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6篇)
科學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卵生和胎生的科學常識,并了解自我生命的生長過程。
2、對科學活動感興趣,增加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氣球15個、圖片:ppt、1—10月胎兒。
視頻:胎兒成長、剪臍帶、受精卵。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了解胎生與卵生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區分胎生與卵生。
談話:貓媽媽生的寶寶是什么?雞媽媽生的是什么?
小結:在媽媽的肚子里長大并出生的動物是胎生動物,媽媽生出蛋再孵化出來的是卵生動物。
2、談話:還有哪些動物是胎生的哪些動物的卵生的?我們人是什么動物?
二、了解自我的生命生長過程
1、生命的構成。
談話:你是怎樣生出來的?你為什么會在媽媽的肚子里呢?要待多久才生出來?觀看“小威向前沖”視頻。
小結:爸爸媽媽結婚以后,爸爸把一種叫精子的東西送給了媽媽,和媽媽身體里叫卵子的東西結合在一齊,留在媽媽肚子里面叫子宮的地方。在那里面一天一天的長大,經歷了十個月(280天)左右,就從媽媽的肚子里出來了。
2、成長經歷。
談話:你們還記得在媽媽的肚子里是怎樣的嗎?吃什么?(觀看視頻:胎兒成長)(胎兒成長照片)了解成長每個階段的情景。
小結:在媽媽肚子里的九個多月,隨著寶寶的'慢慢成長,媽媽的肚子也會越來越大,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媽媽十分辛苦。
三、體驗
每位幼兒肚子前綁一氣球,聽指令做各種動作,感受媽媽保護寶寶的艱難。
小結:你們是在媽媽辛苦的保護下出生的。回家后每位孩子都說一句愛媽媽的話
或做一件愛媽媽的事,感激媽媽的養育。
科學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此次骨干教師培訓班有幸到鎮海幼兒園聆聽了兩個教學活動,可以說受益匪淺,現在結合自己的見解對大班科學活動《鉛筆寶寶》做以下評析。此次活動由一位陽剛的男老師——斌斌老師執教,教學語言較精煉,指令也比較明確,體現出了一位男教師的獨特魅力,孩子們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時刻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及積極的探究欲望。
一、評選材
教師能夠從一支極其普通的,幼兒異常熟悉的鉛筆入手,以如何使鉛筆站立為主線設計這個科學活動,借用鉛絲,讓幼兒在與鉛筆的互動中一步步提升,了解平衡這個知識點,應該說選材來源于幼兒生活,內容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
二、評目標
在目標的制定上,教師能夠統一從幼兒的角度出發,制定了知識目標:利用的材料感知物體的平衡與重量之間的關系;能力目標:在尋找保持物體平衡的方法中,大膽地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探索結果和操作中的感受;情感目標:體驗探究成功的快樂。目標制訂比較全面,也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
三、評準備
在此次活動中,教師準備了每人一支鉛筆,在鉛筆上,教師將鉛筆分成三截,從上至下分別貼了藍、黃、紅三色的小貼貼;一根鉛絲,鉛絲的中間繞了一個圓圈,剛好供鉛筆鉆入又不會掉出來,兩端向下彎曲;塑料夾子若干。教師讓孩子們在自由探索后,找到使鉛筆能夠站立起來時鉛絲在鉛筆上的位置,利用小貼貼讓幼兒明確地說出此位置——鉛筆的底部。但是教師在執教的過程中可能由于緊張,并沒有提出請幼兒在鉛筆上貼著小貼貼的這些位置都嘗試一下,違背了科學活動讓幼兒大膽探索的原則。
四、評環節
此活動共有三個環節,第一環節拋出問題,激發興趣,以如何讓鉛筆站在手指上很好地調動了幼兒探索的欲望。第二環節第一次嘗試:借助鉛絲,使鉛筆站立。在此環節中,教師了事先準備好的繞了圓圈的鉛絲,幼兒只需要將鉛絲套進鉛筆,然后上下滑動就可以了。在此環節中,教師比較急躁,沒有讓幼兒探索將鉛絲套在鉛筆的不同位置,而是在發現有一個孩子成功后,馬上請他進行展示,請其余幼兒進行學習,因此,多數孩子都是在沒有經過探索后就得到了結論。第三環節第二次嘗試:利用輔助材料,使鉛絲平衡。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只是了夾子,而且在有個別孩子保持平衡后就請上來說明了理由,再一次剝奪了孩子自由探索的機會。
五、我的建議
此次活動只進行了15分鐘,完全脫離大班幼兒的課程時間,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教師沒有讓孩子有充分探索的機會,教學活動內容偏簡單。新《綱要》中提到,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教師應該給孩子大量的時間和機會去探索、去操作,讓幼兒自己去探究結果,而不是教師帶領下的獲知。
1.增加難度
作為大班的孩子,我覺得可以讓孩子自己嘗試將鉛絲繞成實驗需要的樣子,因為鉛絲彎的程度不同,平衡點也就不同,這就增加了探索的難度,同時也可以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在第二次探索中,教師可以多種材料讓幼兒進行嘗試,尋找平衡點;或者記錄表格,讓幼兒進行記錄、比較,為什么鉛絲的一邊夾了一個夾子,另一邊卻要夾兩個夾子才能保持平衡。
2.與生活經驗相聯系
科學活動的最終導向是為生活服務,因此,在科學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我們通常會進行延伸,與生活活動相聯系。在此次活動中,平衡的原理其實和走鋼絲、天平秤的原理是一樣的,教師可以考慮回歸于生活,讓幼兒通過視屏了解平衡在生活中的應用。
3.科學活動要進行
科學活動是非常嚴謹的,要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給他們一個正確的科學概念,因此在每個環節后,建議教師都要進行簡單的,幫助幼兒梳理經驗。
科學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操作了解區分磁鐵可以吸的物質,感知磁鐵特性。
2、了解磁化現象。
活動過程:
1、課前讓幼兒了解磁鐵可以吸什么,再讓幼兒相互自己已知的哪些物體可被磁鐵吸住,哪些不行。引導幼兒進行分類。
2、組織幼兒討論:這些不能被磁鐵吸的是什么材料的?能被磁鐵吸的是什么材料的?
3、讓幼兒在活動室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能被磁鐵吸住,哪些不能?
4、磁鐵不能放在什么地方?了解磁化現象。
磁力可以穿過什么
活動目標:
讓幼兒操作、探索、發現磁力具有穿透性的現象。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猜想磁力可以穿過什么,并在活動室里尋找磁力可以穿過的物品。
2、幼兒分類驗證材料:紙、木頭、玻璃、布、瓷、植物葉子、橡膠等。
3、教師小結:磁力具有穿透性。
磁力的大小
活動目標:
通過操作,讓幼兒感知磁力的大小。
活動過程:
1、準備布、被子帶領幼兒觀察實驗:磁鐵能穿過布,但不能穿過被子。
2、引發
幼兒討論:為什么磁力可以穿過布穿那不過被子?
3、師生再次實驗:用磁鐵透過木盒蓋使別針動起來,引導幼兒認識到,隨木盒蓋的加厚,磁力最終動不了別針。
4、幼兒自己做實驗并記錄:
為幼兒提供大小不同的磁鐵和別針,讓幼兒記錄大小磁鐵一次分別可吸多少別針。
好玩的電動玩具
活動目標:
1、通過玩電動玩具,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
2、讓幼兒了解電池的正負極會影響玩具的`啟動或靜止。
活動過程:
1、準備一些電動玩具先讓幼兒玩,并讓幼兒思考:電動玩具為什么會動起來?
2、師幼共同探索。裝反電池的正負極,啟發:“老師這里的玩具也有電池,誰來試試電動玩具能動起來嗎?”
3、教師總結:電池的正負極的不同,會影響玩具的動或靜。
4、引導幼兒了解不同的玩具里面裝的節數也不一樣。
好玩的摩擦起電
活動目標:
1、探索什么東西能摩擦起電。
2、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
活動過程:
1、指導幼兒用尺在絲綢、皮毛、頭發上做摩擦起
電的實驗。
2、提出問題:尺在別的地方能摩擦起電嗎?
3、幼兒自由實驗。
4、小結。
分散和聚集
活動目標:
1、知道顏色聚在一起深,擴散開來淡。
2、培養幼兒愛做實驗的興趣。
活動過程;
1、出示滴管,介紹滴管的用法。
2、提出問題:如果用滴管吸一滴紅墨水滴到餐巾紙上,會發生什么情況/
3、幼兒做實驗。
4、小結:當紅墨水聚在一起時顏色很深,當紅墨水慢慢擴大,它的顏色就淡了。
探索各種聲音
活動目標:
1、知道物體振動會產生聲音。
2、通過操作各種材料,體驗聲音的產生。
活動過程:
1、課前做實驗“會跳舞的娃娃”,交代任務。
2、幼兒自由操作,體驗物體振動而產生聲音的現象。
3、用多種材料嘗試,體驗它們發出的不同聲音。
4、師小結。
玩鏡子
活動目標:
1、通過自己觀察、探索,知道各類鏡子的特點及作用。
2、發展幼兒觀察力,提高求知欲。
活動過程:
1、交代任務:玩有趣的鏡子,提醒大家要愛護這些鏡子。
2、操作一:每個
幼兒自選一種鏡子,探索怎樣玩的有趣。討論:各自玩時,發現了什么?
操作二:幼兒另選幾種鏡子,觀察照出的物體發生的變化。討論:各自玩了哪些鏡子?照出來的物體是怎樣的?
操作三:根據不同的鏡子照出物體的不同變化,讓幼兒尋求答案。討論:為什么鏡子不同,照出的物體和原來的不同?
3、老師總結。
玩磁針
活動目標:
1、了解磁針轉動的原理――指南針。
2、培養幼兒對科學產生興趣。
活動過程:
1、交代任務:玩磁針,并提出要求。
2、幼兒自由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3、老師小結。
使球停在斜坡上
活動目標:
1、探索使物體停在斜坡上的方法。
2、培養幼兒的合作性,體驗合作帶來的快樂。
活動過程:
1、提供多種材料,讓小朋友自由探索。
2、小朋友相互討論探索結果。
3、再次操作。
4、師生共同討論探索方法、結果。
科學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知道植物是靠根部吸水、莖部輸送水分的。
2、萌發對植物喝水現象的探究熱情,初步學會照顧植物的簡單方法。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實驗,了解植物喝水的秘密。
活動難點:能準確表達自己觀察到的科學現象。
活動準備
1、課前和幼兒一起將芹菜放入紅色墨水里。
2、植物根吸水的視頻,植物莖吸水的ppt。
3、兩位幼兒一組實驗材料:已經吸水的芹菜,放大鏡一個。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了解萬物生長離不開水。
ppt出示斑馬、大象、小朋友喝水的情景,(同一張)
問:他們在干什么?(喝水),為什么要喝水?他們是靠什么喝水的?人和動物都需要喝水,那么植物需要喝水嗎?它沒有嘴巴怎么來喝水?為什么?
老師帶來了一株芹菜,我們來猜一猜,它是靠身體的那一部分來喝水的?為什么?
二、實驗驗證,引發孩子探究熱情。
1、PPT呈現實驗結果,問:你看到了什么?植物是靠什么喝水的?
小結過渡:原來植物是靠根來喝水的',那么水又是怎樣“跑到植物全身的呢?”
2、剛才我們一起將芹菜放在紅色的顏料里,現在大家一起再來看看,出示植物喝水前和喝水后的變化,(出示芹菜喝水現象對比圖)
問:你發現了什么秘密?
小結:原來植物是靠莖部來傳輸水分的,植物的莖到底長得什么樣呢?今天我們要來做小小植物學家,來解剖一下芹菜的莖。
三、合作探究,了解植物莖的運輸功能。
1、用圖示的方法顯示莖的橫截面和縱截面。
2、講解操作要求:兩人一組,先把把芹菜橫著剪,縱向剪,然后用放大鏡看看莖的樣子有什么不一樣,等一會和大家一起分享。
3、小組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孩子觀察的橫截面有紅色的點,縱切時看到紅色的線。
4、集中交流、討論,請你用紅線上來畫一畫你看到的。問: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會這樣?植物是怎樣“喝水”的?
5、出示一捆的吸管。
小結:植物的莖縱向看像吸管,有長長的通道。橫向看有一個個小孔,植物就是靠根吸收水分,然后利用莖這根長長的細細的小圓管運輸水分的。
四、遷移經驗,進一步引發孩子關愛植物的美好情感。
出示一盆腐爛的仙人掌,引導孩子觀察:仙人掌怎么了?為什么會爛呢?說明自己的理由,再請相同意見的幼兒舉手表決(由于小朋友給它澆了太多的水,讓它的根爛了)
教師總結:雖然植物需要喝水,但每一種植物要喝的水都是不一樣的,我們的自然角有許多植物,該怎么照顧呢?聽聽科學小博士的建議PPT播放澆水要領:第一、土壤干燥需要水,第二將水澆在根部,要澆透水;第三早上或傍晚是的澆水時間。
科學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知水的特殊性質,探索水的三態變化,初步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環過程。
2、學會用記錄表格形式,將實驗過程和結果表現出來。
3、幼兒通過了解水的循環過程,有初步的環保意識,做到節約用水。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核心要素:
觀察、比較;操作
活動準備:
1、課前準備:活動前一天讓幼兒觀察水的特性,即常溫下水是透明沒有顏色、沒有味道,可以流動的液體。教師與幼兒一起,把裝滿水的冰格放進冰箱里,并感受冰箱里的溫度。
2、電熱鍋一個、每人一個盛有熱水紙杯、冰塊每人一塊
3、記錄表格每人一張、彩筆每人一支
4、教學課件:水的三態變化動畫——《小水滴變變變》
5、若干個節約用水標志。
活動過程:
一、感知、討論
老師將活動前一天放在冰箱里的冰格取出來,發給每組的小朋友。讓孩子們觀察和觸摸,說一說水的變化,冰的特點,以及水在什么情況下能變成冰。
師:小朋友看一看,放在冰格里的水有什么變化?
幼:水變成了冰。
師:水為什么會變成冰?
幼:因為放到冰箱里,冰箱里很冷,水被凍住,就變成冰了。
師:你們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冰,說一說冰是什么樣子的?
幼:冰是涼涼的,硬硬的,不能像水一樣流出來。
教師總結:水遇冷變成冰。當溫度降到零攝氏度以下時液態的水就會變成固態的冰,冰不能流動。
二、實驗、觀察:
1、教師與幼兒一起操作實驗:將水放在電熱鍋里加熱,觀察水的變化。
師:水遇冷變成冰,那水遇熱會變成什么?
幼:能變成煙;能變成氣兒。
師:那我們就一起做個實驗,看一看水遇熱到底會變成什么?師:現在電熱鍋正在給水加熱,小朋友觀察水有什么變化?
水沸騰時,幼:冒氣兒了;冒煙了。
師:老師告訴小朋友,你們看到白色上升的.氣體,那是水蒸氣。也就是說,當水遇熱時會變成水蒸氣。
2、教師拿出涼的鍋蓋,讓幼兒觸摸,說說有什么感受。
師:小朋友,老師手里有個鍋蓋,你們摸一摸,看看有什么感覺?
幼:鍋蓋好涼啊。
師:老師想問問小朋友,如果老師把涼的鍋蓋拿到水蒸氣上方,水蒸氣會有什么變化呢?
幼:不知道;水蒸氣不見了。師:那我們就一起看看吧。
3、教師將涼的鍋蓋放到水蒸氣的上方,幼兒觀察水蒸氣的變化。
幼:水蒸氣變成水滴流下來了。
教師總結:剛才的實驗告訴我們,水遇熱變成水蒸氣,當水蒸氣遇冷后又變回了水。
三、分組實驗操作:
師:小朋友知道,水遇冷能變成冰,那老師要問問小朋友,當冰遇熱會變成什么?
幼:冰能融化。
師:那小朋友一起做個實驗,看一看冰遇熱會變成什么?幼兒將冰塊放入盛有熱水的杯子里,通過實驗,觀察冰的變化,并利用記錄表格的方法進行實驗操作記錄。實驗結束后,展示幼兒的實驗記錄,讓幼兒用語言敘述出來。
四、活動總結:
師:實驗做完了,小朋友表現的很棒。老師為小朋友帶來了一個動畫片,名字是《小水滴變變變》。小朋友要認真看,看看誰能回答出動畫片里提出的問題。
教師播放課件——動畫片《小水滴變變變》。引導幼兒認真觀看,結合實驗,回答出問題,從而鞏固幼兒的知識點。
幼:小水滴變成水蒸氣,飛到天上去了。
五、活動延伸:
師:剛才我們一起在實驗中發現了水的三態變化的秘密:水遇冷變成冰,水遇熱變成水蒸氣。關于水的其他奧秘你們還知道嗎?老師要問問小朋友,在我們生活中,水對于我們有哪些作用?
幼:我們可以用水洗手、洗衣服;口渴的時候要喝水;用水來澆花;小魚生活在水里……
師:如果有一天沒有水了會怎樣?
幼:沒有水,我們的衣服臟了也不能洗,我們會口渴,小花也會干死的,小魚也會死的……
師:水在我們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們離不開水,那我們就應該去珍惜水。(教師出示節約用水的標志)我們一起將節約用水標志粘貼在盥洗室內,提示幼兒要珍惜水資源,生活中做到節約用水。
幼:好!
科學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提高思維、想象、操作等能力。
2.培養幼兒對自然現象的興趣,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
3.在與同伴的合作中大膽表現,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分享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重點難點
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提高思維、想象、操作等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異的樹葉,有真的樹葉,也有用色紙剪的樹葉。
2.各種顏料讓孩子們印樹葉。
3.營造寬松、自由、有序的活動區域。
活動過程
我帶領孩子們到公園里觀察樹木,撿拾各種樹葉,孩子們的積極性非常高。
1、豆豆跑過來說,老師:我也撿到了一片樹葉,看,它變成什么了?
2、我拿起這片葉子讓孩子們觀看。
3、孩子們說:老師,你們想不想也使你們撿到的樹葉變一變呢?你準備把你的樹葉變成什么呢?
幼兒根據樹葉添畫造型:
1、把自己撿到的樹葉用雙面膠貼在紙上。
2、用記號筆、蠟筆大膽構造、想象。
3、可選擇一片或多片樹葉自由組合創造。
4.給樹葉畫上手,腳,讓它變成一片會跳舞的葉子
師生交流分享:
1、讓幼兒展示,介紹作品,對幼兒的創造意識給予肯定,增強幼兒的自信心與成功感,體驗和分享自己的和別人的快樂。
2、鼓勵幼兒大膽地響亮地介紹,語言能完整、流暢。
3、老師對幼兒的今天活動情況作適當評價。
4、共同收拾各類教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