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之絕句(精選12篇)
夏之絕句 篇1
簡 偵
教學B的
1.體會作者所描繪夏蟬的情懷。
2.積累課文中的好詞句。
重點難點
二.重點:學會朗讀。
2.難點:領會夏蟬的情懷。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意思。
2.注意加點字的讀音。
駢儷(pian2 li4) 蟬聲(chan2) 門檻(kan3)
擱淺(ge1)屏氣(bing3)褶裙(zhe2)
漣漪(yi1) 符咒(zhuo4) 斂(lian3)
戳(chuo1)禪(chan2) 喧囂(xiao1)
攝。╯he4)天籟(lai4 ) 眼眸(mou2)
攫走(jue2)鏗鏘(ken1 qiang1)
3.掌握下列詞語。
(1)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敵處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2)鳴金擊鼓:發出金屬般和敲打鼓一樣的聲音。
(3)屏氣凝神:抑止呼吸聚精會神。
。4)人跡罕至:指人類很少到達的地方。
(5)呼朋引伴:指招引朋友、伙伴同做某件事。
。6)天方夜譚:阿拉伯著名民間故事集,又名《一千零一夜)。
(7)餐風飲露: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8)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9)心曠神。盒那槭鏁常裼淇臁
(l)戛然而止:聲音突然中斷。
二、導入
1.作者簡介:
簡幀(1961一)原名簡敏幀,臺灣省宜蘭縣人。中國臺灣新生代的代表女作
家。中國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后,曾在佛光山擔任佛經詮釋工作,后又任聯合
文學雜志社編輯。1986年后從事專業創作。她的散文代表作品有(水問)
。ǹ談祝僦璧兀ㄅ畠杭t)等。這位女性作家從現實生活中汲取題材,對
人生和生命作不懈的求索,顯示了與現實精神并存的理性精神的力度。
2.導語
夏天昆蟲的世界是十分忙碌的。有人喜歡蜜蜂,因為它勤勞;有人
喜歡蝴蝶,因為它美麗;有人喜歡促織,有人喜歡螞蚱。今天我們學習
的中國臺灣作家簡幀卻只喜歡蟬,愛聽蟬聲。這是什么原因呢?讓我們一
同閱讀,欣賞這篇課文。
一、正課
1 提問,課文是什么為線索?如何分段?中心是什么?
討論,明確。課文以蟬聲為線索。。
第一部分:(第1至6自然段)人夏、蟬聲喚起我的回憶。
第二部分:(第7至11自然段)童年趣事,捉、玩、聽蟬。
第三部分:(第12至16自然段)作者把夏天當作絕句的原因。作
者鐘情于夏日黃昏聽蟬、散步。在現代文明、噪聲太多的今天,這樣的
時刻令人心曠神恰。
第四部分:(第17至18自然段)成年的作者,從蟬聲中感悟到人生
推理。
2.提問:課文開篇兩個比喻句本體、喻體各是什么?為什么這樣比
喻?
討論,明確。第一個比喻句本體是春天,喻體是驕儷文,第二個比
喻本體是夏天,喻體是絕句。這是相對的比喻,春天一年起始并花團錦
簇,文學上驕儷文始于漢且以講究美、講究對仗、聲律著稱,二者有相似
點;夏天一年中的熱季、但高溫的時間并不長,而絕句是一種定格的僅
四句短詩,以夏喻,許是作者嘆其短,又收不同凡響之功。
3.提問:第一部分是如何寫蟬聲?這樣寫妙在哪里?
討論,明確。①在眾多聲音中比較,唯有蟬聲,作者情有獨鐘。③
蟬聲鳴叫極有特點:忽起忽落,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③擬人。把夏天
當主角。風當幕后工作者,蟬是啦啦隊,活潑動人。
4.提問:“蟬聲是一陣襲人的浪,不小心掉進小孩子的心潮,于是湖
心拋出千萬圈漣漪如千萬條繩子,要逮住那陣浪!边@個句子有什么特
點?妙在哪里?
討論,明確。一連串比喻,句式富于變化,有長有短。語言新鮮、活
潑,既抓住蟬聲的特點像浪,又輕松的再現蟬對小孩子的魔力。
5.提問:用自己的語言,復述第二部分由蟬聲引起童年趣事回憶的
主要環節。
討論,明確。復述中應注意環節是:聽蟬——捉蟬——換(贈、乞)
蟬——聽蟬。時間是小學一、二年,地點是上學路上的一條人跡罕至的
路旁。(捉蟬)。另一時間是上課前后,地點是教室(換、贈、乞蟬)。
6.提問:讀讀第三部分,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說是夏天“像,首絕
句”?
討論,明確。絕句也稱“截句”“斷句”定格為四句一首,適于吟誦。
蟬聲與之極相似。蟬聲鳴起時間短,而晨。午、晚聲韻不同。如同絕句
作者不同一樣,用把蟬聲喻為絕句應該成立。作者又認定“蟬聲足以代
表夏天”所以說:夏天像一首絕句。。
7.提問:課文末尾為什么說蟬聲“何嘗不是生命之歌”?
討論,明確。散文末尾以藝術的聆聽并透晰蟬聲,把它和交響樂團
的組合,音樂,表演方式,表現內容諸多方面進行比較,得出二者極為相
似。所不同的是樂團有指揮,蟬沒有。從中作者悟出蟬聲與人生的相
同之處。人的一生,有順境、逆境,有高潮、低潮;有人在得意中死去,有
人則于悲慘辭世。生命的脆弱,尤如蟬聲一樣總要停歇;和夏天一年年
再來,所以作者聽到蟬聲,猶如聽到了一曲又一曲的生命之歌。
四、小結
中國臺灣新生代代表女作家簡幀,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和女性意識,她
的散文藝術很有個性,擅長于日常生活進行形而上的思考。從人們司
空見慣的現象中挖掘出新穎而深邃的哲理。本文就是一個生動的例
子,從中我們看到了這位女作家的風格,常用隱喻手法進行描寫、抒情。
語言鮮活,想象豐富、發人深省。
五、作業
1.課后練習第一、二、三題。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一)根據拼音寫漢字。
門kan3符Zhou4喧xiao1she4 取
天lai4眼mou3( )…走zhe2 裙
。ǘ└鶕湟鈱懗鱿鄳脑~語。
1.比喻四面受敵處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2.抑止呼吸聚精會神。
3.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4.聲音突然中斷。
(三) 摘抄文中你認為好的句子兩句,并模仿造句。
二.原句:。
仿句:。
2.原句:。
仿句:。
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一)檻 咒 囂 攝 籟 眸
攫 裙(二)四面楚歌 屏氣凝神 心曠神怡 戛然而
止(三)略 <-- #EndEditable -->
夏之絕句 篇2
教學建議
一、關于文章中心的理解
這是一篇描寫夏天生活的抒情散文。作者從孩童時代起就喜歡聽自然之聲,這種喜好一直保持到成年以后,并變得更加深沉,更加富有詩意。身在城市,并沒有讓簡媜對現代化的大都市產生好感。在她的散文里透散出這樣的潛臺詞:喧囂的都市里找不到一片寧靜之所,我們只有在沉思中,回憶過去,才能尋找到自己渴求的東西。現代社會中的人們需要讓浮躁的心平靜下來,關注自然,關注自然中的美,保持一顆童心。蟬的生命是短暫的,可是它是用一生的時間來歌唱。一次絕唱,竟以生命為代價!美總是瞬間脆弱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都是這樣,然而花謝花還開,月圓月又缺!岸磕昝磕,蟬聲依舊,依舊像一首絕句,平平仄仄平”,讀到這里,我們又為作者的豁達爽朗而會心一笑。
二、線索與組材
本文是以憶蟬、捉蟬、玩蟬、聽蟬、悟蟬的為線索來組織材料的。作者先記敘童年時代捉蟬的故事,在上學的路上——人跡罕至的地方,一群小學生“不怕鉤破衣服,更不怕破皮流血”的到樹上捉到蟬后的欣喜若狂的情景,讓童心未泯的人們也不覺沉醉于其中。課堂上,“我們”在抽屜里玩蟬的細節描寫真實生動,先看,再聽,后摸,充滿了童趣。“捉得住蟬,卻捉不住蟬音!备挥袃忍N的短短一句話,不但耐人尋味,而且還引出了對蟬聲的描寫!跋s聲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絕句!毙形闹链,與文章開頭呼應。那么為什么說蟬聲代表夏呢?作者緊接著寫蟬聲的音色、節奏,寫蟬對夏的感情,像一首抒情詩,有生命情調,有自然質樸,有曠遠飄逸,有豪情悲壯,這哪兒是在單單寫蟬聲,這分明是心胸豁達、豪情萬丈的人的寫照!這更是像夏天一樣激情四射的人的體現。∵@不就是像蟬一樣該放開喉嚨就引吭高歌,該緘默不語就戛然而止的悲壯斗士嗎?
聽蟬部分,寫了晨間、午后、黃昏三個時段聽蟬的感受。晨間蟬聲給人以凈化,午后蟬聲給人以閑適,黃昏蟬聲給人以慰藉,字里行間娓娓告訴你一定要善于去傾聽,才會有收益。悟蟬部分,寫了蟬的自然、質樸、真誠、奉獻、豪壯,對蟬聲的“戛然而止”,作者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生命之歌”,來道出了其中的內蘊真諦:世上有多少人物和故事在生命的“戛然而止”處流下了動人的悲壯與輝煌!也流下了幾分遺憾和感傷!
三、別致的文章開頭
文章開門見山,把春天比成“駢儷文”,把夏天喻為“絕句”,開篇給人以突兀之感,引人入勝。但作者虛宕一筆,不言夏,卻先敘及蟬聲,“未曾去關心蟬聲”,并交代其原因。夏天景色五彩繽紛,作者緣何獨獨念及蟬聲?當“我”對夏的悄然而至而渾然不覺時,是蟬的叫聲給了我以提醒。如果燕子是報春的使者的話,那作者顯然是把蟬當作了夏的標志,文章由此巧妙的引起對蟬的回憶。
四、含蓄而富有哲理的語言表達
本文寫法充分體現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乍讀之后,好象覺得作者天女散花,信馬由韁,但細細品之,文章無處不是在寫像蟬一樣的人,這種以物喻人的手法比起以前學過的《荔枝蜜》等散文,更加含蓄深刻,因為它更強調和注重個人的人生經歷的體會和感悟。而這種體會和感悟,往往其他人不一定有,即使有也不一定這么深刻,更談不上用文字表達出來了,但是每個人在讀過后就會產生和作者相同的感受。本文表達含蓄,內蘊深送,寓哲理于平凡之中,寄深情于自然之里,這是本文最為突出的藝術特色。
教學設計示例
一、由介紹作者導入 課文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查字典,注意下列字的讀音和寫法。
褶裙 門檻 戛然而止 斂 鏗鏘
2.掌握下列詞語的含義。
天籟 漣漪 了悟 駢儷文 曠遠飄逸
3.用圈點批注法閱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完成以下各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劃分本文的結構層次。
3.作者對蟬及蟬聲有哪些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解說:這是對文章的整體把握。整體一局部一整體,閱讀文章,應遵循閱讀規律。從整體入手,局部揣摩,再歸結全文,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幫助學生養成高屋建瓴的閱讀習慣。)
四、研讀課文,仔細揣摩
1.請學生勾劃出喜歡的語句并說說其中的妙處。
2.如何理解夏天“像一首絕句”?蟬聲“何嘗不是生命之歌”?
(解說:這是對課文內容和形式的揣摩和領悟。第1題是對文章語言的欣賞,可欣賞靈活多變的句式,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等,目的是通過對語言的揣摩,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第2題是對文章主題和中心的把握和探究,特別是對丈中重點句和關鍵句的理解,有助于更深刻地讀懂和理解課文。)
夏之絕句 篇3
教學建議
一、關于文章中心的理解
這是一篇描寫夏天生活的抒情散文。作者從孩童時代起就喜歡聽自然之聲,這種喜好一直保持到成年以后,并變得更加深沉,更加富有詩意。身在城市,并沒有讓簡媜對現代化的大都市產生好感。在她的散文里透散出這樣的潛臺詞:喧囂的都市里找不到一片寧靜之所,我們只有在沉思中,回憶過去,才能尋找到自己渴求的東西。現代社會中的人們需要讓浮躁的心平靜下來,關注自然,關注自然中的美,保持一顆童心。蟬的生命是短暫的,可是它是用一生的時間來歌唱。一次絕唱,竟以生命為代價!美總是瞬間脆弱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都是這樣,然而花謝花還開,月圓月又缺!岸磕昝磕辏s聲依舊,依舊像一首絕句,平平仄仄平”,讀到這里,我們又為作者的豁達爽朗而會心一笑。
二、線索與組材
本文是以憶蟬、捉蟬、玩蟬、聽蟬、悟蟬的為線索來組織材料的。作者先記敘童年時代捉蟬的故事,在上學的路上——人跡罕至的地方,一群小學生“不怕鉤破衣服,更不怕破皮流血”的到樹上捉到蟬后的欣喜若狂的情景,讓童心未泯的人們也不覺沉醉于其中。課堂上,“我們”在抽屜里玩蟬的細節描寫真實生動,先看,再聽,后摸,充滿了童趣。“捉得住蟬,卻捉不住蟬音!备挥袃忍N的短短一句話,不但耐人尋味,而且還引出了對蟬聲的描寫!跋s聲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絕句!毙形闹链,與文章開頭呼應。那么為什么說蟬聲代表夏呢?作者緊接著寫蟬聲的音色、節奏,寫蟬對夏的感情,像一首抒情詩,有生命情調,有自然質樸,有曠遠飄逸,有豪情悲壯,這哪兒是在單單寫蟬聲,這分明是心胸豁達、豪情萬丈的人的寫照。∵@更是像夏天一樣激情四射的人的體現!這不就是像蟬一樣該放開喉嚨就引吭高歌,該緘默不語就戛然而止的悲壯斗士嗎?
聽蟬部分,寫了晨間、午后、黃昏三個時段聽蟬的感受。晨間蟬聲給人以凈化,午后蟬聲給人以閑適,黃昏蟬聲給人以慰藉,字里行間娓娓告訴你一定要善于去傾聽,才會有收益。悟蟬部分,寫了蟬的自然、質樸、真誠、奉獻、豪壯,對蟬聲的“戛然而止”,作者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生命之歌”,來道出了其中的內蘊真諦:世上有多少人物和故事在生命的“戛然而止”處流下了動人的悲壯與輝煌!也流下了幾分遺憾和感傷!
三、別致的文章開頭
文章開門見山,把春天比成“駢儷文”,把夏天喻為“絕句”,開篇給人以突兀之感,引人入勝。但作者虛宕一筆,不言夏,卻先敘及蟬聲,“未曾去關心蟬聲”,并交代其原因。夏天景色五彩繽紛,作者緣何獨獨念及蟬聲?當“我”對夏的悄然而至而渾然不覺時,是蟬的叫聲給了我以提醒。如果燕子是報春的使者的話,那作者顯然是把蟬當作了夏的標志,文章由此巧妙的引起對蟬的回憶。
四、含蓄而富有哲理的語言表達
本文寫法充分體現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乍讀之后,好象覺得作者天女散花,信馬由韁,但細細品之,文章無處不是在寫像蟬一樣的人,這種以物喻人的手法比起以前學過的《荔枝蜜》等散文,更加含蓄深刻,因為它更強調和注重個人的人生經歷的體會和感悟。而這種體會和感悟,往往其他人不一定有,即使有也不一定這么深刻,更談不上用文字表達出來了,但是每個人在讀過后就會產生和作者相同的感受。本文表達含蓄,內蘊深送,寓哲理于平凡之中,寄深情于自然之里,這是本文最為突出的藝術特色。
教學設計示例
一、由介紹作者導入 課文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查字典,注意下列字的讀音和寫法。
褶裙 門檻 戛然而止 斂 鏗鏘
2.掌握下列詞語的含義。
天籟 漣漪 了悟 駢儷文 曠遠飄逸
3.用圈點批注法閱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完成以下各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劃分本文的結構層次。
3.作者對蟬及蟬聲有哪些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解說:這是對文章的整體把握。整體一局部一整體,閱讀文章,應遵循閱讀規律。從整體入手,局部揣摩,再歸結全文,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幫助學生養成高屋建瓴的閱讀習慣。)
四、研讀課文,仔細揣摩
1.請學生勾劃出喜歡的語句并說說其中的妙處。
2.如何理解夏天“像一首絕句”?蟬聲“何嘗不是生命之歌”?
(解說:這是對課文內容和形式的揣摩和領悟。第1題是對文章語言的欣賞,可欣賞靈活多變的句式,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等,目的是通過對語言的揣摩,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第2題是對文章主題和中心的把握和探究,特別是對丈中重點句和關鍵句的理解,有助于更深刻地讀懂和理解課文。)
夏之絕句 篇4
簡貞
春天,象一篇巨制的駢儷文;而夏天,像一首絕句。
已有許久,未曾去關心蟬聲。耳朵忙著聽車聲,聽綜藝節目的敲打聲,聽售票小姐不耐煩的聲音,聽朋友的附在耳朵旁,低低啞啞的秘密聲……應該找一條清澈潔凈的河水洗洗我的耳朵,因為我聽不見蟬聲。
于是,夏天什么時候跨了門檻進來我并不知道。直到那天上文學史課的時候,突然四面楚歌、鳴金擊鼓一般,所有的蟬都同時叫了起來,把我嚇了一跳。我提筆的手勢擱淺在空中,無法飄點眼前這看不見、摸不到的一卷聲音!多驚訝!把我整個心思都吸了過去,就像鐵沙沖向磁鐵那樣。但當我屏氣凝神正聽得起勁的時候,又突然,不約而同地全都住了嘴,這蟬,又嚇我一跳!就像一條繩子,蟬聲把我的心扎捆得緊緊的,突然在毫無警告的情況下松了綁。于是我的一顆心就毫無準備地散了開了來,如奮力躍向天空的浪頭,不小心跌向沙灘!
夏天什么時候跨了門檻進來我竟不知道?
是一扇有樹葉的窗,圓圓扁扁的小葉子像門簾上的花鳥畫,當然更活潑些。風一潑過來,它們就"刷"的一聲晃蕩起來,我似乎還聽見嘻嘻哈哈的笑聲,黨像一群小玩童在比賽蕩秋千!風是幕后工作者,負責把它們挑向天空,而蟬是啦啦隊,在枝頭努力叫鬧。沒有裁判。
我不禁想起童年,我的小童年。因為這些愉快的音符太像一卷錄音帶,讓我把童年的聲音又一一撿回來。
首先撿的是蟬聲。
那時,最興奮的事不是聽蟬而是捉蟬。小孩子總喜歡把令他好奇的東西都一一放手掌中賞玩一番,,我也不例外。念小學的時,上課分上下午班,這是一二年紀的小朋友才有的優待,可見我那時還小。上學時有四條路可以走,其中一條沿著河,岸邊高樹濃陰,常常遮掉半個天空。雖然附近也有田園農舍,可是人跡罕至,對我們而言,真是又遠又幽深,讓人覺得怕怕的。然而,一星期總有好多趟,是從那兒經過的,尤其是夏天。輪到下午班的時候,我們總會呼朋引伴地一起走那條路,沒有別的目的,只為了蟬。
你能想象一群小學生,穿卡其短褲,戴著黃色小帽子,或吊帶褶裙,乖乖地把"碗公帽"的松緊帶貼在臉沿的一群小男生小女生,書包擱在路邊,也不怕掉到河里,也不怕鉤破衣服,更不怕破皮流血,就一腳上一腳下地直往樹的懷里鉆的那副猛勁嗎?只因為樹上有蟬。蟬聲是一陣襲人的浪,不小心掉進小孩子的心湖,于是湖心拋出千萬圈漣漪如千萬條繩子,要逮捕那長陣浪。"抓到了!抓到了!"有人在樹上喊。下面有人趕快打開火柴盒把蟬關了進去。不敢多看一眼,怕它飛走了!那種緊張就像天方夜譚里,那個漁夫用計把巨魔騙進古壇之后,趕忙封好符咒不敢去碰它一般?墒,那輕紗般的薄翼卻已在小孩們的兩顆太陽中,留下了一季的閃耀。
到了教室,大家互相炫耀鉛筆盒里的小動物--蟬、天牛、金龜子。有的用蟬換天牛,有的用金龜子換蟬。大家互相交換也互相贈送,有的仟幾片葉子,喂他鉛筆盒或火柴盒里的小寶貝。那時候打開鉛筆盒就像開保險柜一般小心,心里癢癢的時候,也只敢湊一雙眼睛開一個小縫去瞄幾眼。上課的時候,老師在前面呱啦呱啦地講,我們兩眼瞪著前面,兩只手卻在抽屜里翻玩著"聚寶盒",耳朵專心地聽著金龜子在筆盒里拍翅的聲音,愈聽愈心花怒放,禁不住開個縫,把指頭伸進去按一按金龜子,叫它安靜些,或是摸一摸斂著翅膀的蟬,也拉一拉天牛的一對長角,看是不是又多長一節?不過,偶爾不小心,會被天牛咬了一口,它大概頗不喜歡那長長扁扁被戳得滿是小洞的鉛筆盒吧!
整個夏季,我們都興高采烈地強迫蟬從枝頭搬家到鉛筆盒來,但是鉛筆盒卻從來不會變成音樂盒,蟬依舊在河邊高高的樹上叫。整個孝敬,蟬聲又沒少了中音或低音,依舊是完美無缺的和音。
夏乃聲音的季節,有雨打,有雷聲,蛙聲,鳥鳴及蟬唱。蟬聲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絕句。
絕句該吟該誦,或添幾個襯字歌唱一番。蟬是大自然的一隊合唱團;以優美的音色,明朗的節律,吟誦著一首絕句。這絕句不在唐詩選,不在宋詞集,不是王維的也不是李白的,是蟬對季節的感觸,是它們對仲夏有共同的情感,而寫成的一首抒情詩。詩中自有其生命情調,有點近乎自然詩派的樸質,又有些曠遠飄逸,更多的時候,尤其當它們胸臆之中,似乎有許多豪情悲壯的故事要講。也許,是一首抒情的邊塞詩。
晨間聽蟬,想其高潔。蟬該是有翅族中的隱士吧!高據樹梢,餐風飲露,不食人間煙火。那蟬聲在晨光朦朧之中分外輕逸,似遠似近,又似有似無。一段蟬唱之后,自己的心靈也跟著透明澄凈起來,有一種"何處惹塵埃"的了悟。蟬亦是禪。
午后也有蟬,但喧囂了點。像一群吟游詩人,不期然地相遇在樹陰下,閑散地歇它們的腳。拉拉雜雜地,他們談天探詢、問候季節,倒沒有人想作詩,于是聲浪陣陣,缺乏韻律也沒有押韻,他們也交換流浪的方向,但并不熱心,因為"流浪"其實并沒有方向。
我喜歡在黃昏一面聽蟬一面散步。走進蟬聲的世界里,正如欣賞一場音樂演唱會一般,如果懂得去聽的話。有時候我們抱怨世界愈來愈丑了,現代文明的噪音太多了;其實在一灘濁流之中,何嘗沒有一潭清泉?在機器聲交織的音圖里,也有所謂的"天籟"。我們只是太忙罷了,忙得與美的事物擦身而過都不知不覺。也太專注于自己,生活的鏡頭只攝取自我喜怒哀樂的大特寫,其他種種,都是一派模糊的背景。如果能退后一步看看四周,也許我們會發覺整個圖案都變了。變的不是圖案本身,而是我們的視野。所以,偶爾放慢腳步,讓眼毪以最大的可能性把天地隨意瀏覽一番,我們將恍然大悟;世界還是時時在裝扮著自己的,而有什么比一面散步一面聽蟬更讓人心曠神怡?聽聽親朋好友的傾訴,這是我們常有的經驗。聆聽萬物的傾訴,對我們而言,亦非難事,不是嗎?
聆聽,也是藝術。大自然的寬闊是最佳的漪設備。想象那一隊一隊的雄蟬斂翅據在不同的樹梢端,像交響樂團的團員各自站在舞臺上一般。只要有只蟬起個音,接著聲音就紛紛出了籠它們各以最美的音色獻給你,字字都是真心話,句句來自丹團。它們有鮮明的節奏感,不同的韻律表示不同的心情。它們有時合唱有時齊唱,也有獨唱,包括和音,高低分明。它們不需要指揮也無需歌譜,它們是天生的歌者。歌聲如行云如流水,讓人了卻憂慮,悠游其中。又如澎濤又如駭浪,拍打著你心底沉淀的情緒,頃刻間,你便覺得那蟬聲宛如狂浪淘沙般地攫走了你緊緊扯在手里的輕愁。蟬聲亦有甜美溫柔如夜的語言的時候,那該是情歌吧!總是一句三疊,像那傾吐不盡的纏綿。而蟬聲的急促,在螅關注的音符處突地戛然而止,更像一篇錦繡文章被猛然撕裂,散落一地的鏗鏘字句,擲地如金石聲,而后寂寂寥寥成了斷簡殘編,齠留給人一些悵惘,一些感傷。何嘗不是生命之歌?蟬聲。
夏之絕句 篇5
教學建議
一、關于文章中心的理解
這是一篇描寫夏天生活的抒情散文。作者從孩童時代起就喜歡聽自然之聲,這種喜好一直保持到成年以后,并變得更加深沉,更加富有詩意。身在城市,并沒有讓簡媜對現代化的大都市產生好感。在她的散文里透散出這樣的潛臺詞:喧囂的都市里找不到一片寧靜之所,我們只有在沉思中,回憶過去,才能尋找到自己渴求的東西,F代社會中的人們需要讓浮躁的心平靜下來,關注自然,關注自然中的美,保持一顆童心。蟬的生命是短暫的,可是它是用一生的時間來歌唱。一次絕唱,竟以生命為代價!美總是瞬間脆弱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都是這樣,然而花謝花還開,月圓月又缺!岸磕昝磕,蟬聲依舊,依舊像一首絕句,平平仄仄平”,讀到這里,我們又為作者的豁達爽朗而會心一笑。
二、線索與組材
本文是以憶蟬、捉蟬、玩蟬、聽蟬、悟蟬的為線索來組織材料的。作者先記敘童年時代捉蟬的故事,在上學的路上——人跡罕至的地方,一群小學生“不怕鉤破衣服,更不怕破皮流血”的到樹上捉到蟬后的欣喜若狂的情景,讓童心未泯的人們也不覺沉醉于其中。課堂上,“我們”在抽屜里玩蟬的細節描寫真實生動,先看,再聽,后摸,充滿了童趣!白降米∠s,卻捉不住蟬音!备挥袃忍N的短短一句話,不但耐人尋味,而且還引出了對蟬聲的描寫。“蟬聲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絕句!毙形闹链,與文章開頭呼應。那么為什么說蟬聲代表夏呢?作者緊接著寫蟬聲的音色、節奏,寫蟬對夏的感情,像一首抒情詩,有生命情調,有自然質樸,有曠遠飄逸,有豪情悲壯,這哪兒是在單單寫蟬聲,這分明是心胸豁達、豪情萬丈的人的寫照啊!這更是像夏天一樣激情四射的人的體現!這不就是像蟬一樣該放開喉嚨就引吭高歌,該緘默不語就戛然而止的悲壯斗士嗎?
聽蟬部分,寫了晨間、午后、黃昏三個時段聽蟬的感受。晨間蟬聲給人以凈化,午后蟬聲給人以閑適,黃昏蟬聲給人以慰藉,字里行間娓娓告訴你一定要善于去傾聽,才會有收益。悟蟬部分,寫了蟬的自然、質樸、真誠、奉獻、豪壯,對蟬聲的“戛然而止”,作者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生命之歌”,來道出了其中的內蘊真諦:世上有多少人物和故事在生命的“戛然而止”處流下了動人的悲壯與輝煌!也流下了幾分遺憾和感傷!
三、別致的文章開頭
文章開門見山,把春天比成“駢儷文”,把夏天喻為“絕句”,開篇給人以突兀之感,引人入勝。但作者虛宕一筆,不言夏,卻先敘及蟬聲,“未曾去關心蟬聲”,并交代其原因。夏天景色五彩繽紛,作者緣何獨獨念及蟬聲?當“我”對夏的悄然而至而渾然不覺時,是蟬的叫聲給了我以提醒。如果燕子是報春的使者的話,那作者顯然是把蟬當作了夏的標志,文章由此巧妙的引起對蟬的回憶。
四、含蓄而富有哲理的語言表達
本文寫法充分體現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乍讀之后,好象覺得作者天女散花,信馬由韁,但細細品之,文章無處不是在寫像蟬一樣的人,這種以物喻人的手法比起以前學過的《荔枝蜜》等散文,更加含蓄深刻,因為它更強調和注重個人的人生經歷的體會和感悟。而這種體會和感悟,往往其他人不一定有,即使有也不一定這么深刻,更談不上用文字表達出來了,但是每個人在讀過后就會產生和作者相同的感受。本文表達含蓄,內蘊深送,寓哲理于平凡之中,寄深情于自然之里,這是本文最為突出的藝術特色。
教學設計示例
一、由介紹作者導入 課文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查字典,注意下列字的讀音和寫法。
褶裙 門檻 戛然而止 斂 鏗鏘
2.掌握下列詞語的含義。
天籟 漣漪 了悟 駢儷文 曠遠飄逸
3.用圈點批注法閱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完成以下各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劃分本文的結構層次。
3.作者對蟬及蟬聲有哪些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解說:這是對文章的整體把握。整體一局部一整體,閱讀文章,應遵循閱讀規律。從整體入手,局部揣摩,再歸結全文,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幫助學生養成高屋建瓴的閱讀習慣。)
四、研讀課文,仔細揣摩
1.請學生勾劃出喜歡的語句并說說其中的妙處。
2.如何理解夏天“像一首絕句”?蟬聲“何嘗不是生命之歌”?
(解說:這是對課文內容和形式的揣摩和領悟。第1題是對文章語言的欣賞,可欣賞靈活多變的句式,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等,目的是通過對語言的揣摩,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第2題是對文章主題和中心的把握和探究,特別是對丈中重點句和關鍵句的理解,有助于更深刻地讀懂和理解課文。)
夏之絕句 篇6
下載
梭子
一、新課程標程標準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這樣的要求:
1、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2、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二、課文特點及其在教材中的地位:
《夏之絕句》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語文第六冊第二單元的第四篇文章。本冊繼續要求學生認識學習語文與生活的關系,著重培養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第二單元的要求是:結合散文的體裁特點,欣賞散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賞文中人物、事件、景物的描寫,品位精妙的語言。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現代文除“能領會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思路”外,還應“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断闹^句》是一篇很優美的描寫夏天生活的抒情散文。它描繪了空曠悠遠的夏天里夢幻般的童年感觸。從全篇來看,作者獨特而細致入微的感受,在平凡中見新奇,新穎而貼切的意象、嫵媚的清詞麗句在作者筆下呼之欲出,作者并不以識見廣博取勝,而以敏于感受、富于聯想、精于煉字見長。作者用奇特而美好的想像,把夏天的蟬鳴比作詩中絕句,寫出了蟬鳴的神韻,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向往無憂無慮生活的情懷。
我的教學設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一到兩課時完成。以朗讀、討論、想象等為主,在朗讀中品位,在討論中體會,在想象中感悟,培養學生鑒賞散文的能力。 據此,我把教學目標 確定為:
[知識與技能]
1、理清文章思路,看作者從“夏之絕句”這一背景中分離出哪些事、物來寫的?體會作者對所寫事、物的特殊感悟。
2、學習作者感受事、物的技巧和方法及怎樣由物展開聯想和想象的思維規律和特點,從中領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通、讀熟、讀懂課文內容,領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內涵。找出文中的精彩句段及形象生動的聯想句來體會,從中鍛煉學生想象思維的能力,并學習作者語言的精妙之蘊。培養語文學習與寫作技巧相結合的良好習慣。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理解體會作者由平凡的蟬聲里,聽出了“生命之歌”的深刻感悟。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進而引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珍惜生命中所經歷的一切,從而懂得人生的真正意義和價值。
[教學重點、難點]
理清文章的結構思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的寫作特色。學習生動形象的比喻、排比句、優美的對偶句、長、短句等多種表現手法的運用。
三、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這是一篇抒情散文,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和重難點,我準備采用創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等方法進行教學。
列寧曾十分強調情感對人的認識和邏輯思維的調節作用,他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庇纱丝梢,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與情緒。如上課時,采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蟬的各種畫面,播放少年兒童捉蟬的嬉戲姿態,配樂朗讀,運用直觀形象的板書等等,以此促進學生的理解,使之進入情境。
當然,“文學的本質是始于感情而終于感情的。文學家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本文語言優美,句式變化繁多,節奏鮮明,音樂感很強,適合朗讀。因此教讀這篇文章,除了創設情景外,還要通過指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傾吐的情和意,所闡發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
《夏之絕句》一文文采飛揚,感情濃郁,很有感染力,除了構思、選材等諸方面的因素之外,也得益于作者語言運用技巧。一是注意了詞語的選用,把靜的景物寫得生意盎然,特別是疊音詞的運用,使文句音韻整齊,恰當地表現出了文章的情調,讀來生動舒緩,富有抒情意味。二是注意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方法,比喻、排比、擬人、擬物、對偶等,使文句整散結合,有節奏感,細膩地描繪出夏天的詩情畫意。所以,光靠讀還不夠,還要引導學生品析語言,揣摩、賞析精彩的語言片段,選一些精警的句子進行仿寫,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 學法的點撥與指導
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徹,朗讀才能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
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悉,朗讀才會有準確的發音、停頓、重音。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 中,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 實施朗讀訓練。
1、 把握基調
把握基調對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讀出文章的內蘊情感,必須把握文章的朗讀基調,引導學生以作者之心感受輕松愉悅的感情基調。
2、 讀出感受
本文的朗讀基調確定以后,還要仔細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并由此獲得自己的真切感受。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讀,通過有聲語言表現出自己的感受來,便會進一步增強對文章的理解。
3、 讀出節奏
文章的節奏,包括語句的停頓、語速的快慢和重音的體現等,通過節奏的訓練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在訓練中,我先把停頓、語速和重音的一般規律告訴學生,讓他們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本領。對某些特殊句式,則先讓學生討論其讀法,再去揣摩感受,怎樣讀才最能夠體現出文章的感情。
四、 教學媒體的使用
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
五、 教學程序設計
。ㄒ唬、創設情景,導入 新課。同學們,我們知道:宇宙萬物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因此說,大自然是我們人類賴于生存的環境。那么我們應不應該愛大自然呢?(生回答:應該愛)對,愛大自然就是要愛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中國臺灣女作家簡禎的散文《夏之絕句》,讓我們與作者一起感悟一下大自然中生命的奧秘。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蟬的畫面,并配有蟬鳴,使學生的情緒氛圍進入到作品的氛圍當中,并產生積極的情感反應。
。ǘ⒊踝x感知課文,了解作者及作品。
1、配樂朗讀,激發興趣。通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2、通過預習及聽朗讀后,請同學們說說你知道了什么?(包括課文內容、作者及作品)[學生可以各抒己見]
3、教師補充簡介作者、作品:
簡媜,本名簡敏媜,1961年生,中國臺灣宜蘭人。中國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聯合文學》主編,創辦大雁出版社。
她的風格力求多變,推敲形式,斟字酌句,糅合抒情菁華,能于飯蔬飲水洞見生命底基,于尋;ú莞Q視天堂之鑰,被譽為中國臺灣散文第三代傳人,人稱有“奇俠”風骨的女性作家。
她的散文隨筆集有:《白蛇三疊》、《浮塵野馬》、《孤寂》、《喝眼前的酒》、《那人走時只有星光送他》、《棲在窗臺的白鷺》、《水問》、《一竿冷》、《一口閑鐘》、《紅嬰崽》、《四月裂帛》、《美麗的繭》等。
。ㄈ⑹熳x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1、小組討論:編寫文章結構提綱,理清作者的思路。然后找學生回答:夏天像一首絕句——久違蟬聲——蟬聲把我帶入夏季——把我帶入童年——捉蟬、玩蟬、聽蟬——中年聽蟬——晨間、午后、黃昏——蟬聲——了卻憂慮;徒留惆悵、感傷;是生命之歌;依舊像一首絕句。
2、重點研讀賞析:
把你所喜歡的精彩句段找出來讀一讀,并找出文中的聯想想象的句子,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讓學生找出來并說出體會,然后進行仿寫練習,每個學生寫一到兩個:
課文第三自然段中:把蟬聲比作“四面楚歌、鳴金擊鼓”;比作“磁鐵”;還比作“一條繩子”,時時刻刻在牽扯、震撼著“我”的心靈。多么形象、生動、感人的比喻句,真是獨巨匠心。
課文第五自然段中:把樹葉被風吹動的聲音比作“嘻嘻哈哈的小頑童們比賽蕩秋千時發出的笑聲”;把蟬聲比作“啦啦隊”等。多么形象的擬人化的聯想句,簡直把物寫活了。
課文第十九自然段中:把蟬比作合唱團,由音色、節律又聯想到吟誦著一首絕句;又是為季節寫成的一首抒情詩,也許是一首抒情的邊塞詩。多么奇特的想象力,使我們體會到作者的神奇妙筆下深厚的意蘊來。
說蟬是歌者,歌聲如行云流水讓人忘憂,又似澎濤駭浪攫走人手里(或心中)的輕愁;蟬聲如甜美溫柔的情歌;蟬聲突然停止時如一篇錦繡文章成了斷簡殘編,徒留給人悵惘和感傷;蟬聲是生命之歌!作者神奇的想象力達到了頂峰,由此闡發自己對蟬聲的特殊感悟。同時也是對生命的深刻感悟,從而激發我們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的真摯情感!
。ㄋ模⒆x通、讀懂課文,深度感知課文內涵。
1、你捉過蟬嗎?作者在感知童年捉蟬、玩蟬這一事件的過程中,是怎樣來感知的?這一內容要表達作者一種什么樣的感受呢?[找學生講述事件的經過(略)](學生回答:表達了作者回想、依戀童年時無憂無慮生活的感觸。)
2、中年聽蟬時,作者聽到了晨間、午后和黃昏的蟬聲,從中各自聽到了什么特殊的蟬音呢?
學生討論回答:由蟬聲借以表達作者自己的高雅格調,又有反思之意目的是:提示人們關注和克服現代文明的弊端,提醒人們回歸人性、人情的自然狀態,回歸人無憂無慮的生存狀態,亦如捉蟬、玩蟬的童年生活狀態。(學生回答得接近意思即可)
3、找出文中的對偶句、長句、短句、排比句、倒裝句等,體會精妙的語言特色,并仿寫。
對偶句:“春天,像一篇巨制的駢儷文;而夏天,像一首絕句!痹趯Ρ戎型癸@春夏的各種特點,表現作者良好的文學修養、優雅的情懷,而且還有節奏感。
短句:“夏乃聲音的季節,有雨打,有雷聲,蛙聲、鳥鳴及蟬唱!绷_列、排比諸種聲音,內容豐富,節奏感也強。
長句:“你能想像一群小學生,穿卡其短褲、戴著黃色小帽子,或吊帶褶裙,乖乖地把‘碗公帽’的松緊帶貼在臉沿的一群小男生小女生,書包擱在路邊,也不怕掉到河里,也不怕鉤破衣服,更不怕破皮流血,就一腳上一腳下地直往樹的懷里鉆的那副猛勁嗎?”這是一特長句,可以簡化為:“你能想像……那副猛勁嗎?”長句往往傳達密集信息;在這里,還表現作者回憶和描述孩童時代的陣陣激動。
排比句:“耳朵忙著聽車聲、聽綜藝節目的敲打聲、聽售票小姐不耐煩的聲音、聽朋友的附在耳朵旁,低低啞啞的秘密聲……”描述不同情景里的不同聲音,語勢順暢,有節奏感。
倒裝句:“我喜歡一面聽蟬一面散步,在黃昏。走進蟬聲的世界里,正如欣賞一場音樂演唱會一般,如果懂得去聽的話。”“何嘗不是生命之歌?蟬聲!边@幾句都是倒裝結構,它們的出現,使全文語言顯得多彩多姿,饒有情味。
。ㄎ澹⒄剬W習感受
學習本文,不僅要理解體會課文的思想內涵,同時也要學習作者奇特的想象和優美的語言運用。從而把語文學習與寫作技巧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才是我們語文學習所追求的最佳效果。鼓勵學生廣開言路、各抒己見,教師適當給予點撥、表揚和肯定。
。、深情朗讀,課堂小結: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以其獨特、奇妙的想象力來抒發自己對蟬聲的特殊感悟。由蟬聲悟出了人世間喜怒哀樂本是很平常。由蟬聲悟出了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這一人生的主旋律。鼓勵學生對課文作小結,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然后教師提出朗讀要求,全體學生深情朗讀全文。
。ㄆ撸、鏈接閱讀閱讀:
1、有關蟬的知識介紹
蟬隸屬于同翅目蟬科。蟬的一生分為四個階段:從卵開始,卵孵化為幼蟲,幼蟲再變為蛹,蛹最后蛻化為成蟲——就是我們看到的蟬。蟬卵多產于樹木嫩枝皮下組織內,到第二年春夏,蟬卵才孵化出幼蟲來。幼蟲長大后爬出來,在草地或樹枝上脫去外殼,蛻皮羽化成蟬。等翅膀變硬,雄蟬就在樹枝上高唱“知了”,與雌蟬交配,交配產卵后不久就死去。
會鳴的蟬是雄蟬,它的發音器就在腹部,像蒙上了一層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動而發出聲音,由于鳴肌每秒能伸縮約一萬次,蓋板和鼓膜之間是空的,能起共鳴的作用,所以其鳴聲特別響亮。并且能輪流利用各種不同的聲調激昂高歌。雌蟬的樂器構造不完全,不能發聲,所以它是“啞巴蟬”。
蟬的成長,既是漫長的又是非常艱苦的。蟬的生命周期長達十幾年,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在蟬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中,除了最后一年的夏天以外,前三個階段都是蟄伏在地下。如果人們都能知道蟬十幾年才能來到世間“風光”一次,也便會覺得蟬鳴的珍貴了。十年一鳴,如此難得,又如此短暫,能不珍貴嗎?
2、閱讀散文《夏之韻》,看看這篇文章與課文所寫的夏天的風味是否一樣?
夏之韻
夏,是春灑下汗水之后的跋涉,是蕭瑟秋風之前的溫馨和熱烈,是嚴冬肅殺之前的人們挽留的一種心境。于是,開始醞釀一串串希冀的結晶,同時也喚來了夏風娓娓的細語,夏雨綿綿的情思,夏云裊裊的漂游。
春太奢華,秋太凄涼,冬太寂寥,只有夏是多姿多彩的,仰望,天像蔚藍的海水倒懸,又像江南蠶絲織就的藍緞,滑滑的,讓人忍不住有想去觸摸的沖動;俯看,錦繡河山,處處蔥蘢,花盛開,樹豐滿,陣陣輕風吹過,綠樹紅花搖曳多姿,山水之間,任你眺望,任你魚躍;任你在夏風中放歌,夏雨中沐浴,夏光里站立,夏夜中留戀。
獨自漫步于校園中,處處充滿了綠,鮮綠、黃綠、淺綠、深綠,各種綠色連接著、交錯著、波動著、變化著,綠意無限。草坪,又恢復了它昔日的風姿,平平的,綠綠的,風吹草動,似一塊圓形的地毯;花池中,五顏六色的不知名的花,都在綠草坪上,用它們嬌艷的身姿,展示著自身的魅力。
咦,一片綠,閃光的綠,似渲泄的綠色的瀑布。噢,牽牛花!它長得那樣旺盛,爬滿了一堵暗灰色的墻,仿佛一件美麗的外套。
它更像是一幅巨畫,流水平緩而亮麗,色彩單純而使人爽心。上上下下,找不到它的發端,也看不見它的終極,只有那一片常常青翠欲滴的綠,在我的視野里自由地蔓延,流動……
它是一幅畫,可又不是靜止的畫——它充滿了勃勃生機。
微風輕拂,莖開始抖動,葉開始抖動,不時如鉆石般閃亮的光點,跳躍著,舞蹈著。這時,一個個牽;◤木G葉中探出頭來,像是無數蝴蝶,挨挨擠擠,重重疊疊地駐足在灰色的墻上,它們扇動著翅膀,它們炫耀著美麗。它們與綠葉互相推擠,互相緊緊簇擁著,在陽光下打鬧著,叫嚷著……
每一片葉,每一束花,都是一個生命,它們這樣的活潑自由,它們是閃爍著智慧的花,綻放著自信的花,凝視著它,仿佛看到一個個跳動的綠色生命。
拿著書,穿梭于綠樹紅花之間,那感覺,有說不出的溫馨。
暮色悄然降臨,夏夜很浪漫,亦很多情,月光傾瀉著纏綿,使夜的思緒奔放著憧憬,今夜的景色彌漫著遐想,令大自然的情愛無比醉人。
夏如一位佳人,它將綠色的發髫高高挽起,小河是它顧盼的明眸,盛開的鮮花是它濃艷欲滴的朱唇,遠處的山峰是它蹙起的黛眉。讀著寧靜,擁著清風,所有情懷似一絲游云察過“圓盤”,擦亮夏的靜謐。
春華秋實,都在于夏的精心呵護,夏是一個新的起點,成長著新的希望和期待。
噢,夏之韻!
3、閱讀:聽聽蟬鳴
青島新聞網 2005-08-02 04:05:36
任崇喜
蟬聲已經與我們的耳朵疏遠了。
誰能忘記那一片片蟬聲呢?在太陽能把人烤焦的三伏天,在綠陰的呼喚下,蟬聲漲滿了整個夏天。沒有蟬聲,白閃閃的陽光不再顯得銳利。沒有蟬聲,夏天的圖景是殘缺的。蟬為夏季而生,蟬的生命在夏之一季,蟬的生命在夏之一唱。
進入小暑,踏進大暑,不期而遇的蟬聲紛紛揚揚鳴奏起夏日的大合奏。在人們躲進水泥森林建造的方格里昏昏欲睡時,蟬在不知疲倦地朝著太陽的方向放歌。蟬鳴聲聲,忽長忽短,時續時斷,漸強漸弱,有節奏地交替著。日影移動,蟬在樹枝上慢慢轉動,但總是朝著最亮最熱的方向,狂熱而虔誠,如朝圣者對著心中的神膜拜禮贊。那跳蕩的音符,無休止地折磨著這個季節浮躁而無奈的人們的耳膜,任性地泊滿那些浮躁不安而不再敏感的神經,霸道地將天籟和地聲吸收,融成一種音場,成為夏日鄉間最激烈的樂章。
據說,蟬在黑暗的土層下苦苦等待數年,歷盡艱難,才有一個月在陽光下歡樂歌唱的時光。在五六個星期的盡情歡樂后,這些陽光夏日的歌手身衰力竭,從樹上掉落,太陽曬干它們的尸體,蟬翼在塵土中顫抖,風中不再有它們歌唱的痕跡,連鳥兒劃過天際的那樣的背影也沒有留下。
蟬的歌唱,是為新生而歌,為陽光而歌,為美麗的世界而歌,為來之不易而又短暫的幸福而盡情歌唱。這聲音里,浸潤著質樸田野風情的膏澤,高揚著銳利陽光的節律,滲透著生命的艱辛付出和真情傾吐……不絕如縷的嘶鳴,宛若如長歌的吶喊,是擺脫黑暗潮濕的陰冷后分娩出的自尊啼聲。聽聽蟬鳴,你的心底自然會涌起一股震顫。那就是對生命內質和生存意志的情感,是對持守、堅韌及抗爭精神的崇敬,引起了人們對生命的重新審視。
是因為黑暗才更珍惜光明?是因為死亡才更熱愛生命?對于生活,蟬應該有比我們人類更深的感悟,是那種更接近本質的徹悟。蟬聲是熱鬧的,也是寂寞的。不是所有的耳朵都能聽懂它們的天籟之音。蟬鳴伴隨的是苦痛,傳遞的是真誠。蟬的笑語為我們心弦的律動伴舞,漸次升華為一種精神,一種抗爭惡劣生存環境的精神象征,堅定我們對美好事物的惦念與憧憬。
學者說,聽蟲使人理智,聽雨使人溫存,聽曲使人感奮。聽聽蟬鳴,像是觸摸一個卑微而崇高生命的靈魂。這靈魂便是每一聲蟬鳴上萌動著的潔凈韻律,它無私地賜予萬物頑強的生命力,在靈魂里醞釀成亙古不變的哲理。聽聽蟬鳴,使人堅韌,聽懂了蟬的蘊語,就參透了人生的四禪八定。
蒲寧說:“活在世上是多么愉快呀!哪怕只能看到這煙和光也心滿意足了。我即使缺胳膊短腿,只要能坐在長凳上望太陽落山,我也會因而感到幸福的!比欢,這里,已不是我從前臥聽蟬聲的小村莊了,在這個喧囂的世界里,有誰還要選擇這種孤寂而辛苦的生活方式呢?
。ò耍⒉贾米鳂I :
1、 完成練習一、二。
2、 練筆:四季變化,各有各的燦爛繽紛,迷幻風姿,給你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是什么?請把它寫下來,注意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及語言的運用。
(九)、 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設計 的指導思想是內容和形式統一。設計的原則是:求實、求新、求精。
晨間 高潔
午后 喧囂
黃昏 心曠神怡
聆聽 藝術
9 夏之絕句
簡媜
捉 蟬 聽
興高采烈
足以代表夏
像絕句
夏之絕句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結合作文三步法分想思維中的分離來理清文章思路,看作者從“夏之絕句”這一背景中分離出哪些事、物來寫的?體會作者對所寫事、物的特殊感悟。
2、學習作者感受事⑽锏募記珊頭椒霸躚晌镎箍牒拖胂蟮乃嘉媛珊吞氐悖又辛煳蜃髡咚澩锏乃枷敫星欏?nbsp;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通、讀熟、讀懂課文內容,領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內涵。找出文中的精彩句段及形象生動的聯想句來體會,從中鍛煉學生想象思維的能力,并學習作者語言的精妙之蘊。培養語文學習與寫作技巧相結合的良好習慣。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理解體會作者由平凡的蟬聲里,聽出了“生命之歌”的深刻感悟。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進而引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珍惜生命中所經歷的一切,從而懂得人生的真正意義和價值。
[教學重點、難點]
用作文三步法分想思維分離事、物的方法來理清文章的結構思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的寫作特色。學習生動形象的比喻、排比句、優美的對偶句、長、短句等多種表現手法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知道:宇宙萬物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因此說,大自然是我們人類賴于生存的環境。那么我們應不應該愛大自然呢?(生回答:應該愛)對,愛大自然就是要愛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中國臺灣女作家簡禎的散文《夏之絕句》,讓我們與作者一起感悟一下大自然中生命的奧秘。
二、初讀感知課文,了解作者及作品。
1、師范讀課文(或聽朗讀錄音),學生標注生字、了解大意。
2、通過預習及聽朗讀后,請同學們說說你知道了什么?(包括課文內容、作者及作品)[學生可以各抒己見]
3、教師補充簡介作者、作品:
簡禎,本名簡敏禎,1961年生,中國臺灣宜蘭人。中國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聯合文學》主編,創辦大雁出版社。
她的風格力求多變,推敲形式,斟字酌句,糅合抒情菁華,能于飯蔬飲水洞見生命底基,于尋;ú莞Q視天堂之鑰,被譽為中國臺灣散文底三代傳人,人稱有“奇俠”風骨的女性作家。
她的散文隨筆集有:《白蛇三疊》、《浮塵野馬》、《孤寂》、《喝眼前的酒》、《那人走時只有星光送他》、《棲在窗臺的白鷺》、《水問》、《一竿冷》、《一口閑鐘》、《紅嬰崽》、《四月裂帛》、《美麗的繭》等。
三、熟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1、小組討論:用依據作文三步法分想思維的分離方法,編寫文章結構提綱,理清作者的思路。然后找學生回答:夏天像一首絕句——久違蟬聲——蟬聲把我帶入夏季——把我帶入童年——捉蟬、玩蟬、聽蟬——中年聽蟬——晨間、午后、黃昏——蟬聲——了卻憂慮;徒留惆悵、感傷;是生命之歌;依舊像一首絕句。
2、重點研讀賞析:
把你所喜歡的精彩句段找出來讀一讀,并說出符合作文三步法中的形象聯想和再生聯想句來,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讓學生找出來并說出體會:
課文第三自然段中的形象聯想句:把蟬聲比作“四面楚歌、鳴金擊鼓”;比作“磁鐵”;還比作“一條繩子”,時時刻刻在牽扯、震撼著“我”的心靈。多么形象、生動、感人的比喻句,真是獨巨匠心。
課文第五自然段的形象聯想句:把樹葉被風吹動的聲音比作“嘻嘻哈哈的小頑童們比賽蕩秋千時發出的笑聲”;把蟬聲比作“啦啦隊”等。多么形象的擬人化的聯想句,簡直把物寫活了。
課文第十四自然段中的再生聯想句:把蟬比作合唱團,由音色、節律又聯想到吟誦著一首絕句;又是為季節寫成的一首抒情詩,也許是一首抒情的邊塞詩。多么奇特的想象力,使我們體會到作者的神奇妙筆下深厚的意蘊來。
課文第十九自然段也有再生聯想句:說蟬是歌者,歌聲如行云流水讓人忘憂,又似澎濤駭浪攫走人手里(或心中)的輕愁;蟬聲如甜美溫柔的情歌;蟬聲突然停止時如一篇錦繡文章成了斷簡殘編,徒留給人悵惘和感傷;蟬聲是生命之歌!作者神奇的想象力達到了頂峰,由此闡發自己對蟬聲的特殊感悟。同時也是對生命的深刻感悟,從而激發我們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的真摯情感!
四、讀通、讀懂課文,深度感知課文內涵。
1、結合作文三步法感知事、物的原理,看看作者在感知童年捉蟬、玩蟬這一事件的過程中,是怎樣來感知的?這一內容要表達作者一種什么樣的感受呢?[找學生講述事件的經過(略)](學生回答:表達了作者回想、依戀童年時無憂無慮生活的感觸。)
2、中年聽蟬時,作者聽到了晨間、午后和黃昏的蟬聲,從中各自聽到了什么特殊的蟬音呢?
學生討論回答:由蟬聲借以表達作者自己的高雅格調,又有反思之意目的是:提示人們關注和克服現代文明的弊端,提醒人們回歸人性、人情的自然狀態,回歸人無憂無慮的生存狀態,亦如捉蟬、玩蟬的童年生活狀態。(學生回答得接近意思即可)
3、找出文中的對偶句、長句、短句、排比句、倒裝句等,體會精妙的語言特色。
對偶句:春天,像一篇巨制的駢儷文;而夏天,像一首絕句。
短句:夏乃聲音的季節,有雨打,有雷聲,蛙聲、鳥鳴及蟬唱。
長句:你能想象一群小學生,穿卡其短褲、戴著黃色小帽子,或吊帶褶裙,乖乖地把碗公帽的松緊帶貼在臉沿的一群小男生小女生,書包擱在路邊,也不怕掉到河里,也不怕鉤破衣服,更不怕破皮流血,就一腳上一腳下地直往樹的懷里鉆的那副猛勁嗎?
排比句:耳朵忙著聽車聲、聽綜藝廣告節目的敲打聲、聽售票小姐不耐煩的聲音、聽朋友的附在耳朵旁,低低啞啞的秘密聲......
倒裝句:“我喜歡一面聽蟬一面散步,在黃昏。走進蟬聲的世界里,正如欣賞一場音樂演唱會一般,如果懂得去聽的話!薄昂螄L不是生命之歌?蟬聲!
作者語言豐富多采,節奏感強,饒有情味。(學生各抒己見,能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即可)
五、談學習感受
鼓勵學生廣開言路、各抒己見,教師適當給予點撥、表揚和肯定。
六、教師小結: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以其獨特、奇妙的想象力來抒發自己對蟬聲的特殊感悟。由蟬聲悟出了人世間喜怒哀樂本是很平常。由蟬聲悟出了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這一人生的主旋律。
學習本文,我們不僅理解體會課文的思想內涵,而且同時學習作者奇特的想象和優美的語言運用。從而把語文學習與寫作技巧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才是我們語文學習所追求的最佳效果。
夏之絕句 篇8
下載
梭子
一、新課程標程標準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這樣的要求:
1、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2、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二、課文特點及其在教材中的地位:
《夏之絕句》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語文第六冊第二單元的第四篇文章。本冊繼續要求學生認識學習語文與生活的關系,著重培養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第二單元的要求是:結合散文的體裁特點,欣賞散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賞文中人物、事件、景物的描寫,品位精妙的語言。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現代文除“能領會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思路”外,還應“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夏之絕句》是一篇很優美的描寫夏天生活的抒情散文。它描繪了空曠悠遠的夏天里夢幻般的童年感觸。從全篇來看,作者獨特而細致入微的感受,在平凡中見新奇,新穎而貼切的意象、嫵媚的清詞麗句在作者筆下呼之欲出,作者并不以識見廣博取勝,而以敏于感受、富于聯想、精于煉字見長。作者用奇特而美好的想像,把夏天的蟬鳴比作詩中絕句,寫出了蟬鳴的神韻,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向往無憂無慮生活的情懷。
我的教學設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一到兩課時完成。以朗讀、討論、想象等為主,在朗讀中品位,在討論中體會,在想象中感悟,培養學生鑒賞散文的能力。 據此,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技能]
1、理清文章思路,看作者從“夏之絕句”這一背景中分離出哪些事、物來寫的?體會作者對所寫事、物的特殊感悟。
2、學習作者感受事、物的技巧和方法及怎樣由物展開聯想和想象的思維規律和特點,從中領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通、讀熟、讀懂課文內容,領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內涵。找出文中的精彩句段及形象生動的聯想句來體會,從中鍛煉學生想象思維的能力,并學習作者語言的精妙之蘊。培養語文學習與寫作技巧相結合的良好習慣。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理解體會作者由平凡的蟬聲里,聽出了“生命之歌”的深刻感悟。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進而引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珍惜生命中所經歷的一切,從而懂得人生的真正意義和價值。
[教學重點、難點]
理清文章的結構思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的寫作特色。學習生動形象的比喻、排比句、優美的對偶句、長、短句等多種表現手法的運用。
三、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這是一篇抒情散文,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采用創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等方法進行教學。
列寧曾十分強調情感對人的認識和邏輯思維的調節作用,他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庇纱丝梢,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與情緒。如上課時,采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蟬的各種畫面,播放少年兒童捉蟬的嬉戲姿態,配樂朗讀,運用直觀形象的板書等等,以此促進學生的理解,使之進入情境。
當然,“文學的本質是始于感情而終于感情的。文學家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本文語言優美,句式變化繁多,節奏鮮明,音樂感很強,適合朗讀。因此教讀這篇文章,除了創設情景外,還要通過指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傾吐的情和意,所闡發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
《夏之絕句》一文文采飛揚,感情濃郁,很有感染力,除了構思、選材等諸方面的因素之外,也得益于作者語言運用技巧。一是注意了詞語的選用,把靜的景物寫得生意盎然,特別是疊音詞的運用,使文句音韻整齊,恰當地表現出了文章的情調,讀來生動舒緩,富有抒情意味。二是注意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方法,比喻、排比、擬人、擬物、對偶等,使文句整散結合,有節奏感,細膩地描繪出夏天的詩情畫意。所以,光靠讀還不夠,還要引導學生品析語言,揣摩、賞析精彩的語言片段,選一些精警的句子進行仿寫,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 學法的點撥與指導
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徹,朗讀才能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
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悉,朗讀才會有準確的發音、停頓、重音。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www.jcsycorp.com)中,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 實施朗讀訓練。
1、 把握基調
把握基調對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讀出文章的內蘊情感,必須把握文章的朗讀基調,引導學生以作者之心感受輕松愉悅的感情基調。
2、 讀出感受
本文的朗讀基調確定以后,還要仔細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并由此獲得自己的真切感受。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讀,通過有聲語言表現出自己的感受來,便會進一步增強對文章的理解。
3、 讀出節奏
文章的節奏,包括語句的停頓、語速的快慢和重音的體現等,通過節奏的訓練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在訓練中,我先把停頓、語速和重音的一般規律告訴學生,讓他們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本領。對某些特殊句式,則先讓學生討論其讀法,再去揣摩感受,怎樣讀才最能夠體現出文章的感情。
四、 教學媒體的使用
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
五、 教學程序設計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知道:宇宙萬物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因此說,大自然是我們人類賴于生存的環境。那么我們應不應該愛大自然呢?(生回答:應該愛)對,愛大自然就是要愛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中國臺灣女作家簡禎的散文《夏之絕句》,讓我們與作者一起感悟一下大自然中生命的奧秘。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蟬的畫面,并配有蟬鳴,使學生的情緒氛圍進入到作品的氛圍當中,并產生積極的情感反應。
(二)、初讀感知課文,了解作者及作品。
1、配樂朗讀,激發興趣。通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2、通過預習及聽朗讀后,請同學們說說你知道了什么?(包括課文內容、作者及作品)[學生可以各抒己見]
3、教師補充簡介作者、作品:
簡媜,本名簡敏媜,1961年生,中國臺灣宜蘭人。中國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聯合文學》主編,創辦大雁出版社。
她的風格力求多變,推敲形式,斟字酌句,糅合抒情菁華,能于飯蔬飲水洞見生命底基,于尋;ú莞Q視天堂之鑰,被譽為中國臺灣散文第三代傳人,人稱有“奇俠”風骨的女性作家。
她的散文隨筆集有:《白蛇三疊》、《浮塵野馬》、《孤寂》、《喝眼前的酒》、《那人走時只有星光送他》、《棲在窗臺的白鷺》、《水問》、《一竿冷》、《一口閑鐘》、《紅嬰崽》、《四月裂帛》、《美麗的繭》等。
(三)、熟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1、小組討論:編寫文章結構提綱,理清作者的思路。然后找學生回答:夏天像一首絕句——久違蟬聲——蟬聲把我帶入夏季——把我帶入童年——捉蟬、玩蟬、聽蟬——中年聽蟬——晨間、午后、黃昏——蟬聲——了卻憂慮;徒留惆悵、感傷;是生命之歌;依舊像一首絕句。
2、重點研讀賞析:
把你所喜歡的精彩句段找出來讀一讀,并找出文中的聯想想象的句子,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讓學生找出來并說出體會,然后進行仿寫練習,每個學生寫一到兩個:
課文第三自然段中:把蟬聲比作“四面楚歌、鳴金擊鼓”;比作“磁鐵”;還比作“一條繩子”,時時刻刻在牽扯、震撼著“我”的心靈。多么形象、生動、感人的比喻句,真是獨巨匠心。
課文第五自然段中:把樹葉被風吹動的聲音比作“嘻嘻哈哈的小頑童們比賽蕩秋千時發出的笑聲”;把蟬聲比作“啦啦隊”等。多么形象的擬人化的聯想句,簡直把物寫活了。
課文第十九自然段中:把蟬比作合唱團,由音色、節律又聯想到吟誦著一首絕句;又是為季節寫成的一首抒情詩,也許是一首抒情的邊塞詩。多么奇特的想象力,使我們體會到作者的神奇妙筆下深厚的意蘊來。
說蟬是歌者,歌聲如行云流水讓人忘憂,又似澎濤駭浪攫走人手里(或心中)的輕愁;蟬聲如甜美溫柔的情歌;蟬聲突然停止時如一篇錦繡文章成了斷簡殘編,徒留給人悵惘和感傷;蟬聲是生命之歌!作者神奇的想象力達到了頂峰,由此闡發自己對蟬聲的特殊感悟。同時也是對生命的深刻感悟,從而激發我們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的真摯情感!
。ㄋ模⒆x通、讀懂課文,深度感知課文內涵。
1、你捉過蟬嗎?作者在感知童年捉蟬、玩蟬這一事件的過程中,是怎樣來感知的?這一內容要表達作者一種什么樣的感受呢?[找學生講述事件的經過(略)](學生回答:表達了作者回想、依戀童年時無憂無慮生活的感觸。)
2、中年聽蟬時,作者聽到了晨間、午后和黃昏的蟬聲,從中各自聽到了什么特殊的蟬音呢?
學生討論回答:由蟬聲借以表達作者自己的高雅格調,又有反思之意目的是:提示人們關注和克服現代文明的弊端,提醒人們回歸人性、人情的自然狀態,回歸人無憂無慮的生存狀態,亦如捉蟬、玩蟬的童年生活狀態。(學生回答得接近意思即可)
3、找出文中的對偶句、長句、短句、排比句、倒裝句等,體會精妙的語言特色,并仿寫。
對偶句:“春天,像一篇巨制的駢儷文;而夏天,像一首絕句!痹趯Ρ戎型癸@春夏的各種特點,表現作者良好的文學修養、優雅的情懷,而且還有節奏感。
短句:“夏乃聲音的季節,有雨打,有雷聲,蛙聲、鳥鳴及蟬唱。”羅列、排比諸種聲音,內容豐富,節奏感也強。
長句:“你能想像一群小學生,穿卡其短褲、戴著黃色小帽子,或吊帶褶裙,乖乖地把‘碗公帽’的松緊帶貼在臉沿的一群小男生小女生,書包擱在路邊,也不怕掉到河里,也不怕鉤破衣服,更不怕破皮流血,就一腳上一腳下地直往樹的懷里鉆的那副猛勁嗎?”這是一特長句,可以簡化為:“你能想像……那副猛勁嗎?”長句往往傳達密集信息;在這里,還表現作者回憶和描述孩童時代的陣陣激動。
排比句:“耳朵忙著聽車聲、聽綜藝節目的敲打聲、聽售票小姐不耐煩的聲音、聽朋友的附在耳朵旁,低低啞啞的秘密聲……”描述不同情景里的不同聲音,語勢順暢,有節奏感。
倒裝句:“我喜歡一面聽蟬一面散步,在黃昏。走進蟬聲的世界里,正如欣賞一場音樂演唱會一般,如果懂得去聽的話!薄昂螄L不是生命之歌?蟬聲!边@幾句都是倒裝結構,它們的出現,使全文語言顯得多彩多姿,饒有情味。
。ㄎ澹、談學習感受
學習本文,不僅要理解體會課文的思想內涵,同時也要學習作者奇特的想象和優美的語言運用。從而把語文學習與寫作技巧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才是我們語文學習所追求的最佳效果。鼓勵學生廣開言路、各抒己見,教師適當給予點撥、表揚和肯定。
(六)、深情朗讀,課堂小結: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以其獨特、奇妙的想象力來抒發自己對蟬聲的特殊感悟。由蟬聲悟出了人世間喜怒哀樂本是很平常。由蟬聲悟出了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這一人生的主旋律。鼓勵學生對課文作小結,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然后教師提出朗讀要求,全體學生深情朗讀全文。
。ㄆ撸、鏈接閱讀閱讀:
1、有關蟬的知識介紹
蟬隸屬于同翅目蟬科。蟬的一生分為四個階段:從卵開始,卵孵化為幼蟲,幼蟲再變為蛹,蛹最后蛻化為成蟲——就是我們看到的蟬。蟬卵多產于樹木嫩枝皮下組織內,到第二年春夏,蟬卵才孵化出幼蟲來。幼蟲長大后爬出來,在草地或樹枝上脫去外殼,蛻皮羽化成蟬。等翅膀變硬,雄蟬就在樹枝上高唱“知了”,與雌蟬交配,交配產卵后不久就死去。
會鳴的蟬是雄蟬,它的發音器就在腹部,像蒙上了一層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動而發出聲音,由于鳴肌每秒能伸縮約一萬次,蓋板和鼓膜之間是空的,能起共鳴的作用,所以其鳴聲特別響亮。并且能輪流利用各種不同的聲調激昂高歌。雌蟬的樂器構造不完全,不能發聲,所以它是“啞巴蟬”。
蟬的成長,既是漫長的又是非常艱苦的。蟬的生命周期長達十幾年,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在蟬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中,除了最后一年的夏天以外,前三個階段都是蟄伏在地下。如果人們都能知道蟬十幾年才能來到世間“風光”一次,也便會覺得蟬鳴的珍貴了。十年一鳴,如此難得,又如此短暫,能不珍貴嗎?
2、閱讀散文《夏之韻》,看看這篇文章與課文所寫的夏天的風味是否一樣?
夏之韻
夏,是春灑下汗水之后的跋涉,是蕭瑟秋風之前的溫馨和熱烈,是嚴冬肅殺之前的人們挽留的一種心境。于是,開始醞釀一串串希冀的結晶,同時也喚來了夏風娓娓的細語,夏雨綿綿的情思,夏云裊裊的漂游。
春太奢華,秋太凄涼,冬太寂寥,只有夏是多姿多彩的,仰望,天像蔚藍的海水倒懸,又像江南蠶絲織就的藍緞,滑滑的,讓人忍不住有想去觸摸的沖動;俯看,錦繡河山,處處蔥蘢,花盛開,樹豐滿,陣陣輕風吹過,綠樹紅花搖曳多姿,山水之間,任你眺望,任你魚躍;任你在夏風中放歌,夏雨中沐浴,夏光里站立,夏夜中留戀。
獨自漫步于校園中,處處充滿了綠,鮮綠、黃綠、淺綠、深綠,各種綠色連接著、交錯著、波動著、變化著,綠意無限。草坪,又恢復了它昔日的風姿,平平的,綠綠的,風吹草動,似一塊圓形的地毯;花池中,五顏六色的不知名的花,都在綠草坪上,用它們嬌艷的身姿,展示著自身的魅力。
咦,一片綠,閃光的綠,似渲泄的綠色的瀑布。噢,牽;!它長得那樣旺盛,爬滿了一堵暗灰色的墻,仿佛一件美麗的外套。
它更像是一幅巨畫,流水平緩而亮麗,色彩單純而使人爽心。上上下下,找不到它的發端,也看不見它的終極,只有那一片常常青翠欲滴的綠,在我的視野里自由地蔓延,流動……
它是一幅畫,可又不是靜止的畫——它充滿了勃勃生機。
微風輕拂,莖開始抖動,葉開始抖動,不時如鉆石般閃亮的光點,跳躍著,舞蹈著。這時,一個個牽;◤木G葉中探出頭來,像是無數蝴蝶,挨挨擠擠,重重疊疊地駐足在灰色的墻上,它們扇動著翅膀,它們炫耀著美麗。它們與綠葉互相推擠,互相緊緊簇擁著,在陽光下打鬧著,叫嚷著……
每一片葉,每一束花,都是一個生命,它們這樣的活潑自由,它們是閃爍著智慧的花,綻放著自信的花,凝視著它,仿佛看到一個個跳動的綠色生命。
拿著書,穿梭于綠樹紅花之間,那感覺,有說不出的溫馨。
暮色悄然降臨,夏夜很浪漫,亦很多情,月光傾瀉著纏綿,使夜的思緒奔放著憧憬,今夜的景色彌漫著遐想,令大自然的情愛無比醉人。
夏如一位佳人,它將綠色的發髫高高挽起,小河是它顧盼的明眸,盛開的鮮花是它濃艷欲滴的朱唇,遠處的山峰是它蹙起的黛眉。讀著寧靜,擁著清風,所有情懷似一絲游云察過“圓盤”,擦亮夏的靜謐。
春華秋實,都在于夏的精心呵護,夏是一個新的起點,成長著新的希望和期待。
噢,夏之韻!
3、閱讀:聽聽蟬鳴
青島新聞網 2005-08-02 04:05:36
任崇喜
蟬聲已經與我們的耳朵疏遠了。
誰能忘記那一片片蟬聲呢?在太陽能把人烤焦的三伏天,在綠陰的呼喚下,蟬聲漲滿了整個夏天。沒有蟬聲,白閃閃的陽光不再顯得銳利。沒有蟬聲,夏天的圖景是殘缺的。蟬為夏季而生,蟬的生命在夏之一季,蟬的生命在夏之一唱。
進入小暑,踏進大暑,不期而遇的蟬聲紛紛揚揚鳴奏起夏日的大合奏。在人們躲進水泥森林建造的方格里昏昏欲睡時,蟬在不知疲倦地朝著太陽的方向放歌。蟬鳴聲聲,忽長忽短,時續時斷,漸強漸弱,有節奏地交替著。日影移動,蟬在樹枝上慢慢轉動,但總是朝著最亮最熱的方向,狂熱而虔誠,如朝圣者對著心中的神膜拜禮贊。那跳蕩的音符,無休止地折磨著這個季節浮躁而無奈的人們的耳膜,任性地泊滿那些浮躁不安而不再敏感的神經,霸道地將天籟和地聲吸收,融成一種音場,成為夏日鄉間最激烈的樂章。
據說,蟬在黑暗的土層下苦苦等待數年,歷盡艱難,才有一個月在陽光下歡樂歌唱的時光。在五六個星期的盡情歡樂后,這些陽光夏日的歌手身衰力竭,從樹上掉落,太陽曬干它們的尸體,蟬翼在塵土中顫抖,風中不再有它們歌唱的痕跡,連鳥兒劃過天際的那樣的背影也沒有留下。
蟬的歌唱,是為新生而歌,為陽光而歌,為美麗的世界而歌,為來之不易而又短暫的幸福而盡情歌唱。這聲音里,浸潤著質樸田野風情的膏澤,高揚著銳利陽光的節律,滲透著生命的艱辛付出和真情傾吐……不絕如縷的嘶鳴,宛若如長歌的吶喊,是擺脫黑暗潮濕的陰冷后分娩出的自尊啼聲。聽聽蟬鳴,你的心底自然會涌起一股震顫。那就是對生命內質和生存意志的情感,是對持守、堅韌及抗爭精神的崇敬,引起了人們對生命的重新審視。
是因為黑暗才更珍惜光明?是因為死亡才更熱愛生命?對于生活,蟬應該有比我們人類更深的感悟,是那種更接近本質的徹悟。蟬聲是熱鬧的,也是寂寞的。不是所有的耳朵都能聽懂它們的天籟之音。蟬鳴伴隨的是苦痛,傳遞的是真誠。蟬的笑語為我們心弦的律動伴舞,漸次升華為一種精神,一種抗爭惡劣生存環境的精神象征,堅定我們對美好事物的惦念與憧憬。
學者說,聽蟲使人理智,聽雨使人溫存,聽曲使人感奮。聽聽蟬鳴,像是觸摸一個卑微而崇高生命的靈魂。這靈魂便是每一聲蟬鳴上萌動著的潔凈韻律,它無私地賜予萬物頑強的生命力,在靈魂里醞釀成亙古不變的哲理。聽聽蟬鳴,使人堅韌,聽懂了蟬的蘊語,就參透了人生的四禪八定。
蒲寧說:“活在世上是多么愉快呀!哪怕只能看到這煙和光也心滿意足了。我即使缺胳膊短腿,只要能坐在長凳上望太陽落山,我也會因而感到幸福的。”然而,這里,已不是我從前臥聽蟬聲的小村莊了,在這個喧囂的世界里,有誰還要選擇這種孤寂而辛苦的生活方式呢?
(八)、布置作業:
1、 完成練習一、二。
2、 練筆:四季變化,各有各的燦爛繽紛,迷幻風姿,給你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是什么?請把它寫下來,注意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及語言的運用。
(九)、 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內容和形式統一。設計的原則是:求實、求新、求精。
晨間 高潔
午后 喧囂
黃昏 心曠神怡
聆聽 藝術
9 夏之絕句
簡媜
捉 蟬 聽
興高采烈
足以代表夏
像絕句
夏之絕句 篇9
語段閱讀測試題
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后面的練習。
整個夏季,我們都興高采烈地強迫蟬從枝頭搬家到鉛筆盒來,但是鉛筆盒卻從來不會變成音樂盒,蟬依舊在河邊高高的樹上叫。整個夏季,蟬聲也沒少了中音或低音,依舊是完美無缺的和音。
捉得住蟬,卻捉不住蟬音。
夏乃聲音的季節,有雨打,有雷聲、蛙聲、鳥鳴及蟬唱。蟬聲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絕句。
絕句該吟該確,或添幾個襯字歌唱一番。蟬是大自然的一隊合唱團;以優美的音色,明朗的節律,吟誦著一首絕句,這絕句不在唐詩選,不在宋詩集,不是王維的也不是李白的,是蟬對季節的感觸,是它們對仲夏有共同的情感,而寫成一首抒情詩。詩中自有其生命情調,有點近乎自然詩派的樸質,又有些曠遠飄逸,更多的時候,尤其當它們不約而同地收住聲音時,我覺得它們胸臆之中,似乎有許多豪情悲壯的故事要講。也許,是一首抒情的邊塞詩。
晨間聽蟬,想其高潔。蟬該是有翅族中的隱士吧!高據樹梢,餐風飲露,不食人間煙火。那蟬聲在晨光朦朧之中分外輕逸,似運似近,又似有似無。一段蟬唱之后,自己的心靈也跟著透明澄凈起來,有一種“何處惹塵!钡牧宋。蟬亦是禪。
午后也有蟬,但喧囂了點。像一群吟游詩人,不期然地相遇在樹陰下,閑散地歇它們的腳。拉拉雜雜地,他們談天探詢、問候季節,倒沒有人想做詩,于是聲浪陣陣,缺乏韻律也沒有押韻,他們也交換流浪的方向,但并不熱心,因為“流浪”其實并沒有方向。
1.概括本段的內容。
2.對課文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是中國臺灣著名女作家簡媜的作品。
b.文章以細膩的筆法描寫了夏天的生活,給人以深刻的生活啟示。
c.文章題目“復之絕句”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夏天寫成了一首詩。
d.夏天是美好的,積極向上的,給人以力量,給人以鼓舞,這正是本文作者要表達的主題思想。
3.作者為什么說夏天“像一首絕句”?
4.劃出作者對蟬聲有獨特感受的句子。
參考答案:
1.作者對蟬聲有獨特感受。
2.d
3.因為蟬聲是夏天獨有的聲音,而這聲音是完美無缺的。作者從蟬聲中聽出了音色,聽出了節奏,且給人以生活的啟迪,所以夏天像一首絕句。
4.如第四段中的“有點近乎自然詩派的樸質,又有些曠遠飄逸”等。
夏之絕句 篇10
王麟 姚友勇
教學設想
這篇文章構思精致,感悟細膩,文筆優美,充滿著一種淡淡的抒情意味和對人生的感悟。教學時,應以朗讀、討論、想像等為主,在朗讀中品味,在討論中體會,在想像中感悟,培養學生鑒賞散文的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 新課
要求學生說說自己印象中的夏天是什么樣子的,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是什么。由此導人新課的學習。
二、學生朗讀課文
1.學生自由散讀全文,并疏通字詞障礙。
注意以下字詞的讀音:駢儷
褶裙 漣漪 炫耀 喧囂 天籟
聆聽 攫走 胸臆 帳惘 寂寂寥寥
2.學生自行摘抄優美詞語。
請參照“教學設計(A)”。
3.要求學生從自己所摘抄的詞語中選取三到四個說一段話,進一步體會其中某些詞語的用法。
要求學生盡量說得生動優美。
4.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劃分結構請參照“教學設計(A)”。
三、再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1.在文章第2、17兩段,兩次寫到了現代文明的聲音,其用意何在?
2.迅速默讀文章第二部分,說說,作者是怎樣寫出捉蟬之樂的?其中作者產生了哪些聯想?這些聯想的內容在文中有何作用?
3.聽蟬的時間不同,其樂趣也不同,看看:在不同時間聽蟬,各有什么樂趣?
4.作者為什么說夏天“像一首絕句”?
5.為什么說蟬聲“何嘗不是生命之歌”?
6,美是瞬間脆弱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都是這樣,而文章說:“而每年每年,蟬聲依舊,依舊像一首絕句,平平仄仄平”,這當中包含了一種什么心態?
明確:包含了一種豁達爽朗的心境。
四、尋讀課文,品味其中的精華之處
1.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
有關內容請參照“教學設計(A)”。
2.思考:這篇文章并不是想告訴我們社會百態、人生萬象,吸引我們的是作者那細致人微的感受。請默讀文章,看看哪些地方、哪些段落表現出作者這種細致入微的感受。
明確:這樣的段落相當多,只要學生能夠談出自己的感受,談得合理,不強求答案的一致。
3.選擇最喜歡的段落放聲朗讀,體會其中新穎而優美的意象及嫵媚的文句。
五、遷移
請閱讀下面這篇《夏之韻》,看看這篇文章與課文所寫的夏天的風味是否一樣?
夏之韻
夏,是春灑下汗水之后的跋涉,是蕭瑟秋風之前的溫馨和熱烈,是嚴冬肅殺之前的人們挽留的一種心境。于是,開始醞釀一串串希冀的結晶,同時也喚來了夏風娓娓的細語,夏雨綿綿的情思,夏云裊裊的漂游。
春太奢華,秋太凄涼,冬太寂寥,只有夏是多姿多彩的,仰望,天像蔚藍的海水倒懸,又像江南蠶絲織就的藍緞,滑滑的,讓人忍不住有想去觸摸的沖動;俯著,錦繡河山,處處蔥蘢,花盛開,樹豐滿,陣陣輕風吹過,綠樹紅花搖曳多姿,山水之間,任你眺望,任你魚躍;任你在夏風中放歌,夏雨中沐浴,夏光里站立,夏夜中留戀。
獨自漫步于校園中,處處充滿了綠,鮮綠、黃綠、淺綠、深綠,各種綠色連接著、交錯著、波動著、變化著,綠意無限。草坪,又恢復了它昔日的風姿,平平的,綠綠的,風吹草動,似一塊圓形的地毯;花池中,五顏六色的不知名的花,都在綠草坪上,用它們嬌艷的身姿,展示著自身的魅力。
咦,一片綠,閃光的綠,似渲泄的綠色的瀑布。噢,牽;!它長得那樣旺盛,爬滿了一堵暗灰色的墻,仿佛一件美麗的外套。
它更像是一幅巨畫,流水平緩而亮麗,色彩單純而使人爽心。上上下下,找不到它的發端,也看不見它的終極,只有那一片常常青翠欲滴的綠,在我的視野里自由地蔓延,流動……
它是一幅畫,可又不是靜止的畫——它充滿了勃勃生機。
微風輕拂,莖開始抖動,葉開始抖動,不時如鉆石般閃亮的光點,跳躍著,舞蹈著。這時,一個個牽;◤木G葉中探出頭來,像是無數蝴蝶,挨挨擠擠,重重疊疊地駐足在灰色的墻上,它們扇動著翅膀,它們炫耀著美麗。它們與綠葉互相推擠,互相緊緊簇擁著,在陽光下打鬧著,’叫嚷著.....
每一片葉,每一束花,都是一個生命,它們這樣的活潑自由,它們是閃爍著智慧的花,綻放著自信的花,凝視著它,仿佛看到一個個跳動的綠色生命。
拿著書,穿梭于綠樹紅花之間,那感覺,有說不出的溫馨。
暮色悄然降臨,夏夜很浪漫,亦很多情,月光傾瀉著纏綿,使夜的思緒奔放著憧憬,今夜的景色彌漫著遐想,令大自然的情愛無比醉人。
夏如一位佳人,它將綠色的發髫高高挽起,小河是它顧盼的明眸,盛開的鮮花是它濃艷欲滴的朱唇,遠處的山峰是它蹙起的黛眉。讀著寧靜,擁著清風,所有情懷似一絲游云察過“圓盤”,擦亮夏的靜謐。
春華秋實,都在于夏的精心呵護,夏是一個新的起點,成長著新的希望和期待。
噢,夏之韻!
參考評價:這篇文章寫得文采飛揚,很有感染力,除了構思、選材等諸方面的因素之外,也得益于作者語言運用技巧。一是注意了詞語的選用,把靜的景物寫得生意盎然,特別是疊音詞的運用,使文句音韻整齊,恰當地表現出了文章的情調,讀來生動舒緩,富有抒情意味。二是注意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方法,比喻、排比、擬人、擬物、對偶等,使文句整散結合,有節奏感,細膩地描繪出夏天的詩情畫意。
六、布置作業
(《初中語文第六冊教案》人教社 延邊教育出版社)
夏之絕句 篇11
9夏之絕句
教學目的1.體會作者所描繪夏蟬的情懷。
2.積累課文中的好詞句。
重點難點
1.重點:學會朗讀。
2.難點:領會夏蟬的情懷。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意思。
2.注意加點字的讀音。
駢儷(pian2 Ii4) 蟬聲(chan2) 門檻(kan3)
擱淺(ge1) 屏氣(bing3) 褶裙(zhe2)
漣漪(yi1) 符咒(zhu6) 斂(Iian3)
戳(chuo1) 禪(ch6n) 喧囂(xiao1)
攝取(she4) 天籟(lai4) 眼眸(mou3)
攫走(jue2) 鏗鏘(ken1 qiang1)
3.掌握下列詞語。
(1)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敵處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2)鳴金擊鼓:發出金屬般和敲打鼓一樣的聲音。
(3)屏氣凝神:抑止呼吸聚精會神。
(4)人跡罕至:指人類很少到達的地方。
(5)呼朋引伴:指招引朋友、伙伴同做某件事。
(6)天方夜譚:阿拉伯著名民間故事集,又名<一千零一夜>。
(7)餐風飲露: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8)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9)心曠神怡: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10)戛然而止:聲音突然中斷。
二、導人
1.作者簡介:
簡女貞(1961一)原名簡敏女貞,臺灣省宜蘭縣人。中國臺灣新生代的代表女作家。中國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后,曾在佛光山擔任佛經詮釋工作,后又任聯合文學雜志社編輯。1986年后從事專業創作。她的散文代表作品有《水問》《空靈》《胭脂盆地》《女兒紅》等。這位女性作家從現實生活中汲取題材,對人生和生命作不懈的求索,顯示了與現實精神并存的理性精神的力度。
2.導語
夏天昆蟲的世界是十分忙碌的。有人喜歡蜜蜂,因為它勤勞;有人喜歡蝴蝶,因為它美麗;有人喜歡促織,有人喜歡螞蚱。今天我們學習的中國臺灣作家簡幀卻只喜歡蟬,愛聽蟬聲。這是什么原因呢?讓我們一同閱讀,欣賞這篇課文。
三、正課
1.提問,課文以什么為線索?如何分段?中心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課文以蟬聲為線索。
第一部分:(第1至6自然段)入夏,蟬聲喚起我的回憶。
第二部分:(第7至11自然段)童年趣事,捉、玩、聽蟬。
第三部分:(第12至16自然段)作者把夏天當作絕句的原因。作者鐘情于夏日黃昏聽蟬、散步。在現代文明、噪聲太多的今天,這樣的時刻令人心曠神怡。
第四部分:(第17至18自然段)成年的作者,從蟬聲中感悟到人生哲理。
2.提問:課文開篇兩個比喻句本體、喻體各是什么?為什么這樣比喻?
討論并歸納:第一個比喻句本體是春天,喻體是駢體文,第二個比喻本體是夏天,喻體是絕句。這是相對的比喻,春天一年起始并花團錦簇,文學上駢體文始于漢且以講究美、講究對仗、聲律著稱,二者有相似點;夏天是一年中的熱季、但高溫的時間并不長,而絕句是一種定格的僅四句短詩,以夏喻,許是作者嘆其短,又收不同凡響之功。
3.提問:第一部分是如何寫蟬聲?這樣寫妙在哪里?
討論并歸納:①在眾多聲音中比較,唯有蟬聲,作者情有獨鐘。②蟬聲鳴叫極有特點:忽起忽落,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③擬人。把夏天當主角。風當幕后工作者,蟬是啦啦隊,活潑動人。
4.提問:“蟬聲是一陣襲人的浪,不小心掉進小孩子的心潮,于是湖心拋出千萬圈漣漪如千萬條繩子,要逮住那陣浪!边@個句子有什么特點?妙在哪里?
討論并歸納:一連串比喻,句式富于變化,有長有短。語言新鮮、活潑,既抓住蟬聲的特點像浪,又輕松的再現蟬對小孩子的魔力。
5.提問:用自己的語言,復述第二部分由蟬聲引起童年趣事回憶的主要環節。
討論并歸納:復述中應注意環節是:聽蟬一捉蟬一換(贈、乞)蟬—一聽蟬。時間是小學一、二年,地點是上學路上的一條人跡罕至的路旁(捉蟬)。另一時間是上課前后,地點是教室(換、贈、乞蟬)。
6.提問:讀讀第三部分,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說夏天“像一首絕句”?
討論并歸納:絕句也稱“截句”“斷句”,定格為四句一首,適于吟誦。蟬聲與之極相似。蟬聲鳴起時間短,而晨、午、晚聲韻不同。如同絕句作者不同一樣,用蟬聲喻為絕句應該成立。作者又認定“蟬聲足以代表夏天”,所以說:夏天像一首絕句。
7.提問:課文末尾為什么說蟬聲“何嘗不是生命之歌”?
討論并歸納:散文末尾以藝術的聆聽并透晰蟬聲,把它和交響樂團的組合,音樂,表演方式,表現內容諸多方面進行比較,得出二者極為相似。所不同的是樂團有指揮,蟬沒有。從中作者悟出蟬聲與人生的相同之處。人的一生,有順境、逆境,有高潮、低潮;有人在得意中死去,有人則于悲慘辭世。生命的脆弱,尤如蟬聲一樣總要停歇;但夏天一年年再來,所以作者聽到蟬聲,猶如聽到了一曲又一曲的生命之歌。
四、小結
中國臺灣新生代代表女作家簡楨,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和女性意識:她的散文藝術很有個性,擅長于日常生活進行形而上的思考。從人們司空見慣的現象中挖掘出新穎而深邃的哲理。本文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從中我們看到了這位女作家的風格,常用隱喻手法進行描寫、抒情,語言鮮活,想像豐富、發人深省。
五、作業
1.課后練習第一、二、三題。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夏之絕句 篇12
教學建議
一、關于文章中心的理解
這是一篇描寫夏天生活的抒情散文。作者從孩童時代起就喜歡聽自然之聲,這種喜好一直保持到成年以后,并變得更加深沉,更加富有詩意。身在城市,并沒有讓簡媜對現代化的大都市產生好感。在她的散文里透散出這樣的潛臺詞:喧囂的都市里找不到一片寧靜之所,我們只有在沉思中,回憶過去,才能尋找到自己渴求的東西,F代社會中的人們需要讓浮躁的心平靜下來,關注自然,關注自然中的美,保持一顆童心。蟬的生命是短暫的,可是它是用一生的時間來歌唱。一次絕唱,竟以生命為代價!美總是瞬間脆弱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都是這樣,然而花謝花還開,月圓月又缺!岸磕昝磕,蟬聲依舊,依舊像一首絕句,平平仄仄平”,讀到這里,我們又為作者的豁達爽朗而會心一笑。
二、線索與組材
本文是以憶蟬、捉蟬、玩蟬、聽蟬、悟蟬的為線索來組織材料的。作者先記敘童年時代捉蟬的故事,在上學的路上——人跡罕至的地方,一群小學生“不怕鉤破衣服,更不怕破皮流血”的到樹上捉到蟬后的欣喜若狂的情景,讓童心未泯的人們也不覺沉醉于其中。課堂上,“我們”在抽屜里玩蟬的細節描寫真實生動,先看,再聽,后摸,充滿了童趣!白降米∠s,卻捉不住蟬音!备挥袃忍N的短短一句話,不但耐人尋味,而且還引出了對蟬聲的描寫!跋s聲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絕句!毙形闹链耍c文章開頭呼應。那么為什么說蟬聲代表夏呢?作者緊接著寫蟬聲的音色、節奏,寫蟬對夏的感情,像一首抒情詩,有生命情調,有自然質樸,有曠遠飄逸,有豪情悲壯,這哪兒是在單單寫蟬聲,這分明是心胸豁達、豪情萬丈的人的寫照。∵@更是像夏天一樣激情四射的人的體現啊!這不就是像蟬一樣該放開喉嚨就引吭高歌,該緘默不語就戛然而止的悲壯斗士嗎?
聽蟬部分,寫了晨間、午后、黃昏三個時段聽蟬的感受。晨間蟬聲給人以凈化,午后蟬聲給人以閑適,黃昏蟬聲給人以慰藉,字里行間娓娓告訴你一定要善于去傾聽,才會有收益。悟蟬部分,寫了蟬的自然、質樸、真誠、奉獻、豪壯,對蟬聲的“戛然而止”,作者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生命之歌”,來道出了其中的內蘊真諦:世上有多少人物和故事在生命的“戛然而止”處流下了動人的悲壯與輝煌!也流下了幾分遺憾和感傷!
三、別致的文章開頭
文章開門見山,把春天比成“駢儷文”,把夏天喻為“絕句”,開篇給人以突兀之感,引人入勝。但作者虛宕一筆,不言夏,卻先敘及蟬聲,“未曾去關心蟬聲”,并交代其原因。夏天景色五彩繽紛,作者緣何獨獨念及蟬聲?當“我”對夏的悄然而至而渾然不覺時,是蟬的叫聲給了我以提醒。如果燕子是報春的使者的話,那作者顯然是把蟬當作了夏的標志,文章由此巧妙的引起對蟬的回憶。
四、含蓄而富有哲理的語言表達
本文寫法充分體現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乍讀之后,好象覺得作者天女散花,信馬由韁,但細細品之,文章無處不是在寫像蟬一樣的人,這種以物喻人的手法比起以前學過的《荔枝蜜》等散文,更加含蓄深刻,因為它更強調和注重個人的人生經歷的體會和感悟。而這種體會和感悟,往往其他人不一定有,即使有也不一定這么深刻,更談不上用文字表達出來了,但是每個人在讀過《夏之絕句》后就會產生和作者相同的感受。本文表達含蓄,內蘊深送,寓哲理于平凡之中,寄深情于自然之里,這是本文最為突出的藝術特色。
教學設計示例
一、由介紹作者導入 課文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查字典,注意下列字的讀音和寫法。
褶裙 門檻 戛然而止 斂 鏗鏘
2.掌握下列詞語的含義。
天籟 漣漪 了悟 駢儷文 曠遠飄逸
3.用圈點批注法閱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完成以下各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劃分本文的結構層次。
3.作者對蟬及蟬聲有哪些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解說:這是對文章的整體把握。整體一局部一整體,閱讀文章,應遵循閱讀規律。從整體入手,局部揣摩,再歸結全文,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幫助學生養成高屋建瓴的閱讀習慣。)
四、研讀課文,仔細揣摩
1.請學生勾劃出喜歡的語句并說說其中的妙處。
2.如何理解夏天“像一首絕句”?蟬聲“何嘗不是生命之歌”?
(解說:這是對課文內容和形式的揣摩和領悟。第1題是對文章語言的欣賞,可欣賞靈活多變的句式,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等,目的是通過對語言的揣摩,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第2題是對文章主題和中心的把握和探究,特別是對丈中重點句和關鍵句的理解,有助于更深刻地讀懂和理解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