售——整理古籍、致力教育?鬃釉缒晟钬毧,處于生活的最底層,但他好學不倦,努力完善自己,百折不撓、堅持追求理想人生,終究千古留芳。孔子的人生經歷能帶給我們啟發,孔子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2、明確《論語》的結構:《論語》全書共分20篇,篇名為后人所起,多用每篇首句中的兩個字做篇名,每一篇又分為若干章,每章長短不一。短的只有一句話,長的也不過數百字。前后章之間不一定有什么聯系,有些章還有重出現象,可見它是一個片段的集合體,并非出自一人之手。

  《論語》的形式:格言體、答問體、對話體、議事體。 1、學生背誦回顧所學《論語十則》及由此了解到的孔子。

  2、 了解孔子的人生經歷,感受孔子的精神。

  3、 了解《論語》的結構和形式。 切入對《論語》魅力的體會,消除學生對這本經典文化名著的陌生感;

  補充引入新知識,使學生進一步地了解《論語》,為以后的閱讀打下基礎。

  三、感受領悟(一)

  教師出示課件:出自《論語》的格言警句

  1、克己復禮為仁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眾星共之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5、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6、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損矣!都臼稀

  7、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為政》

  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妒龆

  10、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蹲雍薄

  教師明確:1-3表達以《論語》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核心“仁”,《論語》中的闡述的“仁”是全方位的,既直指個人修養,又關注人與人的相處之道,更體現了治國之道。

  4指為政者首先必須端正自己,做好臣民的表率。

  5強調要進行啟發式教育。6-10均談及為人處世。 學生分組討論,翻譯格言警句,并談談其中哪一句對自己啟發最大。

  引導學生體會《論語》的理趣,感受思想與內涵帶來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論語》的興趣。

語文版九年級上《論語》十則·同步檢測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運用《論語》中關于學習、從政和為人處世的名言警句,

  2.感受孔子光輝人格魅力,提高個人的思想道德修養。

  3.聯系自身學習實際,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

  1. 結合孔子的經歷,分析《論語》一書的主要思想內涵。

  2.重點欣賞書中關于學習和為人處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盡可能背誦。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及“朝圣”,我們自然會聯想到那跪拜、跋涉著的虔誠的伊斯蘭教徒向圣地麥加前行的浩蕩壯觀情景,還有電影《紅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而在我國人們也把到山東曲阜去看孔廟叫做“朝圣”,同學們知道它的緣故嗎?  

  作為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論語》(板書文題),在我國歷史上影響很大,為儒家的重要經典。相傳,宋朝名相趙普死后,人們在他的書籍里發現只有半部《論語》,所以世有“半部《論語》冶天下”之說。而在國外,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全美第7所孔子學院、新英格蘭地區第一所孔子學院,于20日在美國麻州大學正式揭牌成立。

  今天,讓我們走近孔子,走進《論語》,去聆聽先哲的教誨。

  二、關于孔子和《論語》的簡介:

  1.孔子在中國是個聞名遐邇、婦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讀書人稱他為孔夫子,歷人皇帝給他加過許多封號,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顯赫,以“至圣先師”最為人們所熟悉。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家。他首開私人講學之風,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學生。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鬃痈莻ゴ蟮乃枷爰摇K岢隽艘徽兹蕦W理論,創立了中國思想史上第一個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學體系,從而在很大程度上確立了在中國哲學的總體面貌,影響了中國人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他主張仁義,主張以德服人,反對殘暴統治,反對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開明態度?鬃訉W說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極大,被尊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

  2.《論語》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其體式歸納起來有:語錄體(也可稱格言體),僅指明是孔子的話,不寫出說話的環境(包括說話的對象),內容大多是關于學習、道德修養、為人處事的一般原則;對話體,記錄孔子對弟子(或其他人)的問題所作的回答,它寫出了提問者的原話,但沒有寫談話的背景;敘事體,其中多少有一點情節,但也往往是以記錄孔子的話為主。

  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

  三、教師講述孔子二三逸事,鼓勵學生及時點評:

  (一)孔子帶著弟子去齊國。路上聽見有哭聲?鬃訉Φ茏诱f,這人的哭聲不像是家里死人。上前問哭者?拚哒f,我從小就好學,游遍列國后返回家鄉,可雙親已經過世。往而不來著,年也;不可再見者,親也。說罷哭者就跳河自殺了。孔子對弟子們說,小子們記住此事,要引以為戒。從那以后,孔子的弟子告辭歸家的達人數到30%。

 。ǘ┛鬃訋У茏尤ム崌其N自己的政治觀點,但是與弟子失散了。孔子獨自一人站在東門外。有人對子貢說,東門外有一人焉,其長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顙,其頭似堯,其頸似皋陶,其肩似子產?墒茄韵,比禹短三寸。如喪家犬一樣失意不得志。子貢將這些話告訴孔子?鬃语@出高興的樣子,又嘆了口氣說,他表述的形狀未必準確,可我的神色確實是象喪家犬啊。然乎哉!然乎哉!

 。ㄈ┛鬃訓|游路上,見兩個小孩兒在爭論。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在早晨離我們近,中午離我們遠。因為,太陽在早晨象車子的頂篷那樣大,而中午則象盤子那樣小。另一個小孩兒說,我認為太陽在早晨離我們遠,中午離我們近。因為,早晨涼快,而中午熱?鬃右膊荒芘袛嗾l說得對。兩個小孩說:“誰說你知識淵博?”

  (四)孔子被圍困在陳國與蔡國之間,整整10天沒有飯吃。有時連野菜湯也吃不上,真是餓極了。學生子路偷來了一只煮熟的小豬,孔子不問肉的來路,拿起來就吃;子路又搶了別人的衣服來換了酒,孔子也不問酒的來路,端起來就喝。可是,等到魯哀公迎接他時,孔子卻顯出正人君子的風度,席子擺不正不坐,肉類割不正不吃。子路便問:“先生為啥現在與在陳、蔡受困時不一樣了呀?”孔子答道:“以前我那樣做是為了偷生,今天我這樣做是為了講義呀 ” 。

  (五)魯國以前有條政策,是說如果魯國人到其他國家去,發現有魯國的奴隸的話,那就幫他贖身,然后回魯國找國家報銷.

  一天,子路幫個魯國奴隸贖身后,就說不要國家報銷.然后人們都稱贊他品格高尚.但是孔子卻把子路找來罵了一頓,說他應該找國家報銷.子路不解,說那樣就不是高尚品格的表現了.孔子說:你這樣做的確能顯示你的品德高尚.但是你有沒想到,如果以后再有人幫奴隸贖身,就會有顧忌:若不找國家報銷,就能顯示品格高尚,但是自己的錢沒了還是很心痛.如果找國家報銷,那就顯得自己品德不高尚了.那在進退兩難時候會則么做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看到奴隸就不幫他贖身,當作沒看見,就不會有進退兩難的困難了.但是奴隸就不會被拯救,更多的奴隸會繼續處于苦難當中.所以你應該去報銷.

 。┛鬃釉谑邭q上,死了母親。依照當時的習俗,母親是應該和父親合葬的?墒强鬃硬恢栏赣H葬在哪兒,他于是把母親的棺材暫且停在一條叫“五父之衢”的街上。五父是五個老人的意思,衢就是街,如果是現在的北京街名,大概就叫什么“五老胡同”了吧?鬃舆@時還是一個少不更事的青年,雖然小心謹慎,但人事經驗是不多的。他單純地想到有機會就該出一出頭,同時他也覺得自己已經有一些本領了。有一次,魯國的貴族季氏歡宴名流,這位十七歲的居喪的孔子便穿著孝服跑去了。季氏的家臣陽虎向他喝道:“我們請的是有地位的人,并不招待叫花子。你走吧!”孔子便只好退了下來。經過這一番挫折,孔子更發憤了。過了三四年,他的道德修養和各種才能,一天比一天進步,雖然年輕,卻已出了名。。由于刻苦學習,孔子逐漸成了博學多能的人。在他住宅的附近有一條街叫達巷,達巷里的一個老百姓就這樣說過:“孔子這么淵博,他會的玩意兒我們簡直叫不上名堂來!笨鬃勇犚娏,便謙虛地說:“我會什么呀?我會趕車罷了!痹瓉碓谶@時有六種本領是一個全才的人必須具備的,這就是:禮節,音樂,射箭,趕車,識字,計算。在這六種本領里頭,趕車是被認為最低下的,所以謙虛的孔子只承認了這一樁。

  四、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  如何評價孔子的言行和觀點?從古至今人們對孔子有哪些評價?

  五、 布置作業:

  1、 認真背誦《論語》中的精彩片段。

  2、 根據對孔子的了解,寫一篇和孔子有關的人物傳記以及一段頒給孔子的頒獎詞。

語文版九年級上《論語》十則·同步檢測 篇4

  《論語》十則·評估測試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俨灰嗾f(    )乎              ②人不知而不慍(    )

 、蹖W而不思則罔(    )          ④吾日三省吾身(    )

  2.解釋句中加粗的詞。

 、儆信笞赃h方來(    )          ②人不知而不慍(    )

 、鬯级粚W則殆(    )          ④傳不習乎(    )

  3.翻譯下列短語。

 、俨灰鄻泛酰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跍毓识拢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垡娰t思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苋沃氐肋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而”字有兩種用法:順接和轉接。下列句子中的“而”:①表順接關系的有________,②表轉接關系的有________。

  a.學而時習之                   b.人不知而不慍

  c.溫故而知新                   d.敏而好學

  e.學而不思則罔                 f.擇其善者而從之

  g.學而不厭

  5.填空。

  ①《論語》主要是記錄春秋時期________、________言行的書,內容涉及政治、文學、哲學、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道理等多方面,是________家經典著作之一。

 、诳鬃,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壑祆浒选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稱為“四書”。

 。ㄒ唬┱Z段點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對文中兩個“其”、兩個“之”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

  a.兩個“其”含義相同,兩個“之”含義也相同。

  b.兩個“其”含義不同,兩個“之”含義也不同。

  c.兩個“其”含義相同,兩個“之”含義不同。

  d.兩個“其”含義不同,兩個“之”含義相同。

  2.對文中四個帶“      ”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三人”指三個人                                    b.“焉”是語氣助詞,可不譯。

  c.“擇”是選擇之意。                                    d.“從”是跟從,意譯為學習。

 。ǘ┻w移過關

  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學生),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選自《論語·為政》)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ㄟx自《論語·述而》)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給它注音并解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下面句子中加粗的“知”字的意思。

 、偃瞬恢粦C(    )

 、跍毓识拢    )

 、壅d女知之乎(    )

 、苤疄橹    )(    )

 、菔侵玻    )

  3.翻譯下列句子。

 、僦疄橹恢獮椴恢,是知也。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叟e一隅不以三隅反。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兩則語錄哪則是論述學習態度的?哪則是論述學習方法的?它們表明了孔子怎樣的教育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yuè②yùn ③wǎng ④xǐng 2.① 志同道合的人 ②惱怒 ③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④老師傳授的知識 3.①不也是快樂的嗎 ②溫習舊的知識,卻能夠獲得新的知識、新的發現 ③見到賢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和他一樣 ④任務重,完成任務的道路遙遠 4.①a d f g ②b c e 5.①孔子 孔子一部分弟子 道德 教育 儒 ②丘 仲尼春秋 文學 教育 ③大學 中庸 論語 孟子

 。ㄒ唬1.c  2.a

  (二)1.“女”通“汝”,讀rǔ,作“你、你們”講;“是知也”中的“知”通“智”,作“聰明”講 2.①了解 ②知道 ③記住 ④知道 知道⑤通“智”3.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啊 ②不到他想弄清楚問題而弄不明白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而又不知道怎么說的時候,不去啟發他③不能舉一反三 4.第一則是論述學習態度的,第二則是論述學習方法的。第一則中,孔子認為要以老老實實的態度去對待知識,不可不懂裝懂。這是一句很好的治學格言。第二則中,孔子認為教育學生時要及時開導啟發,特別強調要舉一反三,即善于類推,觸類旁通。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治學方法

  【提示】

  “點將過關”(一)第1題:兩個“其”均作“他們”解釋,兩個“之”中第一個指代優點,第二個指代缺點。

  “點將過關”(一)第2題:古漢語中的“三”往往不是實指,而是泛指多數,“三人”應譯為“幾個人”。

語文版九年級上《論語》十則·同步檢測 篇5

  一、課前激趣,融洽師生關系  

  師:上課之間,我們先來討論一下各自的身份。你們的身份是什么?  

  生齊答:學生。  

  師:我的身份是什么?  

  生齊答:教師。  

  師:按照傳統的觀念來看,你們“學”什么?向誰“學”?我“教”什么?“教”給誰?應該是很好回答的問題。然而,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傳統的師生關系也已發生了質的飛躍。你們不僅應該向老師學習,而且更應該向書本學習,向社會學習。并且不但要學知識,而且更要學方法、學習慣、學做人。所以,傳統意義上的老師已遠遠不能滿足大家的需要,今天的老師已只能作為大家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而存在了。希望我們今天能夠彼此引導、相互合作、共同促進,好不好?  

  二、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師: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泱泱大國,僅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達三千多年,在這輝煌燦爛的歷史長河中,不知誕生過多少光耀千古的歷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但在這如滿天繁星、數不勝數的歷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這樣一個人和這么一本書,總是如浩月當空,長明不熄,照耀著一代又一代人,引領著一代又一代人。大家知道這個人和這本書的名字嗎?  

  生齊答:孔子和《論語》。  

  師:孔子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記錄孔子和弟子們言行的《論語》,也一直是我國思想文化史上影響最大的典籍,他既是我國歷史上做課本時間最長的一本書,也是我國歷史上貢獻成語最多的一本書。大家有興趣來了解這本書嗎?  

  生齊答:有興趣。  

  三、初讀課文,了解作者作品  

  師:好,今天我們先來學習其中的部分章節——《論語》十則。學習文言文,誦讀是最基本的方法。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韻味、讀出智慧。在讀中領悟文意、在讀中積累語匯、在讀中質疑思辨、在讀中陶冶情*。今天就讓我們走近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隨他一起探討有關學習方法、求知態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請對照注釋朗讀《〈論語〉十則》。  

 。ㄉ怕暲首x)  

  師:大家讀后一定會發現,每一則都有一個“子曰”。“子曰”是什么意思?  

  生齊答:孔子說。  

  師: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子曰”呢?  

  生1:因為《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書。用“子”是表示對老師的尊敬。  

  師:《論語》在我國歷史上影響很大,是封建時代人人必讀的書。請大家拿出我們預習時所做的讀書卡,全班交流,資源共享。(多媒體出示“作者作品”讀書卡)  

  (討論交流,填“作者作品”讀書卡)  

  生2: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字仲尼,魯國人,他長期從事私人講學,曾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晚年回到魯國。  

  生3: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創辦私學,不問出身貴*和家境貧富,廣收門徒,先后培養的學生有三千人,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啟發學生思考問題,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論語》一書,記載了孔子的言論。  

  生4:孔子自幼聰明好學,他學識淵博,但從不自滿,相傳孔子有門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譽為“賢人”,文中說到子路、子貢都在72位賢人之列,孔子去世了,這些人為他守了3年的墓。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徒弟的言行書,由若干篇組成。全書今本486章,本文選取了10章。雖只是一個零頭,但也可看出這本書形式上的特點,分為兩個方面:1、關于學習態度及方法的;2、關于思想品德修養的,這樣寫體現了“古為今用”的原則。  

  生5:孔子自幼聰明好學。他學識淵博,但從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國時,在去晉國的路上,遇見一個七歲的孩子攔路,要他回答兩個問題才讓路。其一是:鵝的叫聲為什么大?鬃哟鸬溃葫Z的脖子長,所以叫聲大。孩子說:青蛙的脖子很短,為什么叫聲也很大呢?孔子無言以對。他慚愧地對學生說,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師!  

  師:看來同學們收集到的資料很豐富?鬃拥乃枷氩粌H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而且在亞洲很多國家都有孔廟,有很多人都尊崇孔子、拜孔子為先師。他還被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大家可以參看書上的插圖。我感覺到的孔子不僅高大、莊嚴,而且還看到了一位博大精深而又循循善誘的好老師形象。相傳孔子有門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稱為“賢人”,課文中提到的子路、子貢都在72賢人之列。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邊,弟子們以父親之禮儀對待孔子,為其服喪3年。子貢在孔子的墳前蓋了一間小屋,為孔子守墳6年?鬃邮侵袊鴼v史上創辦私學的先行者、第一位職業教師,得到了弟子們的衷心尊敬。今天,我們也來當一回孔子的學生,如何?  

  四、讀準節奏,讀出文言韻味  

  師:常言道“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請大家再讀課文,要求對照注釋讀準字音。  

  (生朗讀課文)  

  師:哪位同學來給大家朗讀一遍,看看你是否讀準了字音。  

 。ㄒ簧蹲x課文)  

  師:大家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1:第一則中的“說”同“悅”,應讀作“yue”;第五則中的“女”同“汝”,故讀作“ru”。  

  師:“女”在這里為什么讀“汝”?  

  生2:因為它是通假字。  

  師:什么叫通假字,誰來說說看?  

  師:看來同學們還不太理解“通假字”。我來給大家講講:我們的文字是漫漫發展起來的,最初沒有這么多字,文字的數量遠遠不能滿足說話的需要,怎么辦呢?就用一個字來表達多種意思。這種用一個字來代替另一個字的文言現象叫做“通假”。(教師舉出“莫——漠——暮”具體講析)。實際上,在前面的課文中,我們已經接觸過,是哪篇課文中的哪個字?  

  生3:《童趣》中的“昂首觀之,項為之強”中的“強”同“僵”。  

  師:好,大家不妨將剛才所說的這些關鍵字的讀音專門設置一個門類積累到你的讀書卡中去(多媒體出示“難字難詞”讀書卡)。剛才大家由一個例子聯想到其它例子,這種學習方法叫什么?  

  生4:舉一反三。  

  師:你知道是誰最先提出來的嗎?  

  生5:孔子。  

  師:好,注意了平時的課外積累?鬃釉诒疚闹幸蔡岢隽嗽S多學習和做人的秘訣,請大家細讀課文。要求讀準節奏,讀出文言的韻味。讀準了節奏,文言文就讀懂了一大半。大家可分四人為一小組互讀互評,將不太理解的字詞找出,抄寫到你的“難句理解”類讀書卡上,然后小組討論。讀書時看誰搖頭晃腦搖得好。(多媒體出示“難句理解”讀書卡)  

 。ㄉ鷵u頭晃腦地讀)  

  師:剛才,我看見同學們在下面讀得搖頭晃腦,聽起來很有韻味,誰上臺來搖一搖呢?  

  生6:(搖頭晃腦地)朗讀第1則。  

  師:很有味道,如果坐在那把椅子上,戴上一幅老花鏡,就更像老先生了。  

  生7:(踱著方步)朗讀第3、4則。  

  師:他是一個踱著方步的孔子。  

  師:我們一起讀一遍,好不好?  

  生齊讀。  

  師:有沒有小組解答不了的問題提出全班討論?  

  生8:前幾則比較好懂,第八則意思我不太理解。  

  師:哪一組的同學能幫他講解一下?  

  生9:曾子說:“士人不可以沒有寬廣的胸懷和堅強的意志,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道路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嗎?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理解這一句話并不難。這一則中有一個關鍵詞“弘毅”,可用換字辦法來解釋,即“剛毅”“強毅”;有的可用加字辦法來解釋,如“任(任務)重(重大)而道(路程)遠(遙遠)”。  

  師:會總結的人一定是會學的人,我們要由“學會”走向“會學”,好。文言文的理解其實還可采取“會意”的方法,讀懂大意即可。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課文中的許多詞語早已被我們所熟知,我們常常把它稱作什么?  

  生10:成語。  

  師:大家能不能從文中再舉幾個例子?  

  生11:溫知知新。  

  生12:見賢思齊。  

  生13:學而不厭。  

  生14:循序漸進。  

  師:有的同學已將這些成語寫在了讀書卡上。《論語》中的成語非常豐富,大家下課之后可設置一個“《論語》與成語”專題進行摘抄積累,豐富自己的語言倉庫(多媒體出示:《論語》與“成語”讀書卡)!墩撜Z》是為現代貢獻成語最多的一本書,我為大家搜集了一些,下面來看一看。(網頁顯示《論語》中的成語。)  

  師:其實除了成語,還有許多的格言警句,至今膾炙人口。下面請就你最喜歡的幾則當堂背誦?凑l背得最多最快。要求背出文言文的韻味來,而且談談你的感受,提出你的問題。  

  生15:(背誦“三人行”篇)這一句讓我體會到了凡事都要取長補短,這樣才能不斷進步。我還提出一個問題:“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是什么意思?  

  生16:這句話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謝的。  

  師:這樣理解還只是字面上的意思,那更深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17:只有經過艱難困苦的考驗,才能知道一個人的意志是不是堅強。也就是古詩所說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師:還有哪些同學來背、來讀?  

  生18:(背誦“曾子”篇)這句話是說:人都要有堅強的意志,要為自己的理想去奮斗,即使是付出了什么,那也是值得的。  

  師:剛才所背誦的這些格言警句,相信對每位同學無論是學習還是做人方面都有不少的啟示。如果要你分類摘抄的話,你準備怎么分類呢?  

  生19:學習態度類、學習方法類、思想品德修養類。  

  五、讀后思辨,讀出個性見解  

  師:在上一節課的自由背誦中每個人的喜好各不相同。因為每人的生活經歷不同,閱讀體驗自然也不盡相同。讀著你最喜歡的語句,你是否讀出了一份智慧,讀出了一個自我呢?請大家再品讀這些語句,聯系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生活體驗談談你的見解。  

  要探究,就應該先找到探究的鑰匙。(1)“說”與“樂”有什么區別?哪個程度更深?(2)“有朋自遠方來”干什么?想達到什么目的?(3)“人不知”的“人”是誰?“知”意思是“了解”嗎?  

  像這樣的問題還有許多,大家可以充分展開討論。  

  (生再讀背課文。)  

  生1:我特別喜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格言。因為我有一些體會。有時候,我不喜歡做一些事,但有的同學硬要我去做,為了不影響同學間的友誼,我只好順從了。我真想把這句話送給他。  

  師:看來,你與孔子的思想發生了碰撞,產生了共鳴。下來,你可以與他更深入地交流。  

  生2:我特別喜歡“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話。因為讀了這句話,我想到了我們校門口的牌子上的“每日三問——今天,我的學習進步了嗎?我的身體進步了嗎?我的品德進步了嗎?”如果我們每天都能這樣問問自己,那我們就會不斷進步。  

  師:看來,同學們理解很深,真正讀出了智慧,讀出了個性。  

  liu、合作探究,自主實踐活動  

  師:有人說,若中國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論語》,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1988年初75位諾貝爾獲得主在巴黎集會,發表了宣言,其中說:“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就要從中國的孔子那里去尋找智慧!睆闹袊目鬃舆@里找智慧,就要從《論語》里面去找智慧。  

  我在讀《論語》時,我的思緒就常常穿越時空走進孔子的那個時代,也許正因為他的“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任重道遠精神,才與眾弟子無間隔地坐而論道,使那些學說成為中國數千年綿綿不絕的浩然正氣。我想,孔子這樣做時,一定沒有認為自己是什么圣人先師。他不過是一個童心未泯又熱愛藝術且善于思想的真誠人罷了。與其說喜歡孔子的學說,不如說更喜歡孔子這個人?鬃拥恼嬲\坦蕩,仍然是我們現代人最需要的品質。那么你心中的孔子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請課后廣泛地搜集資料,了解他的身世、他的故事、他的主張、他的性格、他的為人等等方面,充分占有材料后,以<<我心目中的孔子>>為題,寫一份讀書報告。  

  古詩文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走近它、熟讀它、背誦它。讓它植根于我們的心靈,伴我們成長。  

  七、觀看網上文獻資料片《文化巨人——孔子》第九集《中庸至德》

語文版九年級上《論語》十則·同步檢測 篇6

  《論語》十則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能讀會寫“慍、罔、殆、矣、誨、弘、凋、恕”等字詞。

  2.積累、理解“溫故知新、見賢思齊、任重道遠、三人行,必有我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詞語。

  3.能準確流暢地朗讀并熟練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1.理解、運用《論語》中關于學習的名言警句。

  2.培養文言注釋能力。

  德育目標

  1.感受孔子光輝人格魅力;開闊胸懷,提高成熟處事的思想修養。

  2.聯系自身學習經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蘊,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評點《論語》十則內容。

  ●教學難點 

  深層理解《論語》十則內蘊。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本文所選的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論語》十則,主要是談學習態度、方法和思想修養的,語言簡練,用意深遠。教師指導學生反復誦讀,營造背誦課文的氣氛,在讀中理解、領會每一則語錄,力爭當堂熟讀成誦。

  2.評點、質疑法。教讀本文采用評點式,就內容、文字、寫法的評點。在教學過程 中,啟發學生探究、質疑,調動學習積極性。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投影儀及膠片、打印好的作業 講義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劢虒W要點]

  認讀《論語》十則,整體感知,析讀十則內容,就其語言材料進行充分有效的分類整理的實踐。

 。劢虒W步驟 ]

  一、導語 設計

  設計(一)

  (從孔子對教育的貢獻、對世界文化的深刻影響入手)

  同學們,我們國家古代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僅對我國、也對世界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今天聯合國還有他的塑像,你們知道他是誰嗎?(多媒體顯示孔子像)(學生回答)對,他就是孔子。今天,讓我們共同來學習他關于學習的一些論述,看看對我們有什么啟發。

  設計(二)

  提及“朝圣”,我們自然會聯想到那跪拜、跋涉著的虔誠的伊斯蘭教徒向圣地麥加前行的浩蕩壯觀情景。(多媒體顯示孔府、孔廟、孔林)那么,人們把到山東曲阜去看孔廟叫做“朝圣”,同學們知道它的緣故嗎?(學生回答,教師明確:曲阜是孔子的家鄉,人們尊稱他為“圣人”“先師”)(多媒體顯示孔子像)同學們請看:孔子“生而首上圩頂,因名曰丘,字仲尼,姓孔氏”“長九尺有六寸(注:約合現在6.4尺),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鼻f嚴、高大。作為記錄孔子言行的《論語》(板書文題),在我國歷史上影響很大,為儒家的重要經典。相傳,宋朝名相趙普死后,人們在他的書籍里發現只有半部《論語》,所以世有“半部《論語》冶天下”之說。今天,讓我們走近孔子,走進《論語》。去聆聽先哲的教誨。

  二、關于孔子和《論語》資料助讀

  投影顯示:

  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他主張仁義,主張以德服人,反對殘暴統治,反對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開明態度?鬃訉W說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極大,被尊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在我國歷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業的第一人,首創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

  2.《論語》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其體式歸納起來有:語錄體(也可稱格言體),僅指明是孔子的話,不寫出說話的環境(包括說話的對象),內容大多是關于學習、道德修養、為人處事的一般原則,課文中的第1至9則都屬于這種體式;對話體,記錄孔子對弟子(或其他人)的問題所作的回答,課文中的第10則屬于這種體式,它寫出了提問者的原話,但沒有寫談話的背景;敘事體,其中多少有一點情節,但也往往是以記錄孔子的話為主。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

  三、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學們自讀課文“閱讀提示”,慢讀全文。

  2.聽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體會語調。

 。劢處熖崾荆

  (1)正音

 、僬撜Z(lún) ②說(yuè):通“悅”,意思是愉快。 誨女知之乎:同“汝”,人稱代詞“你”。是知也:通“智”,聰明。(古漢語中,有些字可以用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代替,這種語言現象叫“通假”。但由于語言的演變,有些借用字和本字之間,現在已不同音了,朗讀中要讀本字的音) ③慍(yùn):生氣,發怒。 ④三省(xǐng)吾身:察看,檢查。 ⑤傳(chuán)不習乎:老師傳授的知識。 ⑥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殆(dài):有害。 ⑦弘(hóng)毅:強毅。 ⑧凋(diāo):凋謝。 ⑨矣(yǐ):語氣詞。

 。2)句中停頓是句意層次的表現,誦讀中要正確停頓。如“溫故”章用陳述語氣讀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學生分則朗讀,結合課文注釋疏通文義。

  教師提示字詞釋義:

 。1)“學而”章

  時習:按一定的時間復習。“時”,副詞,相當于“以時”,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時間”或“及時”。“習”的本義是“鳥數飛”,引申為實習、演習。

  “朋”,舊注:同門曰朋。跟現在的“同學”“同班”相近。句中是孔子對弟子說的,“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2)“吾日”章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三”“九”諸字在文言中皆有“多”義,不是確數,下述三事,這是巧合。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誠,誠實。

 。3)“溫故”章

  溫故而知新“故”,舊的,從前的。

  (4)“士不”章

  士不可以不弘毅“士”,在《論語》中,多指有抱負或有特殊社會地位的人!昂搿,胸懷寬廣!耙恪,意志堅強。

 。5)“知之”章

  是知也“是”,先秦時代不作判斷詞用,而是指示代詞,相當于“這”,可譯作“這(就是)”。

 。6)“其恕”章

  其恕乎“其”,大概,也許。“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4.小組內交流每則文意,領會蘊含。

  如有疑難,小組長可向全班同學征求意見,確定答案。

  教師抽查學生翻譯難句: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明確:(1)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里)來,不也快樂嗎?

 。2)在溫習舊知識后,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當老師了。

 。3)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有(陷入邪說的)危險。

  (4)我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5)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5.學生集體大聲、流利、快速地朗讀全文。

  6.學生跟著錄音輕讀,嘗試背誦。

  四、析讀課文,深層體悟

  1.學生試作批注,概括、歸類每則內容大意。

  2.積累格言警句和成語。

  指導學生運用“__________與求知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有關”句式說話。如“學而時習之”與學習方法、習慣有關,“人不知而不慍”與個人修養有關。

  教師點撥,幫助學生完成分類式學習筆記如下:

 。1)成語類

  溫故知新 見賢思齊 三人行,必有我師 任重道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類

 、僬剬W習態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

 、谡剬W習方法的

  學而時習之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壅勑奚碜鋈说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三人行,必有我師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問題研討

 。1)“學而”章

  此章為儒家壓卷經典《論語》開宗明義第一段。三個“不亦……乎”的反問復迭,盡得一唱三嘆之妙。那么“君子”指的是什么人?一個人在別人不了解他的情況下總是怨天尤人,這樣的人配稱為君子嗎?聯系孔子經歷,從中感受到孔子怎樣的人格呢?

  明確:“君子”,在《論語》中有多個義項:有時指有道德的人;有時指在高位的人。在句中取前義。

  孔子一生際遇坎坷,但這位大智者能從理智上保持一種心理平衡,表達出一種坦蕩曠達的氣度,自謂之“不慍”,這種“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的精神足可為百世之師。

  (2)“溫故”章

  有些老師知道世上許多事情,講起來娓娓動聽,這樣的老師能說是好老師嗎?結合孔子的思想談談。

  明確:《禮記·學記》中記錄了孔子這句話:“記問之學,不足為人師!边@說明了孔子認為只能記誦一些知識,是不能當別人的老師的;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發現,才“可以為師”。

 。3)“誨女”章

  《論語》中這段話非常簡練,也沒有交代說話的背景,而《荀子》書里記子路盛服見孔子的談話背景,就詳細得多,書中說子路穿戴得整整齊齊去見孔子。臉上還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經孔子批評后,他挽上了便服,但神情依舊。從這個背景看,孔子說這番話的用意是什么?

  明確:孔子說這番話的用意是,言行要謹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識和本領,用現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謙遜的態度,不可強不知以為知。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對此,曾經有過不同看法,聯系生活體驗,談談該怎樣看待。

  明確:曾子曾經說過:“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薄爸摇焙汀八 闭强鬃印叭省钡膶W說的兩個方面?鬃佑眠@句話給“恕”下定義,其中包含了相互體諒的意思。

  對這一開放性的題目,學生可以各抒己見,有可取則予肯定,說錯了的(有可能誤解句意)要糾正。

 。5)“歲寒”章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

  明確:何晏集解:“喻凡人處治世,亦能自修整,與君子同;在濁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茍容。”這是借松柏后凋比喻社會現象。

  4.學生集體背誦全文。

  五、課堂小結

  《論語》全書今本485章左右,課文所選的十則主要是語錄體,若干章為一篇,每篇從第一句話中抽2至3個字作篇名,題注里提到的《學而》《為政》《里仁》《述而》等,都是篇名。清朝時有個故事:文學家畢沅在陜西當巡撫,一天到廟里住宿,看一位和尚在念經,就問他:“一部《法華經》共有多少個‘阿彌陀佛’?”和尚說:“我是個蠢人,不知道這個。大人是天上文曲星,聰明得很,一定知道一部《論語》有多少個‘子曰’吧?”畢沅也答不出。因為“子曰”實在太多了,誰也沒有統計過。

  過去有句俗話“之乎者也矣焉哉,七字安排好秀才”。這七個字都是最常見的文言虛詞,學習中要加以比較、品味。

  六、課堂練習

  投影顯示:

  1.下列句子朗讀中,停頓處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B.思而/不學則殆

  C.擇其善者/而從之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比較下列各句“而”的不同用法,按A(順接)、B(轉接)分別歸類,將字母填入括號內。

 。1)學而時習之( ) (2)人不知而不慍( )

 。3)思而不學則殆( ) (4)擇其善者而從之( )

  3.在括號中解釋加粗字,在橫線上解釋整個文句。

 。1)溫故知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見賢思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任重道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學而不思則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思而不學則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選出對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A.別人不知道就不惱怒,不也是君子嗎?

  B.別人不了解,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C.別人不了解就不惱怒,不也是君子嗎?

  D.別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嗎?

 。2)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A.選擇其中善良的跟隨他,其中不善良的讓他改正。

  B.選擇他們的優點就學習,選擇他們的缺點(自己如果也有)就改正。

  C.看到他們的優點就學習,看到他們的缺點就讓他們改正。

  D.選擇他們的優點學習,對他們的缺點加以改正。

  5.根據提示,用課文原句填空。

  (1)真正有修養的君子應具有的風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強調“三人行,必有我師”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曰:“______________,不亦說乎?________________,不亦樂乎?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學而》)

  (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仁以為己任,_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___________________?” (《泰伯》)

  6.《論語》中的許多內容,后來逐漸演化固定為成語,如“溫故知新”“不恥下問”等,請看《論語》中的下列語句各是什么成語的原型。

  (1)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敝^《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3)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4)子曰:“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5)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參考答案:

  1.B 2.(1)A (2)B (3)B (4)A

  3.(1)舊知識 復習舊的知識,能有新的發現。 (2)相同 見到賢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和他一樣。 (3)路程 擔子很重,路程又長,比喻責任重大。 (4)走 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 (5)迷惑 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 (6)有害 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有危險。

  4.(1)B (2)D

  5.(1)人不知而慍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學而時習之 有朋自遠方來 人不知而不慍 (5)任重而道遠 不亦重乎不亦遠乎

  6.(1)見賢思齊 (2)盡善盡美 (3)舉一反三 (4)道聽途說 (5)巧言令色 (6)誨人不倦

  七、布置作業 

  (分發講義資料)閱讀文段,回答1~8題。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②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小子④識之,苛政猛于虎也!” (《禮記·檀弓》)

  注釋:①“式”同“軾”,車前的橫木。這里理解為“憑著軾”(表敬意)。②壹似,很像。③舅:公爹。古時女子稱丈夫的父親。④小子:長輩對晚輩的稱呼。

  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粗詞的含義。

  (1)孔子過泰山側( )

  (2)夫子式而聽之( )

 。3)然( )

 。4)昔者吾舅死于虎( )

 。5)何為不去也( )

 。6)小子識之( )

  2.“小子識之”的“識”應讀為_______________。

  3.“式而聽之”中的“而”表示( )

  A.順接 B.轉接

  4.文中的“夫子”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5.婦人當時在墓前哭的是_______________。

  6.婦人的丈夫與兒子因何而死?

  7.“而曰”前省略了主語,如果補出來,應該是_______________。

  8.文中哪句話可作為本文主題?翻譯這句話。

  參考答案:

  1.(1)經過 (2)婦人的哭聲 (3)是的 (4)從前 (5)離開 (6)這件事

  2.zhì 3.A 4.孔子 5.兒子

  6.被老虎吃掉。 7.婦人 8.苛政猛于虎?量岬慕y治比老虎還兇猛。

  ●板書設計 

  《論語》十則

  《論語》——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

  ●活動與探究

  1.以小組為單位,舉行學習情況座談會,讓每位同學談談自己的學習態度和方法,總結出自己的學習名言。

  2.學完課文后,哪一點對自己最有啟發,寫篇隨筆,字數、形式不限。

  3.開放探究

  閱讀文段,請任選一個角度,簡要說說這個故事對你的啟發。(50字左右)

  動筒(人名)嘗于國學(國學:京師官學的通稱)中看博士論難(論難:針對對方的論點進行辯論)云:“孔子弟子達者有七十二人!眲油惨騿栐唬骸斑_者七十二人,幾人已著冠(著冠:成年)?幾人未著冠?”博士曰:“經結無文。”動筒曰:“先生讀書,豈合(豈合:怎么能)不解?孔子弟子著冠有三十人,未著冠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據何文以知之?”動筒曰:“《論語》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豈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無以對!

  可探究:(1)敢于懷疑。

  (2)不迷信,不盲從。

 。3)要培養創造性思維等。

  ●備課資料

  一、課文補遺

  《論語》中關于學習的主要內容。

  《論語》中關于學習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這些思想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關于學習的態度。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于愛學、樂學,這是關鍵。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保ā队阂病罚┘凑嬲龕酆盟娜,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其次,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即學習要有踏實的精神,默默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边@說明學無常師,人應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孔子提倡和贊揚“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體現了孔子嚴謹的治學態度。

  其二,關于學習的方法。最著名的莫過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與此同時,孔子還特別強調學思結合,勇于實踐。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要求人們把學習積累和鉆研思考相結合,不能偏廢。

  其三,關于學習的內容。孔子主張學習要博,要廣,不能偏頗,單一。他提出要用四種東西作為自己的學習綱要,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識,品德修養,忠誠篤厚,堅守信約。

  其四,關于學習的目的?诪檎J為,學習必須有明確的目的,但重點在于“學以致用”。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也就是說,熟讀《詩經》三百篇,交給他政治任務,卻辦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國,又不能獨立作主應對;這樣,雖然書讀得很多,又有什么用處呢?

  二、課文賞析

  “學而”章賞析

  首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即指“退而修詩書禮樂”。孔子自言“學”,司馬遷謂之“修”!抖Y記·檀弓》注:“修,治也!奔囱芯浚ㄈ缃裰^“治學”)!墩f文》:“習,數飛也!奔带B兒不斷地練飛,這是“習”之本義,此處亦應按本義解,有“演練”之意。儒家講禮、樂、射、御、書、數“六藝”,是必須掌握的六種技能,這當然要學,但更強調的是操作(演練)。故“學而時習之”是指孔子整理六經,制定禮樂?鬃又谎浴皩W而時習之,一則自謙,二則示“述而不作”之意。這是孔子作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學者一生完成的一件大業,是對中華文化的不朽貢獻?鬃邮巧羁汤斫庾约哼@項工作的重大意義的,矻矻一已,樂此不疲,故曰“不亦說乎”。

  次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指“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朋的本義是學生、弟子。司馬遷描繪了孔子辦學的盛況,孔子則自言其欣悅心境?鬃釉谥袊鴼v史上開私人講學之先河,通過其成功的教育實踐,提出了豐富、系統的教育思想理論,這是他作為偉大的教育家一生完成的又一件偉業。“不亦樂乎”表現了這位無愧于“萬世師表”稱謂的大師的崇高的敬業精神。

  末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指“孔子不仕”事。據《史記·孔子世家》載,此前孔子已經遭受過一次大挫折——齊景公欲用孔子而為晏嬰所阻。陸宗達把“知”釋為“薦舉作官”!爸边有“知遇,優遇”這一義項,與之相關,可為佐證。《論語》中“知”多有此用法。如“衛靈公”篇:“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薄跋冗M”篇記弟子侍坐孔子與之言志:“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如哉?”孔子一生際遇坎坷,也常有牢騷,這是孔子的真實處,亦即魯迅先生說的孔子的“可愛”處。但這位大智者能從理智上保持一種心理平衡,表現出一種坦蕩曠達的氣度,自謂之“不慍”,這也是其真實處、可愛處。弟子們認為老師這種“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的精神足可為百世師,為萬世法,值得大書特書,置于篇首。

  總之,三句話,概括了孔子一生兩大業績,一種精神。而語錄體在這里又產生了美學效應。不由他人禮贊,而聽“夫子自道”,使讀者后學“想見其為人”;三個“不亦……乎”的復迭,盡得一唱三嘆之妙,使人如聞其聲;短短三句話,創造了一種欣悅灑脫的氛圍,為孔子的形象提供了背景。編纂《論語》的孔門后學以此為先師作全景式的傳神寫照,置于這部經典巨作之首的安排是頗具匠心、妥帖之極的。

  三、綜合性學習《漫游語文世界》活動成果展示

  1.聚焦古典詩詞名句廣告

  當今,廣告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一個重要的方面。不管你是否愿意,只要你打開電視、收音機,翻開報紙,或者走上街頭,步入商場,都會看到或聽到各種各樣的廣告。廣告語言更是以各種方式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些廣告中,古典詩詞名句廣告格外引人注目。比如李白的“且就洞庭貝余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已成為“白云邊”酒的最佳廣告詞,“吹盡狂沙始得金”則賦予紅金龍香煙以獨特的魅力。這種古典詩詞名句廣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濃厚的民族特色,成為廣告語言中獨具特色的現象。

  我們這里所說的古典詩詞名句既包括傳統古典詩詞中的名句,也包括今人仿照古典詩詞而寫的一些舊體詩。一般說來,廣告中引用或仿造古典詩詞名句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1)直接引用,一語雙關。這種廣告語從表面上看是直接引用詩詞的原句,而且詩句的意思沒什么變化。但實際上,這些廣告除了字面的意思之外,更重要的是借這些名句來宣傳其中包含的商品或品牌的名稱。比如:

 、傥┯心档ふ鎳,花開時節動京城(牡丹電視)

 、谄咸衙谰埔构獗ㄎ靼沧嫌衽破咸丫啤摶ǜ吣_玻璃杯)

  ③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山西杏花村酒)

  這種直接引用原詩句的廣告,或者是詩句中包含有商標的名稱,或者是其中涉及到了商品,或者是與商品性能有關。這種方法既保留了原詩的完整性,同時又賦予詩句以新意,其中蘊涵的商品或品牌名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更換嫁接,強調主題。這種方式是把古典詩詞名句加以改造,有的是更換其中的部分字詞,有的是在原詩的前面或后面加上一句,目的是為了強調商品名稱。如:

 、芎薏幌喾晡础榜{”時(中國臺灣自動變速車)

 、萑碎g重晚晴,共享老來福(老來福口服液)

  例④巧妙地將唐代張籍《節婦吟》中的“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中取后一句,將其中的“嫁”改為同音的“駕”,詩的意思,也從原來的表示悲悲切切的感傷情緒一下轉為對變速車的喜愛之情,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種方法突破了古詩原文的局限,在借用原詩的基礎上,突出了商品的名稱或性能。

  (3)仿古套用,名古實今。廣告策劃者覺得已有的詩詞不能滿足現代廣告的需要,因而套用名句的框架結構或仿照古詩詞的平仄自造一句,這樣的廣告很有古典詩詞的韻味,同時又具有現代氣息。

 、奕γ麆搨髌妫饲Ю锫否Y江鈴(江鈴牌載重汽車)

 、呖毡辛魸M室香(貴州茅臺酒)

  例⑥套用了南宋岳飛將軍《滿江紅》中的“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這一句式,形象地說明了江鈴牌汽車歷史悠久、行駛迅速的特點。例⑦則是仿照古詩的格式,用夸張的手法寫了茅臺酒酒香醇厚、回味綿長的特點,更顯出濃厚的文化品味,給人一種典雅、古樸的感覺。

  也有綜合運用以上幾種方法的。比如“海上‘申’明月,雅廬度人生”(海申花園)就借用了張九齡《望月懷遠》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同時又把“生”換成“申”,同前面的“海”構成“海申”。后半句仿造,表明這個廣告的性質特點。

  那么,為什么這么多廠家、商家選用古典詩詞做廣告呢?可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1)從語言上看,詩歌講究韻律和諧,語言簡潔、精練,廣告借助古典詩詞名句真可謂得天獨厚。如:

 、嘈挠徐`犀一點通,靈通祝愿你成功。(靈通牌電線)

 、釢嵒ǎ瑵嵒ǎw入尋常百姓家。(“潔花”系列洗滌護膚品)

  這兩例廣告語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押韻。借助韻腳,自編的廣告詞和原來引用的古詩名句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融為一體。

 。2)從心理上看,廣告的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喚起人們的注意,在記憶中留下印象。經過改造的詩詞名句,在廣告中的含義同原詩中的含義肯定不一樣,這在受眾的心理上會產生新奇感。如:

  ⑩春來江水綠如蘭。(春蘭空調)

  在都市的曠野,憑君傳語報平安。(天津某尋呼臺)

  白居易《憶江南》中的“春來江水綠如藍”,“藍”被改為“蘭”,強調“春蘭”這個商標名稱。舊詩被改出了新意,自然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岑參的《逢入京使》中,“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君”本來指遇到的人,而在這個尋呼廣告中,卻巧妙地被用來借指尋呼臺。

  (3)從文化上看,這種形式的廣告有助于提高企業的文化品位。古典詩詞中濃厚的文化氛圍,以情動人的特色,使商品生產廠家與廣大消費者的距離進一步縮短,樹立企業在顧客心中良好的形象。

  如:悠悠歲月酒,滴滴沱牌情。(沱牌曲酒)

  (參考2002·2《語文教學與研究》,原作者:泓涌)

  2.“校園公益廣告詞”欣賞

  (1)“字字含意韻,句句傳真情”——宣傳櫥窗

 。2)“求知而來,載知而歸”——閱覽室

 。3)“你的愛心,能托起一項事業”——希望工程

 。4)“做人講德,用水思源”——自來水

  (5)“懶惰者不會在此留下矯健的身影”——鍛煉場

 。6)“你的美麗讓我的價值進一步貶低”——花壇寄語折花者

 。7)“該出手時莫出腳”——門寄語

 。8)“別愛我,我會害了你的”——煙酒寄語

 。9)“我的形象全在你舉手投足之間”——墻壁寄語

 。ㄟx自《語文報》第167期作者:楊必軍)

  四、閱讀知識簡介

  關于背誦(五)

  提示背誦法。背誦時為了避免次序顛倒,互相攪雜,遺漏內容,可以采取提示背誦法。先把內容分成幾個方面,再往下排列大段、小段、要點,然后分別加上小標題,或者用各段的第一句話,乃至起頭的一兩個字作為提示。這樣就可以由少想到多,逐步擴展。

  抄寫背誦法。一邊抄課文一邊背誦,抄寫課文能夠幫助記憶,因為抄寫時手腦和諧地工作,再加上口頭背誦,記憶的效果就比較好。俗話說:“看一遍不如讀一遍,讀一遍不如寫一遍!背瓕懻n文時還可以熟悉文中的生僻字,這是只讀不寫難于達到的。

語文版九年級上《論語》十則·同步檢測 篇7

  ○教學目標

 、偈炀毐痴b并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②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對照反省自己

  ③積累文言詞匯。

  ○教學重點

  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課前準備

 、偎鸭鬃蛹捌洹墩撜Z》的有關資料。

  ②預習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俳榻B孔子及其《論語》。

 、诶首x、背誦課文。

  ③研讀前五段內容。

  ○教學設計

  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的文明歷史,產生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它不僅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對今天在全民族弘揚愛國主義思想,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現實意義。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已成為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部分,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驕傲。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現在我們就來學習它的節選部分《〈論語〉十則》。

  板書課題。

  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朗讀課文

  ①范讀

  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②全班齊讀

  感知課文內容。多讀幾遍,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根據朗讀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壅、正字

  理解課文內容

 、倮斫庵攸c詞語

  a.教師導學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匯。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匯大多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

  這些都與現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系上下文,正確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細讀幾遍,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懂,試著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句子理解詞義,根據詞義理解句子。*

  教師要求學生,自己理解了的,講給同學、老師聽聽。不理解的,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實在不懂,請教老師。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學生能講清的,教師再度明確。學生理解有困難的,教師要講明白,講透徹。

  重點掌握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點詞語):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粑崛杖∥嵘怼!魷毓识隆魧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粽d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見賢思齊焉!羰坎豢梢圆缓胍恪!羲蓝笠!糁砂刂蟮蛞!羝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诶斫庹n文內容

  教師導學:

  關于課文翻譯,教師可以根據情況,給學生講解有關信、達、雅及直譯、意譯等常識,但要講得淺顯易懂。指導學生逐句翻譯前五段。

  學生較為難以理解,須重點講解的句子:

  a.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b.吾日三省吾身c.傳不習乎?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巳誨女知之乎!

  朗讀、背誦

  反復朗讀,直到成誦。

  作業

 、俦痴b課文。②抄寫、識記字詞。③預習剩余部分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①研讀后五段內容。

 、诶斫馊牡乃枷胍饬x

 、鄹爬ǔ烧Z、格言,積累語言。

  ○教學設計

  檢查作業

 、俦痴b課文。②考查句子的翻譯及其重點詞語的解釋。

  理解后五段內容

  按第一課時要求,逐句翻譯剩余各段。

  教師須重點講解的:①見賢思齊焉。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③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④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概括思想內容

  指導學生將課文有關內容歸納到如下幾點:

 、賹W習方法②學習態度③思想修養

  歸納成語、格言

  提示:溫故知新任重道遠死而后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見賢思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學習體驗

  ①學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內容使你收獲?談談感想。

  ②與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③“溫故而知新”對于指導我們的學習有什么重要意義?④透過表面文字,理解“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義。試著模仿這種寫法,也寫幾句。

  教師小結

  《論語》的思想內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后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作業

 、偻瓿伞把杏懪c練習”。

 、谒鸭墩撜Z》中有關做人道理的簡短的語錄四條,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

語文版九年級上《論語》十則·同步檢測 篇8

  本文是六則語錄性的文言文。由于初中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讀讀、背背、議議中理解常用的文言實詞,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并積累文中出現的成語、格言等。同時通過對內容的探究,讓學生從我國古代文化瑰寶中獲得啟迪,受到教育。 

  [教法學法] 

  本文短小精悍,擬通過通讀感知、品讀賞析、創讀拓展三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在自讀、探究中獲得知識,得到啟示。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這些遺產需要我們去學習、繼承。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古人留下的文字,節選自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著作 

  (二)簡介孔子和《論語》 

  1•(學生之間交流)把你了解的孔子和《論語》的知識講出來,如果不完整可以互相補充。 

  2• (1)介紹孔子?鬃(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2) 介紹《論語八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9篇,內容有孔子談話,弟子問及弟子間的互相討論,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它是儒家精典著作之一。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i•學生齊讀課文; 

  2•學生朗讀課文。 (1)齊讀,散讀;個人讀。 (2)點撥朗讀文言文的技巧。 

  (3)結合語言環境讀準字音; (4)注意朗讀節奏,語速語調。 

  3•討論、質疑、析疑。 

  根據課文注釋,理解課文,互相提問,互相解答。把討論后仍不能解答的疑難問題,提交全班同學討論。 

  學生質疑、析疑結束后,老師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詞、句,供學生探究。 

  如(1)指出下列句中加點字的含義 

  0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同\\\'悅。,愉快) 

  0人不知而不慍(惱恨,) 

  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迷惑不解;殆,這里是\\\'學業陷入困境\\\'的意思) 

  0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認為可恥) 

  0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厭,滿足;誨,教導) 

  0擇其善者而從之(好的) 

  又如分別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 

  0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 

  0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復習了舊知識,獲得了新的理解和體會,這樣的人就可以做老師) 

  0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幾個人一同走路,這里面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 

  4•反復朗讀直至背誦。 

  5•檢查學生背誦情況。 

  (四)小結 

  \\\'溫故而知新\\\'。當我們回顧這節課學的知識時,我們不難發現,孔子的每一句話,對我們的學習都有很大的啟示啊! 

  (五)作業 

  完成課后思考與練習三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大致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在《(論語)六則》中,每條語錄都滲透著孔子的教育思想,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品讀賞析,探究內涵 

  l•學生散讀、背誦、討論、賞菥。 

  2• (1)從文中找出關于學習方法和態度的句子。 

  (2)課文在學習方法方面強調什么?在學習態度方面又強調什么? 

  (要點提示:學習方法) 

  0 \\\'學而時習之\\\'(學習要經常溫習) 

  0 \\\'溫故而知新\\\'(在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過程中,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 

  0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思要結合,要辯證地對待學思之間的關系) 

  學習態度 

  0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要謙虛好學) 

  0 \\\'學而不厭\\\'(學習要不滿足不斷進取) 

  0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要隨時隨地向人學習,擇善而從) 

  歸納:學習態度強調要謙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 

  (在學生闡述這些內容的過程中,要求能結合自己的學習經歷來說,只要說得合理,老師就應給予肯定) 

  (三)創讀文句,拓展創新 

  1•學生朗讀(分齊讀、二讀、個人朗讀)。 

  2• (1)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并說明理由。 

  (2)課文中有些話己凝固為成語,試著把它找出來。 

  (3)在我們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還不夠,結合課文說說,并闡明今后的打算。 

  (四)小結 

  (論語》中關于學習的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讓我們\\\'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從我國五千年文明史中獲得更多的知識,為我們的成長,為建設祖國服務。 

  (五)作業 

  課外摘錄《論語》中的格言警句,在班上交流。

語文版九年級上《論語》十則·同步檢測 篇9

  一、 教學目的:

  1. 體會學習的態度和方法。

  2. 了解古代語錄體散文的特點。

  3. 誦讀欣賞。

  二、 教學重點難點:

  1. 掌握基本字詞的含義

  2. 理解其中蘊涵的思想內容。

  三、 課前準備:

  1. 布置學生搜集有關古人談學習的成語、明言警句,課上交流。

  2. 準備本課的朗讀磁帶,收錄機。

  3. 《論語》、孔子等有關文化常識。

  四、 教學時數:一課時。

  五、 學法指導:指導朗讀,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會含義。背誦、積累,要求熟讀成誦,正確默寫,并能靈活運用。

  六、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古人談學習的成語、明言警句,抓住其中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溫故知新”“不恥下問”“舉一反三”等成語引入《論語》。

 。ǘ⒔處熀喗椤墩撜Z》、孔子等有關文化常識,播放朗讀磁帶,指導學生自讀課文,并要求學生利用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

  (三)、誦讀欣賞。

  1. 學生齊讀。

  2. 教師針對齊讀中存在的問題一一指正;范讀;領讀。

  3. 聽朗讀磁帶,自讀兩遍;齊背一遍。

  4. 教師指導美讀,指名學生朗讀。

  (四)、指名學生翻譯,教師適當點撥,扼要分析,最后歸納總結。

  (五)、鞏固。進行背誦默寫比賽。

語文版九年級上《論語》十則·同步檢測 篇10

  教學目的:

  1、讀準字音,辨析多音字、通假字的正確讀音。.

  2、掌握課文中主要的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3、了解孔子的政治倫理、哲學、教育思想及其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影響。

  教學重點:

  掌握課文中主要的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教學難點 :

  理解孔子的政治倫理、哲學、教育思想

  教學時間:三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了解孔子及《論語》  學習《論語》前兩則

  教學步驟 :

  一、簡介孔子及著作《論語》:

  1、孔子簡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鄒邑人。孔子是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民族文化的發展史上是一個極其重要的人物。孔子建立了中國古代第一個私家學派——儒家,其核心思想是“仁”。

  2、《論語》簡介:

  《論語》是先秦諸子散文之一,是一部語錄體散文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和后學者記錄孔子言行的著作。《論語》集中體現了孔子在政治、倫理、哲學、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是《四書》之一。

  3、課題簡介:

  課文中的七則《論語》,選自《論語》的不同的篇目,意義不相連屬。

  二、教者范讀課文,正音正字:

  三、學習第一、二則:

  第一則:

  1、學生齊讀。

  2、指名學生結合注釋,翻譯課文。

  子貢問:“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嗎?”孔子說:“那就是推己及人吧!自己不愿意要的事物,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3、重點、難點字詞疏通分析:

 。1)文中兩個“乎”的意義和用法不同。前一個相當于現漢“嗎”,表疑問語氣,后一個相當于現漢“吧”,句末語氣助詞。

  (2)文中的“其”,是“那”的意思,指示代詞。

  4、分析理解文中蘊涵的哲學思想:

  這段論語包含了孔子的“克己復禮”的思想,這樣做才能實現“愛人”,達到“仁”的境界。

  第二則

  1、學生齊讀。

  2、指名學生結合注釋,翻譯課文。

  孔子說:“統治者自身行為端正,不發布命令,事情也能行得通,統治者自身行為不端正,即使是三令五聲,百姓也不會聽從!

  3、重點、難點字詞疏通分析:

 。1)文中的“其”,指“統治者”。

 。2)文中的“正”,“端正”的意思,包括思想的純正、行為的中正。

  4、分析理解文中蘊涵的哲學思想:

  這段論語體現了孔子對統治者如何施行政治,管理國家和人民的思想,要靠道德教化。

  三、作業 :

  1、背誦第一、二則《論語》2、預習第三、四、五則《論語》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學習第三、四、五則《論語》

  教學步驟 :

  一、檢查第一、二則的背誦情況

  二、學習第三、四、五則《論語》

  第三則

  1、學生齊讀。

  2、指名學生結合注釋,翻譯課文。

  孔子說:“賢德啊,顏回!一竹筐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居室里,別人都受不了那窮苦的憂愁,顏回卻不改變他的快樂,賢德啊,顏回!”

  3、重點、難點字詞疏通分析:

 。1)“賢哉,回也!”倒裝句,主語后置。

 。2)“巷”是“居室”的意思,與現漢不同。

  (3)文中的“堪”,是“忍受”的意思。

 。4)文中的兩個“其”,第一個是指示代詞“那”的意思,第二個是指示代詞“他的”的意思。

  4、分析理解文中蘊涵的哲學思想:

  這段論語是孔子贊賞顏回的話語,同時也體現了孔子的“安貧樂道”的思想

  第四則

  1、學生齊讀。

  2、指名學生結合注釋,翻譯課文。

  孔子說:“看見賢人就想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就在內心反省自己,看自己有沒有同他類似的毛病!

  3、重點、難點字詞疏通分析:

  (1)文中的“賢”是“賢人”的意思。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2)文中的“內”,是“在內心”的意思。名詞作狀語。

  4、分析理解文中蘊涵的哲學思想:

  這段論語體現了孔子在修身養性方面的思想,人要注重向古代圣賢的書本學習,還要注重向周圍的人學習、對照、反省,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水準。

  第五則

  1、學生齊讀。

  2、指名學生結合注釋,翻譯課文。

  顏源、季路陪侍(在孔子身邊)?鬃诱f:“何不各自談談你們的志向呢?”季路說:“我愿意將自己的車馬衣服拿出來與朋友們共同使用,用破了也不后悔。”顏源說:“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奔韭氛f:“希望聽聽先生的志愿!笨鬃诱f:“我的志向是使老年人得到安逸,使朋友得到信任,使青年人得到關懷。”

  3、重點、難點字詞疏通分析:

 。1)文中的“伐”“施”是“夸耀、表白”的意思,與現漢不同。

 。2)文中的“善”,是“長處”的意思,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3)文中的“安”“信”“懷”是使動用法。

  4、分析理解文中蘊涵的哲學思想:

  這段論語反映孔子的“仁者愛人”,提倡“仁”思想。

  三、作業 :

  背誦第三、四、五則《論語》

  預習第六、七則《論語》,思考課后練習

  第三教時

  教學要點:學習第六、七則《論語》 簡要總結課文

  教學步驟 :

  一、檢查第三、四、五則的背誦情況

  二、學習第 六、七則《論語》

  第六則

  1、學生齊讀。

  2、指名學生結合注釋,翻譯課文。

  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正直的朋友,誠實的朋友,見聞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餡媚奉承的朋友,當面恭維、背后詆毀別人的朋友、花言巧語的朋友,是有害的!

  3、重點、難點字詞疏通分析:

  弄清“諒”“便辟”“善柔”“便佞”的意義。

  “諒”是誠信的意思,“便辟”是餡媚奉承的意思,“善柔”是陽奉陰違的意思,“便佞”是花言巧語的意思 。

  4、分析理解文中蘊涵的哲學思想:

  這段論語體現孔子的交友之道。在他看來,結交什么樣的朋友對個人的行為、修養有很大的影響。 

  第七則

  1、學生齊讀。

  2、指名學生結合注釋,翻譯課文。

  孔子說:“有益的快樂有三種,有害的快樂有三種。以有節制的禮樂為快樂,以贊美別人的優點為快樂,以多交賢良的朋友為快樂,這是有益的。以驕奢放縱取樂為快樂,以盡情游蕩為快樂,以貪圖安逸為快樂,這是有害的。”

  3、重點、難點字詞疏通分析:

  (1)弄清“樂”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兩種讀音。 

  (2)“益者三樂,損者三樂”中的“樂”是“快樂”的意思!皹范Y節樂”等句中的開頭的“樂”是“以……為快樂”的意思,是意動用法。

  (3)弄清“節”“道”“善”“佚”“晏”等文言實詞的意義。 “節”是節制的意思,“道”是贊美的意思!吧啤笔莾烖c的意思,“佚”是放蕩的意思,“晏”同“宴”是安逸的意思。

  4、分析理解文中蘊涵的哲學思想:

  人都是追求快樂的,但快樂有高尚和低俗之分,有益有害之分?鬃诱J為應把快樂建立在良好的品行上,反對放縱的、不知節制的享樂。 

  三、總結課文:

  這七則《論語》從不同方面闡述了做人的道理,體現了孔子的“仁者愛人”的思想。

  第一則:包含了孔子的“克己復禮”的思想;

  第二則:體現了孔子對統治者如何施行政治,管理國家和人民的思想,要靠道德教化;

  第三則:體現了孔子的“安貧樂道”的思想;

  第四則:體現了孔子在修身養性方面的思想;

  第五則:反映孔子的“仁者愛人”,提倡“仁”思想;

  第六則:體現孔子的交友之道;

  第七則:孔子把快樂建立在良好的品行上,反對放縱的、不知節制的享樂。

  四、共同討論課后練習

  五、布置作業 :

  1、課后練習:一、二、三

  2、背誦《論語》七則

語文版九年級上《論語》十則·同步檢測 篇11

  《論語》十則 教案

  

  

  

  

  

  

語文版九年級上《論語》十則·同步檢測 篇12

  10《論語》十則

  四川郫縣周化琴

  教學目標 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積累成語、格言、警句。00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

  背誦課文。課前準備

  。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

  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容;搜集最

  能表現松柏品性的詩句。

  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容

  梗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介紹孔子和《論語》,研讀有關學習的內容。

  教學設計

  導入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韻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

  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老子》、《孟子》、

  《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

  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班上交流:每個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師生交流: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

  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內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和個人修養兩方面的內容,前五則著重談學習,后五則著重談修養做人。(有的地方內容上有交叉,教師應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

  探究學習課文前五則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a.多媒體展示下列詞句,先讓同學讀,其他同學評價,最后教師再打出正確讀音。

  人不知而不慍(yon)學而不思則罔(w6ng)

  思而不學則殆(dai)不亦說(yu杏)乎

  三省(xvng)吾身傳(chu6n)不習乎

  誨女(r已)知之乎不知為(w6i)不知是知(zhi)也

  讓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說出加點的詞這樣讀的理由。

  b.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小結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并用多媒體展示:

  ◆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讀準字音。

  ◆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

  c.質疑交流:就課文字詞句的理解,學習小組間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或某同學回答。

  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并加以提煉、補充。

  探究的詞句摘要:

  朋三和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精讀課文,探究課文思想內涵。 a.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要求學生思考:課文在學習態度上強調什么?學習方法上又強調什么?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學習態度強調要謙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

  教師再要求學生思考:哪些語句強調謙虛?哪些語句是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并分

  別說明理由。

  謙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獨立思考、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b.班上討論、交流以下兩個問題:

  ◆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打算?

  作業 必作:“研討與練習”第一題。選作:課外閱讀《論語》,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

  研讀有關修身做人的內容,小結全文,背誦課文。

  教學設計

  導入  

  儒家學說是為己之學,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們來研讀文中修身做人的內容!鎏骄繉W習后五則全班朗讀課文,教師正音。自主研讀,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容。班上交流,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a.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探究第一句]

  請同學們講這句話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層含義。交流寫松柏的詩句,學生小組內交流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詩句。

  教師要求學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樣的品性?要求學生討論交流這句話的現實意義。

  學生觀點摘要:學習松柏高潔傲岸的品性,要經得起時間和環境的考驗。  ,

  要求學生找一個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成語、俗語。

  [探究第二、三句]

  請同學翻譯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評價、修正、補充。對重點詞句教師要講解。

  請同學介紹儒家學說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要求點到為止。

  聯系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學習小組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觀點摘要: a.這樣的處世之道可取,因為人本來就不應該把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強加于人; b.這樣的處世之道不可取,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員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監獄、死刑等。如果什么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

  c.這樣的處世之道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可取之處,看你用這種處世態度來對待什么人、什么事。

  [教師小結]

  現代社會一方面經濟飛速發展,另一方面傳統美德亟待發揚,F代著名新儒學大師、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在岳麓書院演講時曾預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華文化將全面復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傳統美德的蔚然成風吧!朗讀全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積累、拓展

  學生自由朗讀,從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并說出理由。

  教師在學生交流后對本文出現的常用成語作歸結并板書:

  死而后已溫故知新任重道遠擇善而從三人行,必有我師背誦課文作業 

  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語文版九年級上《論語》十則·同步檢測 篇13

  參考教案之一

  教學目的

  一、教育學生懂得溫故知新、學而不厭等道理。

  二、初步學習“而”字的兩種基本用法:順接和轉接。

  三、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一、本文的教學特點和重點是:理解每一則的大體意思和內中蘊涵的道理;掌握一些文言實詞的意思;弄清課文中哪些是講學習態度的,哪些是講學習方法的。

  二、本文的教學難點 是掌握“而”字的兩種基本用法,順接和轉接。

  三、當堂完成課文背誦。

  四、學生初讀文言文,注意避免在虛詞上糾纏,以免枯燥乏味,喪失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

  五、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引人:

  同學們已經懂得了不少有關學習的道理。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也有不少言論是談學習的。今天,我們讀了《論語》十則,一定會有新的收獲。(板書課題)《論語》,讀作l*n y(,“十則”,十條。

  二、布置自讀課文。

  要求:

  1.查字典,弄清下列各字的正確讀音:慍、罔、殆、謂、哉、焉。

  2.思考:《論語》是怎樣的一部書?作者是怎樣的一個人?

  3.查詞典,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加粗詞語的含義。

  溫而知新 人不知而不 學而不 誨人不 擇其者而從之

  三、學生自讀課文,回答上述問題。

  明確:

  1.慍y)n 罔w3ng 殆d4i 謂w8I 哉z1i 焉y1n

  2.據“閱讀提示”和課文注釋回答。(略)

  3.“故”,舊知識。“慍”,怨恨!皡挕,滿足。“倦”,疲倦!吧啤,優點,好的方面。

  四、討論重點內容。

  1.課文里哪些話是談學習態度的,哪些話是談學習方法的?

  明確:談學習態度的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等。

  談學習方法的有: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默而識之等。

  2.在新知與舊知、知識與實踐的關系上,在學與思、學與問的關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明確:在新知與舊知的關系上,孔子認為“溫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溫故”“知新”的人才能當老師。這里,孔子強調的是“新知”,是那種開拓、創新的精神。

  在知識與實踐的關系上,孔子認為“學而時習之”。學,指禮、樂、射、御四門課;習,指實習。學了知識要按時去實習,把所學的東西運用到行動上,在實踐中提高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在學與思的關系上,孔子認為學習與思考必須結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讀書而不通過自己的頭腦加以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精神疲憊。

  在學與問的關系上,孔子主張既學又問,不僅問知識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識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們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長、一得之見,就應該虛心向他們求教,不以為羞恥。

  3.“而”字是個連詞,它的基本用法有兩種,順接和轉接。課文中哪些是表順接的,哪些是表轉接的?

  提示:表順接的有: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敏而好學、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轉接的有:人不知而不慍、學而不思、思而不學、學而不厭。

  五、學生先背誦課文,然后完成課堂練習。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不樂乎 不亦乎 人不知而不 學而不思則 默而之 思而不學則殆

  2.解釋下列加粗詞的意思。

  而好學 學而不 人不倦 學而時之 人不知而不

  3.根據“而”字的兩種基本用法歸類。

  (1)敏而好學

  (2)擇其善者而從之

 。3)人不知而不慍

 。4)溫故而知新

 。5)學而不思則罔

  表順接的有:

  表轉接的有:

  4.用現代漢語準確的表述下列語句的意思。

  (1)不恥下問 (2)默而識之 (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4)何有于我哉

  5.簡答題

  在從師這個問題上,孔子的意見怎樣?

  參考答案

  1.y@ yu8 y)n w3ng zh@ d4i

  2.敏(資質),聰慧靈敏;厭,滿足;誨,教誨,教導;習,實習;慍,怨恨,惱恨。

  3.表順接(1)(2)(4)表轉接(3)(5)

  4.(1)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2)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里。(3)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4)哪一樣我能有呢!

  5.孔子認為,幾個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自己老師的人。這樣的人卻不必是十全十美的人。他的優點,吸取過來;他的缺點,如果自己身上有,就加以克服。實際上,在孔子看來,任何有可取之處的人都是自己的老師,自己都應當向他們學習。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新課

  背誦前六則或前四則,講大意,說體會。

  二、研習新課

  1.學生自習后四則。

  2.查字典、詞典,弄清下列詞兒的讀音:誨、逝、好、夫。

  聯系上下文,理解以上四個詞兒的讀音和意義。

  誨hu@ 教導 教誨

  逝sh@ 流過 過去

  好h4o 愛好

  夫f& 吧,語氣助詞。

  三、自讀,翻譯

  孔子說:“仲由,教誨你知道它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真正的知道啊!

  孔子說:“知道這個的不及愛好這個的,愛好這個的不及以這個為快樂的。”

  孔子在河流上說:“流過去的東西也許像這個水吧,日夜不停止。”

  孔子說:“我曾經一天到晚不吃飯,通宵不睡覺,因為在思考。但沒有效果,不如學習呀!

  四、討論重點內容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為什么是真知?

  明確:強不知以為知,不是嚴肅的實事求是的態度,是諱疾忌醫,也是自我欺騙,很多人因此造成損失,乃至形成惡果。我們一定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這是為什么?你有這種體會么?

  明確:這是學習心理的三個階段:“知之”只是一般的“知”,并未養成強烈的欲望,未必能堅持學習,取得效果;“好之”便大有主動性,便有了感情和興趣,便不以為苦;“樂之”則以此為樂,刻意追求,亦即由愛好成為志趣,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非達到最終目的不可,這才是學習生活上非智力因素的最高境界。

 。ㄍ瑢W們可以談談自己在學習上處于哪種境界,如何努力;也可以談談別人。厭學是學習的大敵。)

  3.看到流水就發出感嘆,為什么?

  明確:一方面,宇宙萬物是時時刻刻毫無休止地運動發展,在催人奮發;另一方面,流水一去不復返猶如人的年歲,應當及時努力,創造業績。(這種警句格言應當念念不忘。)

  4.為什么“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明確:實踐才能出真知。書本知識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需要我們去學習,去研究。但是,單單學習書本知識還遠遠不夠。這里說的學習,既指社會實踐,也指書本知識,當然,對待書本知識也要具體分析,不能照單全收。

  五、練習

  1.學生背誦課文并抄寫。

  2.積累以下詞語:

  誨 逝 晝 寢 是 為 夫 嘗

  3.就自己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寫一篇短文(200字)。

語文版九年級上《論語》十則·同步檢測 篇14

  學習目標:

  1.積累、理解成語。

  2.能準確流暢地朗讀并熟練背誦課文。

  3.培養文言注釋能力。

  4.聯系自身學習經歷,體會課文內蘊,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1.朗讀、背誦全文。2.評點《論語》十則內容。

  教學難點:深層理解《論語》十則內蘊。

  教學時數:4課時。

  學習方法:1、誦讀法2、評點質疑法

  第一課時

  【學習要點】了解孔子及《論語》。認讀《論語》十則,整體感知,析讀十則內容。

  預習導學:

  1、搜集關于孔子其人及《論語》的資料

  2、細讀《論語》十則,熟讀成誦

  課堂導學:1、提問關于孔子的資料收集。(小組匯報,搜集成果)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我國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公認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主張仁義教育上: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2、提問關于《論語》的資料收集。(小組匯報,搜集成果)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從漢朝初年到五四運動以前的兩千年間,《論語》一直是學生的一本必讀書,影響很大,書中有不少語句都作為成語保留在現代漢語之中。

  3、朗讀課文:

  范讀:學生要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同學們正音正字。

  全班齊讀:感知課文內容,反復誦讀

  4、總結三個通假字:

  ABC

  5、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1)領會大意,試著用自己的話來表述。討論、弄清楚沒有注釋的詞語的意思。

 。2)把十則《論語》按照求知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分類,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論語》十則導學案

  第二課時

  學習重點:理解前五則課文內容,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

  學習難點:重點字詞釋義,弄清楚通假字。

  學習要點:詳細分析,具體探討,學習前五則內容。

  1、第一則:

  第一句講的是學習的第二句講的是學習的第三句講的是

  【固定句式】“不亦……乎?”譯作“不也是……嗎?”

  翻譯

  2、第二則:

  吾:______日:______三:______省:______為:______

  謀:______忠:______交:______信:______傳:______習:______

  翻譯本則

  3、第三則:

  故:______知:______可:______以:______為:______

  總結出這章當中的一個成語

  翻譯本則

  討論正確的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因為只“溫故”而不獨立思考,決然達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發現,才“可以為師”。

  4、第四則:罔:______殆:______

  翻譯本則

  同學們,這一章的內容帶給我們什么思考?對于我們學習有何現實指導意義?

  理解20xx多年前的圣人之語經久不衰之魅力(小組探究發言,同學們要有自己的思考)

  5、第五則:誨:______知之:______為:______是:______

  【固定句式】“……也……”譯作“……是……”

  翻譯

  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6、前五則哪幾則是關于學習的態度和方法的

  哪幾則是關于思想品德修養的

  7、請同學們當堂背誦前五則(10分鐘)

  《論語》十則導學案

  第三課時

  學習重點:重點字詞釋義。

  學習難點:理解后五則課文內容,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

  學習要點:詳細分析,具體探討,學習后五則內容。

  1、第六則:賢:齊:內:自。

  翻譯:

  2、第七則:三:行:焉:其:

  善者:從:改之:

  翻譯:

  找出這兩則當中的成語、

  思考:這一則我們應如何理解?

  3、第八則:

  士:弘:毅:仁以為己任:已:

  翻譯

  思考:這一則當中體現出了孔子的一種思想,你知道是什么嗎?

  4、第九則:歲寒:然:后凋:

  翻譯:(

  5、第十則:以:行:其:欲:加:于:

  翻譯:

  這一則的成語是

  【理解第十則】討論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仁”!爸摇焙汀八 笔强鬃印叭省钡膶W說的兩個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相互體諒的意思。

  6、后五則哪幾則是關于學習的態度和方法的

  哪幾則是關于思想品德修養的

  哪幾則關于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

  7、當堂背誦這后五則?纯茨奈煌瑢W背的最快。

  《論語》十則導學案

  第四課時

  【學習要點】總結歸納,查缺補漏,在課堂上就完成背誦、默寫。

  1、課文當中出現的讀音,進行復習。(5分鐘)

  人不知而不慍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不亦說乎三省吾身傳不習乎

  誨汝知之乎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文言字詞句小結(這是我們學習文言的關鍵一步)

 。1)而:(1)表示順接;(2)表示轉接。

  學而時習之人不知而不慍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任重而道遠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死而后已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2)為:讀wèi時,多作介詞;讀wéi時,多作動詞。

  為人謀而不忠乎?可以為師矣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仁以為己任

 。3)焉:見賢思齊焉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4)之:①指示代詞,“這”;②第三人稱代詞,“它、它們”;③結構助詞,“的”;④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⑤助詞,在句中只起調節音節的作用,無實義。

 。5)固定句式:

 、俨灰唷?→不是……嗎?②……也。→……是……。

  3、當堂背誦這十則并當堂默寫!墩撜Z》作為千百年來的一部偉大的作品、作為四書五經之一應當為我們所熟識,這十則又是經典中的經典,背默是最基本的前提,只有會背默才能進一步理解其中的深意。

  4、小組討論(小組合作探究,同學們要通過自己思考發現《論語》的經典之處,發現《論語》的美)

 。1)、你喜歡哪一則?為什么?(2)、你覺得哪一則對你啟發?(3)、你覺得怎樣才能真正學到知識?(4)、你還知道哪些指導我們如何學習的名言?

語文版九年級上《論語》十則·同步檢測 篇15

  子①曰:“學而時習②之,不亦說③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④,不亦君子⑤乎?”(《學而》)

  子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保ā稙檎罚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①;思而不學則殆②!保ā稙檎罚

  子曰:“由③,誨女④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⑤也!保ā稙檎罚

  子貢③問曰:“孔文子①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③,是以③謂之‘文’也!保ā豆遍L》)

  子曰:“默而識之④,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爾》)。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ā队阂病罚

  子在川①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②!薄蹲雍薄罚

  子曰:“吾嘗③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保ā缎l靈公》)

語文版九年級上《論語》十則·同步檢測 篇16

  一、教學目標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诶斫庹n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鄯e累成語、格言、警句,能對照反省自己。

  二、教學重點

  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三、課前準備

 、 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容;搜集最能表現松柏品性的詩句。

 、 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容梗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俳榻B孔子及其《論語》。

 、诶首x、背誦課文。

  ③研讀前五段內容。

  教學設計

  一、激起興趣,導入  學習

  1、導入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特別是《論語》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板書課題。

  2、介紹孔子及其《論語》: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

  二、誦讀感知

 、俜蹲x: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谧宰x:學生自讀課文,

 、鄹兄罕疚膬热葜饕膬蓚方面?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和個人修養兩方面的內容,前五則著重談學習,后五則著重談修養做人。(有的地方內容上有交叉,教師應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

  三、合作探究學習課文前五則

  1、學生放聲自由朗讀前五則。

  2、齊讀。

  教師小結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提示:a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讀準字音。 b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

  3、小組合作解決語句并翻譯。

  4、質疑交流:就課文字詞的理解,學習小組間互相質疑,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并加以提煉、補充。

  5、精讀課文,探究課文思想內涵。(學生自主閱讀)

  學生思考:課文在學習態度上強調什么?

  學習方法上又強調什么?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學習態度強調要謙虛,學習方法上強調獨立思考和復習。

  學生再思考:哪些語句強調謙虛,哪些語句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并分別說明理由。

  謙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獨立思考、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四、拓展體驗:

  1、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2、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打算?

  五、課外延伸

  1、(必做題)從問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并說出理由。

  2、(選做題)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讀書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傺凶x有關修身做人的內容。

 、诶斫馊牡乃枷胍饬x。

  ③概括成語、格言,積累語言。

  教學設計

  一、課文導入  

  儒家學說是為己之學,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們來研讀文中修身做人的內容。

  二、合作探究學習后五則

  1、誦讀:全班朗讀課文,教師正音。

  2、感知:自主研讀,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容。

  3、交流:班上交流,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①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谑坎豢梢圆缓胍,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燮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苡幸谎远梢越K身行之者乎?

  4、合作探究

  [探究第一句]

  請同學們講這句話的字面意思。交流寫松柏的詩句,學生小組內交流。

  學生討論交流:松柏有什么樣的品性?這句話的現實意義是什么?

  摘要:學習松柏高潔傲岸的品性,要經得起時間和環境的考驗。

  要求學生找一個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成語、俗語。

  [探究第二、三句]

  請同學翻譯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評價、修正、補充。對重點詞句教師要講解。

  聯系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學習小組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觀點摘要:

  a.這樣的處世之道可取,因為人本來就不應該把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強加于人;

  b.這樣的處世之道不可取,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員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監獄、死刑等。如果什么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

  c.這樣的處世之道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可取之處,看你用這種處世態度來對待什么人、什么事。

  5、歸納成語、格言

  提示: 溫故知新任重道遠 死而后已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師 見賢思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體驗反思

  1、學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內容使你收獲最大?談談感想。

  2、與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3、“溫故而知新”對于指導我們的學習有什么重要意義?

  4、透過表面文字,理解“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義。試著模仿這種寫法,也寫幾句。

  四、教師小結

  《論語》的思想內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后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五、積累拓展

  1、完成“研討與練習”。

  2、搜集《論語》中有關做人道理的簡短的語錄四條,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

  3、背誦課文

語文版九年級上《論語》十則·同步檢測 篇17

  21、《論語》六則 (語文版七年級上冊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2、過程與方法:通過合作探究、體驗反思學習經典的原創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能夠正確認識并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重點

  1、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結合本文的學習認識并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當堂背誦,并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課前準備

  1、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容。

  2、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容梗概。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疑導入

  今天,我們要攜手一起去拜訪一位大人物,這個人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在1988年,75位諾貝爾獎得主曾在巴黎宣稱: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00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你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你們了解他嗎?今天這堂課,就讓我們走近孔子,走進《論語》十則!∫、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1、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2、班上交流:每個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3、師生交流,教師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在我國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深遠的影響。南宋朱熹把《論語》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

  在認識論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了不少很有啟發意義的見解。他首創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弟子有三千,著名學者七十二人。但是他鄙視“學稼”、“學圃”,看不起勞動人民。

  在政治上,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維護奴隸制秩序,在維護貴族統治的基礎上提倡教化。

  自漢以后,孔子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思想的正統,影響極大。

  二、整體感知

  1、教師放朗讀全文的錄音,學生聽清朗讀節奏的劃分、停頓,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2、學生自讀課文,結合課文中的注釋理解課文內容,疏通文義。

  3、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提出疑問,教師適當引導、點撥,師生共同探討。

  三、師生互動

  1、提出初學文言文的學習要求。

  明確:學習文言文一定要做到朗讀和背誦。

  2、結合注解,學生提出難解的字詞

  重點詞語:

  亦(yì):也。

  說(yuè):愉快、高興。

  樂(lè):喜形于色。

  知:了解。

  慍(yùn):怨恨,心里不滿。

  可:可以。

  以:憑借。

  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的原則:人名、地名不譯;單音節詞語翻譯成雙音節詞語。

  3、抽查學生朗讀課文,結合注解翻譯課文。

  4、學生誦讀課文,背誦課文:教師抽背,學生互背。

  四、學習小結

  學習文言文一定要誦讀,反復進行,當堂完成。

  五、作業

  1、背誦、默寫、翻譯第一、二則。

  2、說說“不亦說乎”中的“說”、“可以為師矣”中的“可以”,與在現代漢語中用法、意義的不同。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識

  齊讀課文全文,檢查第一、二則的背誦和默寫。

  二、整體感知

  1、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結合注釋,疏通文義。

  重點詞句:

  罔(wǎng):迷惑不解

  殆(dài):危險

  何以(hěyǐ):憑什么

  是以:因此。(是:這(代);以:因)

  識(zhì):記,記住。

  厭(yàn):滿足

  誨(huì):誘導,教導

  何有于我哉?(于我有何哉?):對于我有哪一樣呢?

  三:表示數量少,不是確數

  2、抽查學生朗讀課文,結合注解翻譯課文。

  3、在五分鐘內完成本文后四則的背誦,以小組為單位。

  三、總結古文翻譯方法。

  翻譯原則: 

  1、“信”(忠實于原文,字字落實,句句落實,不隨意增減)

  2、“達”(表意明確,語言通暢,語氣不走樣。)

  3、“雅”(用簡明、優美,富有文采的現代漢語把原文的內容、形式和風格準確地表達出來。)

  翻譯方法:

  1、留(專有名詞,人名等照譯。)

  2、補(補出省略成分,如主語,賓語)

  3、刪(刪去不譯的詞語)

  4、換(把古詞換成現代詞)

  5、調(調整倒裝句句序)

  6、選(根據上下文,選用恰當的詞義)

  7、譯(譯出實詞、虛詞、活用的詞幫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譯法)

  9、意譯(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譯不通,用意譯)

  四、學習小結

  1、請學生歸類,文中哪些話是談學習方法的?哪些話是談學習態度的?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默而識之;

  學習態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2、文中其它話說的是什么內容呢?

  明確:其它話說的是人的修養、精神境界。

  3、引導學生總結本課出現的“而”字的幾種用法?(具體見補充練習)

  (1)順接(表修飾、表并列、表順承);

  (2)轉接

  五、總結

  今天在這堂課上,我們是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與2500多年前的孔子作了一番面對面的交流,真是不亦樂乎。這堂課要結束了,老師送給同學們三句話作為臨別的禮物吧:“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六、補充練習

  1、用課文的原句回答問題。

 。1)作者闡述學和思辨正關系的句子的哪句?

 。2)作者說明孔文子稱“文”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強調“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根據是什么?

  2、《論語》中很多話后來成為,下面句中各含一個請找出來。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不亦樂乎)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故知新)

  (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不恥下問)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三人行必有我師)

 。5)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擇善而從)

  3、“而”字的兩種用法

 。1)學而時習之(順)

  (2)人不知而不慍(轉)

 。3)溫故而知新(順)

 。4)學而不思則罔(轉)

 。5)默而識之(順)

  (6)學而不厭(轉)

 。7)擇其善者而從之(順)  

  4、背誦五則

  5、課外了解孔子其人、其事、其思想。

  【板書設計】              《論語》六則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默而識之;

  學習態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個人修養:人不知而不慍

  教學態度:誨人不倦

語文版九年級上《論語》十則·同步檢測(通用17篇) 相關內容:
  • 九年級 前言(精選2篇)

    前 言初三《思想政治》教學目的 對學生進行社會發展常識和我國基本國情的教育。使學生知道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夠救中國,只有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了解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國家的基本國策及發展戰略;提高學生認...

  • 關于九年級年級政治課第二課第一節《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精選2篇)

    關于初三年級政治課第二課第一節《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教學反思侯各莊中學 趙海濤面對中考的開卷考試,在本課的教學中有成功有不足,現加以總結反思。本課我主要采用研討課的形式。...

  •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能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感受本詩的節奏,理解體味本詩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蘊。2.賞析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詩句,把握詩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 九年級課文語文教案(精選3篇)

    學習目標1.能夠把握詩歌節奏,感受詩歌韻律美。2.結合詩歌背景,能夠理解詩歌內容,品味詩歌語言。3.能夠體會詩歌情思、哲理。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1918年1月,《新青年》首次發表白話詩九首,開創了中國新詩的先河。...

  • 人教版九年級年級第一課 古 代 社 會 教案(精選3篇)

    古 代 社 會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生產力是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生產關系是人民在生產過程中所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極端低下的生產力決定了原始社會是一個沒有人剝削人的社會;原始平等的氏族制度;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也是...

  • 九年級第一單元教學設計(通用3篇)

    常州市麗華中學 錢紅武一、單元教學目標:1、了解一般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構思方式,學習和運用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2、通過反復吟誦,能說出作品所寫的自然風景的個性特點,及給予人們的種種啟示。...

  • 九年級下教案全集《詩兩首》(通用15篇)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②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

  • 部編版九年級下冊語文《海燕》教案范文(精選12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理解、積累“蒼茫、膽怯、翡翠、精靈、蜿蜒”等詞語。2、體會課文的深刻含意,把握“海燕”的象征內涵。能力目標:1、反復誦讀,領會文章的詩情、詩理和詩味,品味本文激情洋溢、音韻鏗鏘的特點。...

  • 九年級第三單元教學設計(精選2篇)

    “疑為學之始!弊x書就是要善于發現問題,善于思考,要生疑;“疑”會為我們的閱讀帶來愉快。本單元所選的幾篇課文,從不同的側面寫了人性,寫了人與人、人與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沒有直接表露...

  • 九年級下冊地理教學計劃(通用3篇)

    【教學計劃】教學計劃是課程設置的整體規劃,它規定不同課程類型相互結構的方式,也規定了不同課程在管理學習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是九年級地理教學計劃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部編版初中九年級下冊語文《無言之美》教案(精選2篇)

    篇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把握作者行文思路,認識藝術中的無言之美。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文章舉例論證的方法,讀懂議論文,理解議論文,揣摩議論文中的精彩論證方式并善于運用在日常習作中。...

  •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范文:公輸(精選2篇)

    三維目標知識目標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把握疑問句、反問句的句式特征。2.了解墨子其“非攻”主張。能力目標1.體會墨子高超的勸說藝術。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 九年級下冊語文《莊子》兩則教案(精選17篇)

    一、導入同學們,在兩千三百多年前的濠水之濱,有一對好友進行了一場跨越千年的辯論,這兩個人是——?(莊子和惠子)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莊子和惠子游于濠梁》(板書課題)。出示PPT1。...

  • 2023年九年級上英語 unit 6 grammar focus(通用2篇)

    unit 6 grammar focus class type grammar objectives 1. to learn and understand the “passive voice in the past tense”. 2.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well use the passive voice in the past tense in practice....

  • 九年級下冊語文《那樹》教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積累詞語,掌握“倒坍、引頸受戮、周道如砥”等詞的詞義并學會運用。(2)了解王鼎鈞及其散文創作成就。(3)理清文章的基本結構。2、能力目標(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探究課文的主旨。...

  • 九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sss海量视频在线观看 | 少妇被多人C夜夜爽爽 | 成年人免费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 一级毛片手机在线观看 | 亚洲网站视频 | 在线观看黄动漫 | 国产五级绝黄在线观看 | 免费无码黄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乱子伦XXXX | 无码不卡中文字幕av | 国产成人综合网站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王友容 | 亚洲永久免费 | av免费网站在线 | 无码毛片AAA在线 | a久久免费视频 | 国产99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综合久久 | japanese中年熟妇 | 婷婷五月综合丁香久久 | 国产美女遭强高潮网站 | 久久只有精品 | 爱爱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在线日韩AV永久免费观看 |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92看片淫黄大片一级 | 精品国一区二区三区 | 99热最新网站地址获取 | 久久香蕉成人免费大片 | 97视频免费在线 | 第一av|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77777 | 国产毛片在线 | 亚洲伊人a线观看视频 | 久久中文字幕视频 |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 久久精品99av高久久精品 |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中国A片 |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久 |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九九 | 一级少妇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