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城市 風行綠墻》教學設計(精選2篇)
《環球城市 風行綠墻》教學設計 篇1
《環球城市 風行綠墻》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積累字詞,了解“綠墻”的創意和價值。
2.體會作者精當嚴密又不乏情趣的語言和說明方法的綜合運用。
教材分析:
【課文內容疏理】
第一部分(第1段),中國圍墻與眾不同,占地多,總長驚人。
第二部分第一層(第2段),用“邁出國門”引出外國圍墻。“壯觀”加引號具有極大的諷刺、否定意味。
第二部分第二層(第3~4段),介紹外國圍墻主要是綠墻的優點。
第6段介紹巴西重視綠化。層次為:樓房綠化用“生物磚”→優化環境的作用→法定的綠化地位→兩市綠化結果(舉例說明)。
第5~6段,介紹巴西“植物墻”。
第二部分第三層(第5~13段),具體介紹外國的綠色圍墻。
段解:介紹澳大利亞綠墻的特色,以首都堪培拉、悉尼和墨爾本綠化為例,介紹沒有
柵(zhà )欄、沒有圍墻,只有美麗的綠化帶——“綠墻”。
段解:介紹新加坡的綠化,先選擇觀賞的地點——斯坦福酒店,強調只見綠墻,不見傳統圍墻。接著介紹原因,是因為綠化已經寫入法律。
段解:介紹日本制造綠墻的部件“生態預制件”。
段解:介紹尼日利亞遷都發布的取締圍墻令,并介紹今天的收獲。
段解:介紹南非“生態墻”。
段解:介紹突尼斯的龍牙樹為圍墻。
段解:介紹美國華盛頓市今年流行的“綠墻綠門”,及其帶來的效益。
第二部分(第2~13段),介紹外國的綠色圍墻。
第三部分(第14~15段),說明我國也應該提倡以綠墻代替磚墻。介紹我國近年來一些城市所建綠墻的效果。說明在我國以綠墻代替磚墻不僅可行,而且也有很好的效果。闡述以綠墻代磚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者通過引用、對比,說明圍墻的功能已隨著時代發生了變化,以綠墻代替磚墻好處實在太多。
【難點分析】
(1)課文介紹了多種“綠色圍墻”。這些“綠墻”有什么樣的共同特點?在環境保護方面有什么樣的價值?
共同特點:占地面積少,省料省錢。環境保護方面的價值:綠化美化城市、改善環境、減噪防塵、凈化空氣、調節溫度。
(2)這是一篇說明文,可課文中有些地方將說明和描寫融合在一起。這樣寫有什么樣的作用?
這樣寫可以增強說明的效果和文章的可讀性。如:
砌墻壘門的材料是填滿泥土的塑料磚,磚的孔洞向外,內植花草蔬菜。苗木出土后,伸出洞外,彎曲向上吸取陽光,怒放各色花朵,結出苞米棒、向日葵、辣椒等,長短不一地垂掛著絲瓜、葫蘆等,一墻青菜,滿門鮮花。
這兩句讀來生動活潑,充滿情趣,既是準確的說明,又是形象的描繪。如“伸出”一詞具有很強的動態感,“彎曲向上”既說明了具體形態和彎曲的方向,又是逼真的描繪,“怒放”表現了花朵的數量多,也寫出了花的情態,“長短不一”側重于準確說明,“垂掛”側重于形態的描寫。
【重點分析】
一 中外“圍墻”,外觀、材料、建造方式和功能有哪些不同?形成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作者認為現代中國城市應該提倡建筑怎樣的“圍墻”?請你用圈點批注的方法在書上畫出或寫出答案,并可發表自己的看法。
在外觀上,中國大多是封閉的圍墻,外國大多是開放美觀的綠色圍墻;圍墻的材料,中國大多是磚石、鋼筋、水泥,外國大多是各種植物;在功能上,中國的圍墻只是追求傳統的安全、分界,外國的綠色圍墻,則既可以綠化、美化市容、市貌,凈化空氣,調節溫度,阻止噪音,擋住風沙,也可以劃分戶界。
作者認為中國城市也應該以綠墻代替磚墻。w ww.xk b1.co m
二 課文是一篇科學說明文。你認為作者是怎樣抓住“環球”“風行”這兩個關鍵詞語,運用多種說明方法來作說明的?課文多次在說明中適當闡述事理,你能舉出一兩個例子,向同學說說這種寫法的作用嗎?
本文是一篇科學說明文。文章扣住“環球”“風行”這兩個關鍵詞語,綜合運用了作比較、列數字、舉例子等多種說明的方法。最主要的又是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先列數字,說明我國公共單位圍墻占地的面積之大,使人覺得觸目驚心。再舉例子,兼加描述,介紹了外國的種種綠墻構建方式和功能。例如,巴西的空心磚育綠,澳大利亞的綠色籬笆,新加坡只建綠籬不建圍墻的做法,日本生態預制構件育綠,尼日利亞阿布賈的樹墻、藤蘿墻,南非博茨瓦納桑尼塔斯鎮的生態墻,北非突尼斯山龍牙樹做圍墻,美國華盛頓用育綠的塑料磚構建綠門、綠墻。在充分對比的基礎上,自然地引出令人信服的結論。
如課文第5段,在介紹了巴西的“植物墻”后,作者議論道:“這種植物墻,不僅具有審美價值,而且可減少噪聲和空氣污染。”扼要地點出了植物墻的好處。課文最后一段是在前文說明基礎上的綜合性議論,畫龍點睛式地闡明了以綠墻代替磚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課文在說明中適當闡明事理,不僅使讀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就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教學設想:
根據自讀課文的特點,分板塊教學,重點扣住說明文的特點進行,設置板塊,注重課拓展練習。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新課導入
1.由環境保護的話題導入。
同學們,環保是一個熱門話題,誰來說一說環保的意義是什么?(學生討論)“綠墻”對于環保又有什么意義呢?(學生討論)
幾幅關于“綠墻”的圖片。
2.檢查字詞。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lòu( )空 生機ànɡ( )然 裸土( ) 柵欄( )
二、整體感知
1.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完成下列問題。
(1)什么是綠墻? 文章列舉了哪些城市的綠墻?
(2)中外“圍墻”在外觀、材料、功能方面有哪些不同?
(3)就圍墻的問題,作者提出什么看法?
2.學生小組交流。
3.教師明確。
三、重點問題討論。
1.討論下列問題
(1)文章用哪些說明方法,請舉例說明,并說說它的好處。
(2)課文語言精當嚴密,不乏情趣,請舉例分析。
2.學生四人一組,分別討論以上兩個問題。
3.組織學生交流。
教師準備:
(1)第八段中“新加坡法律規定,有花園的住宅不筑圍墻,讓花木供路人欣賞,可予減繳房地產稅;住宅樓須距馬路15米以上,綠地應占65%,建筑面積占35%。”通過列數字的方法用具體的數目準確說明法律條文的規定,政府對環保的重視,體現語言的準確性。
(2)第一段中“據”“不完全”表明作者用語的嚴密性。
(3)第十四段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列舉了上海、天津、廣州等城市的綠墻來說明綠墻在中國是十分可行的。
(4)每10棟左右公寓樓組成一個“方街”,即“住宅小區”,“左右”一詞寫出了實際情況,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密。
(5)第一段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將中國圍墻之長,占地之多,浪費之大說得很明了,為外國綠色圍墻的出現作鋪墊。
(6)用對比論證把中國的圍墻和外國的“綠墻”作對比,更能體現出“綠墻”的優越性與為什么受歡迎。
(7)“圍墻雖具有安全、分界的功能,但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已沒有多大作用。”“多大”用詞嚴密,說明有作用,但作用已不大。
(8)“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綠色圍墻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墻’”。本句中的“最”與“首推”用極其肯定的語氣點出巴西城市的代表性,體現說明文語言的精當嚴密。
(9)第五段采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列舉了巴西的植物墻,真切,有力地說明了綠墻給生態和環境帶來的好處。
(10)“所謂‘綠色圍墻’,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磚、石或鋼筋水泥‘砌墻’”。作詮釋,簡潔準確地說明何為綠墻。
(11)“建筑物在‘圍墻’內若隱若現,既不損壞城市的環境整體美,也不妨礙市民的視野空間。”“若隱若現”體現了建筑物與圍墻搭配產生朦朧的美,用詞形象。
(12)第二段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特別提到的是“壯觀”一詞,加上引號有諷刺之意,針對前文提到的“圍墻之長,占地之多,浪費之大”。
(13)“小草便從里面長出來,綠滿墻面。”這里“綠”作動詞用,生動地突出了綠墻的盎然生機,語言十分有情趣。新課 標第 一 網
(14)第13段“砌墻壘門的材料是填滿泥土的塑料磚,磚的空洞向外,里面種植花草蔬菜。苗木出土后,伸出洞外,彎曲向上吸取陽光,怒放各色花朵,結出苞米棒、向日葵、辣椒等,長短不一地垂掛著絲瓜、葫蘆等,真是一墻青菜,滿門鮮花。”這一小段生動活潑,既是準確的說明,又是形象的描繪。段中“伸出”一詞具有很強的動態感,“彎曲向上”寫出了苗木生長方向和形態,“怒放”一詞寫出花的數量之多,也寫出花那生機盎然的情態。
四、拓展遷移
如果我們學校的圍墻換成綠墻,請你來設計,你會怎樣設計呢?小組合作四人一組討論,得出一個小組方案。
小組合作交流。
成果展示。
五、課堂總結,作業布置:完成《同步導學》本課練習題“學后鞏固強化”部分。
板書設計:
環球城市 風行綠墻
說明對象:環球城市的圍墻
說明方法:作比較、舉例子、列數字、作詮釋
說明語言:準確科學又不乏生動
教案審核 曹衛萍
《環球城市 風行綠墻》教學設計二
揚中樹人 華玉英
教學目標:
1、 能說說什么是“綠墻”及世界各地“綠墻”的特色,了解綠墻的創意和價值。
2、用圈點勾畫的方法寫批注。
3、學習本文多種說明方法的綜合運用,并體會其作用。
4、認識到美化凈化、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環保建議,并為自己的學校設計“綠墻”。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要求略讀的科學說明文,且學生已在前面兩篇課文中學會圈點勾畫進行批注的閱讀方法,所以這篇文章當以引導學生自學、自讀為主,進一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根據文章內容,確定本文重點為以下幾個方面:
1、世界各地綠墻的特點。
2、學習本文的說明方法,體會其作用。
3、造成中外圍墻不同的歷史根源與文化根源。
4、進一步學會圈點勾畫作批注。
教學設想:
作為初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大多較強,加上這是一篇略讀說明文,所以盡量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又由于只有一課時,且文章篇幅不短,所以在課前預習方面作出嚴格而明確的要求,課上以交流、討論為主,老師相機引導,增強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教學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流程:
課前預習:
1、 初讀課文,借助詞典等工具書,掃清閱讀障礙(字詞的音形義),劃出你認為重要的字詞。
2、 再讀課文,注明段序,試理清文章思路,并概括大意。
3、用圈點批注的方法,標注文中運用的說明方法并試析其作用;同時用紅筆標注疑問(?),留待上課時交流討論。
課堂學習:
一、導入
出示一組綠色植物的“墻”和磚瓦砌成的圍墻圖片,讓學生說說喜歡哪種墻,并說明理由,然后引出課題。(板書:環球城市 風行綠墻)
二、交流預習(前后四位同學為一組,交流預習情況)
1、 重要詞語(音形義),然后教師出示詞語,指名讀
如:鏤空 瀏覽 雄踞 卓著 過濾 取締 柵欄 頒布
2、理清文章思路:先在組內討論交流,然后集體明確(可找二生板書,然后集體訂正)。
第一部分:(1)從中國圍墻與眾不同說起。
第二部分:(2—13)介紹外國的“綠色圍墻”。
引出外國圍墻
介紹外國圍墻主要是綠墻的優點
具體介紹外國的綠色圍墻
第三部分:(14—15)說明我國也應該以綠墻代替磚墻。
3、 復習說明文的相關知識(重點復習說明順序、說明方法,接著先在組內交流文中運用
了哪些說明方法,并試析其作用,然后選代表集體討論落實。)
(1)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分類別、下定義、打比方、列圖表、作詮釋等。
(2)分析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如:
作比較:
從全文來看,中外圍墻的比較,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庫里蒂巴市戰前戰后綠化的比較。通過比較來增強說服力。
舉例子:
作者為了說明環球城市建設綠墻的情況,舉了世界各國的典型例子。在說明巴西綠墻建設的成果時,再舉了巴西利亞被聯合國定為“人類文化遺產”,庫里蒂巴市被命名為“生態之都為例;在說明澳大利亞的建設成果時,舉了墨爾本和悉尼的例子。這樣例中有例,環環相扣,使說明更具體可感。
列數字: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公共單位的圍墻總長500多萬千米,可繞地球125圈,占地面積1100多平方千米,加上兩側墻腳不能利用的死角,共達3350平方千米。
說明公共單位圍墻之長,圍墻的占地面積之大,使人觸目驚心。
庫里蒂巴市人口雖然從戰后的50萬猛增到150萬,人均綠地面積卻從0.5平方米增加到54平方米。
說明人口大幅度增加,人均綠化面積也大幅度增加。
作詮釋:
所謂“綠色圍墻”,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磚、石或鋼筋水泥“砌墻”
介紹了什么是“綠色圍墻”。
4、交流疑問:先組內交流討論,組內解決不了的,提出來集體討論。(略,視情形而定)
三、深入課文,研讀探究
1、中國的圍墻與外國的圍墻到底有什么不同?造成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完成下表(先獨立思考、完成,然后組內交流,再集體訂正):
中國圍墻 外國圍墻
外觀
材料
建筑方式
功能
根本原因:
2、作者在介紹外國“綠色圍墻”時,列舉了哪些國家?你最欣賞文中介紹的哪些綠墻?為什么?(在老師的引導下歸納總結:占地少 省錢料 美市容 減噪音 凈空氣 調溫度等)
巴西:“植物墻”、“生物墻”,空心磚上長出小草,綠滿墻面,既美觀,又減少噪聲和空氣污染。
澳大利亞:各國植物園,冬暖夏涼,讓路人感覺到在植物園中游覽,欣賞到各式各樣的花木。
新加坡:滿目只見樹木蔥蘢,芳草如茵,使城市環抱在綠色之中。
日本:新奇獨特的生態預制件建造的綠墻。
尼日利亞:磚石圍墻絕跡,綠樹成陰,視野開闊
南非博茨瓦納:“生態墻”常年碧綠,有效利用空間,最令人叫絕。
北非突尼斯:以龍牙樹為圍墻,結實而美觀,擋沙、分界
美國華盛頓:綠墻綠門,生意興隆。填滿泥土的塑料磚孔洞里,種植花草,怒放各色花朵,結出各種瓜果,真是一墻青菜,滿門鮮花。極富生活情趣。
歸納:從課文中不難發現,一道道綠墻不僅僅是泥墻、石墻、磚墻的替代品,它已經成為現代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環球城市,風行綠墻”。本文主要通過中國和外國圍墻的比較,科學地說明了建設綠色圍墻具有美化凈化城市、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美化城市 保護環境)。(明確本文的寫作目的)
四、小結
組內小結本節課收獲及不足,時間允許的話不妨集體交流。(略)
五、課外拓展
1、學完本文,你覺得在發展城市的同時,應如何來進行環境保護?
(指名多生發言)
2、 假如學校想建筑綠色圍墻,你認為應該怎樣建筑才好呢?請聯系課文談談你的看法。
(兩題任選一題)
板書設計:
環球城市 風行綠墻
(1)從中國圍墻與眾不同說起。
(2—13)介紹外國的“綠色圍墻”。
引出外國圍墻
介紹外國圍墻主要是綠墻的優點
具體介紹外國的綠色圍墻
(14—15)說明我國也應該以綠墻代替磚墻。
中國圍墻 外國圍墻
外觀 大多是封閉的 大多是開放美觀的
材料 大多是磚石、鋼筋、水泥 各種植物
建筑方式 大多是嚴實而不透縫的 大多是欄桿或鏤空網狀
功能 傳統的安全、分界 既可以綠化、美化環境,凈化空氣,調節溫度,阻止噪音,擋住風沙,又可以分界。
根本原因:
實施建議:
要求略讀的科學說明文,不妨教師引導,讓學生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為主。
《環球城市 風行綠墻》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 能說說什么是“綠墻”,世界各地的“綠墻”各有什么特色。
2、用圈點勾畫的方法在文章的空白處寫批注。
3、能為自己生活的城市設計“綠墻”。
教學重點、難點
1、 說出世界各地綠墻的特色。
2、 造成中外圍墻不同的歷史根源與文化根源。3、 批注
課前準備
師生準備有關綠墻的圖片,有條件的可以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情境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備注
第一塊:
了解綠墻
第二塊:
介紹綠墻 1、 情境導入 語:
同學們,作為常州的一員小公民,你能說說今年我們常州的城市建設方面的口號是什么嗎?
答案——創建省級首批生態城市。
創建省級首批生態城市是許多圍墻都透綠了,這說明常州能跟上世界的流行風,推行綠墻。
2、組織學生閱讀課文,就 “什么是‘綠墻’?世界各地的‘綠墻’各有什么特色?”這兩個問題作批注。
組織學生根據課文內容上臺介紹自己帶來的有關綠墻的圖片
1、談談自己對常州當前的圍墻透綠問題的了解。
2、 閱讀課文,做批注
然后交流回答批注內容。
先在小組里介紹,然后推舉代表上臺介紹。
第三塊:
建設綠墻
1、 組織學生根據課文比較中外圍墻的不同,并分析造成其不同的原因。
2、播放常州城市建筑錄像,要求學生為常州建設生態城市而設計有特色的綠墻。 1、 根據課文積極回答。
2、為建設家鄉大膽獻計獻策。
錄像時間控制在3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