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術教案動物(通用5篇)
小班美術教案動物 篇1
設計思路:
近階段我們開展了《動物的花花衣》主題,幼兒對斑點狗、斑馬、奶牛、長頸鹿、熊貓等小動物都非常感興趣,且大部分都有到動物園參觀的經驗,孩子們能區分這些動物的外觀輪廓,但在區分相似皮毛的動物上還有些難度。在教室美術區中我們也創設了相應的環境,創設了動物園的場景,提供相關圖片引起孩子們對這些動物的皮毛的關注和興趣,提供一些剪剪貼貼的材料讓孩子們給這些動物“穿”上花花衣,但我發現只有極個別的孩子能清楚明了地區分斑點狗、斑馬、奶牛、長頸鹿的花紋圖案,其他的孩子對這些動物的皮毛容易混淆。因此,我設計了《動物的花花衣》的美術活動。旨在通過說說、猜猜、做做的情景中,幫助幼兒區分動物皮毛的特征,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讓幼兒感到幫助動物的快樂。以小故事串聯,以多媒體加以輔助的設計安排也使活動更具游戲性,更符合小班孩子的特征,多角度多層次讓幼兒了解不同動物的皮毛及特征。
內容與要求:
1、在說說、猜猜、做做的情景中,區分動物皮毛的特征。
2、嘗試給動物制作花花衣,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
3、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4、鼓勵幼兒樂于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動物(斑點狗、斑馬、奶牛)、膠棒、貼紙、PPT
活動重難點:
區分不同動物的皮毛特征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圣誕節就要來了,有三個動物小朋友邀請我們去參加他們的圣誕舞會,你們想去嗎?好的,那我們一起出發吧!你們看到了什么呀,那我們一起來猜一猜都是哪些動物的家吧!,我發現了一個線索,我們可以根據動物的衣服來猜一猜!(播放PPT)
二、看看、猜猜
1、(在窗口露出一塊皮毛)用“猜猜我是誰”引出斑點狗。
提問:斑點狗身上的花紋是怎么樣的?(一點一點)像什么?
小結:斑點狗身上的花紋是一點一點的。
2、謎語:像馬不是馬,身穿花花衣,一條一條真有趣。
提問:小斑馬身上的花紋是怎么樣的?像什么?
小結:斑馬身上的花紋是一條一條的。
(播放牛的叫聲)用“聽聽我是誰”引出奶牛。
提問:奶牛身上的花紋是怎么樣的?(一塊一塊)像什么?
小結:奶牛身上的花紋是一塊一塊的。
三、制作、體驗
1、師:我們一起把小動物從屋子里請出來好嗎?咦?我們要去參加舞會了這些小動物怎么衣服都還沒穿好呀!
我們一起來給這些小動物穿上好看的衣服,然后一起去參加舞會吧!
2、師:斑點狗給你穿上一點一點的衣服,小斑馬給你穿上一條一條的衣服,奶牛給你穿上一塊一塊像云朵形狀的衣服!請小朋友們自己找一個動物好朋友,動動小手給他穿上好看的衣服吧!
3、幼兒選擇一種動物進行操作。
四、交流、分享
1、師:小朋友們把你們穿好衣服的小動物們請到舞臺上來吧!讓他們一起快樂地跟著音樂跳舞吧!
2、在音樂聲中,幼兒與小動物們一起跳舞,感受節日的快樂。
教學反思:
作為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以激勵性的評價,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東西,給予積極的肯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手工活動的樂趣,從而增強自信心。
小班美術教案動物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和相貌特征,感受動物的美和可愛;感受各種材料特性,探討巧妙運用多種材料、手法表現有創意”的可愛的動物“的方法。
2.通過探索用各種材料自由創作“動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創造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保護動物的環保意識,體驗合作、探究、發現的愉悅,激發自信心和美術學習的興趣。
課前準備:動物圖片資料、教師制作的示范作品若干、彩色紙、固體膠、剪刀。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檢查學生常規。
二、感悟 暢想
1.表演、猜謎
你知道哪些動物的動作?你能把它模仿出來讓其他小朋友去猜一猜嗎?
2.引導學生回憶并說出自己喜愛的動物形體、顏色、花紋等基本特征和這種動物有什么生活習性?喜歡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里?
3.學生分組討論、匯報:
·最喜歡哪種動物?為什么?
·你知道哪種動物的故事呢?
4.賞析藝術家表現動物的美術作品,了解不同美術作品表現方式和美的多樣性。
師:你覺得這些動物漂亮嗎?你喜歡嗎?為什么?
三、思考、探索、創作
1.引導賞析學生制作的動物作品的美感。
2.師生總結制作動物的方法:
a.根據材料來決定要制作的“動物”
b.根據想好的“動物”來選擇材料
3.圍繞重難點有目的地進行討論。
4.提出作業要求:
小組合作制作一組自己喜歡的動物
四、展示、評價、延伸:
1.各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
2.思考:
你學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
3.延伸:
你還知道其他關于動物的更多知識嗎?
教學反思:
學生都有自己的喜好,對動物也不例外。對自己喜歡的動物,學生說起來會頭頭是道,模仿起來會活靈活現。因此我在教學中處處給
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模仿、模聲、創造,盡管有的動物有很多人模仿創造,有的動物只有一兩個人模仿創造,但學生一直處在愉悅中學習,在活動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喜愛之情,更好的發展了自己創造的潛能。
小班美術教案動物 篇3
活動目標:
1.能用雙手交替的方式將彩色紙撕成長條、大小塊,進行粘貼造型。
2.能較大膽合理的運用鮮艷的顏料進行點畫、印畫裝飾。
活動準備:
1.一組一張大的沒涂色的小動物圖片。
2.紅、黃、藍彩色紙和彩色顏料若干,漿糊、棉簽、大花衣服的實物或圖片。
活動過程:
1.欣賞"漂亮的衣服",感受服裝上的條紋、色塊圖案之美。
師:這里有這么多漂亮的衣服,他們是什么樣子的呀?你的衣服是什么樣子的呢?請幼兒個別介紹或相互介紹。
2.出示空白的小熊、小兔等小動物底圖,交代活動內容及要求。
師:小動物們沒有漂亮的衣服穿,真傷心,你們愿意幫他們做一件漂亮的衣服嗎?。
(1)示范雙手交替撕紙。鼓勵幼兒撕出長條或小塊。(幼兒徒手模仿撕紙動作)
(2)教師將撕好的長條和塊狀的紙片貼在小動物的身上。
(3)示范手指點畫或紙球印畫方法,并請個別幼兒嘗試操作。
3.幼兒進行操作活動。
分成兩組操作,一組撕貼畫,一組手指點畫。
(1)撕貼畫組:桌子上放一個小筐,請幼兒將撕好的彩紙放在小筐里,不要隨地亂扔。教師指導、鼓勵幼兒將紙條按一定的順序,如從上往下或從左至右粘貼,并注意顏色的搭配。(教師可將紙折成長條后再讓幼兒撕,減輕難度)
(2)手指點畫組:指導幼兒蘸一種顏料點畫后把手擦干凈再蘸另一種顏料點畫,并注意色彩的搭配。
4.展示作品,相互欣賞。
活動延伸:
美工區中可提供材料繼續制作。
活動反思:
撕、貼、粘——小手動起來
美術活動對于班級的幼兒來說是比較喜歡的。在之前的活動中,幼兒對撕貼活動有過幾次嘗試,而在這一嘗試中幼兒能力還是有一定的偏差并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撕。首先要撕出大小相近的彩色紙片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本身有一定的難度,在表現上,幼兒要么撕的很小,要么一大塊。所以在教學的時候,讓小朋友用大拇哥和二拇弟捏住輕輕的撕扯下來。在撕的過程中,我們小朋友在能力上還是有一定的差異的。針對這一些差異,我們也請能力強的小朋友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共同合作。在指南中指出:“幼兒園應多為幼兒提供需要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完成的活動。”所以我們利用撕紙這一項工作讓我們小朋友共同合作,也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合作的樂趣。
2、黏。黏貼在我們幾個活動中也都有涉及,而我們小朋友會出現膠棒的使用上不夠熟練。同時在黏的時候不能充分全面的將要涂的部分涂好。所以針對這兩個問題,在膠棒的使用上和黏的時候再次強調講解,讓個別幼兒也上來嘗試,并且指出其相應的問題。“創造條件和機會,促進幼兒手的動作靈活協調。”黏的過程也是小手指手部精細動作的一個鍛煉。
3、粘。粘在小動物身上,我們小朋友在這一步上,大部分小朋友粘的比較好。但有一個小朋友將小白兔的臉上也站了彩色的紙,我問她:“為什么?”她說:“它的臉也是白白的。”這一方面我在提要求的時候,要將白白的粘貼上,本身問題還缺乏一定的嚴謹性,其次幼兒在黏貼的時候也有自己的想法。指南中說:“尊重幼兒的興趣和獨特感受,理解他們欣賞時的行為。”所以在幼兒發現這樣的情況的時候,不能否定幼兒的想法,我們也需要詢問幼兒的原因,并幫助幼兒尋求一個好的解決辦法。
美術活動,在這一個活動中,更多的是發揮了幼兒的動手能力,我們將多熟能生巧再接再厲,提升幼兒的手部動作。
小班美術教案動物 篇4
教學目標:
1、認知領域:初步了解動物外形和生活習性,認識動物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
2、操作領域:引導學生抓住動物特征,鼓勵學生挖掘多種表現材料,嘗試各種表現方法,對已知的事物進行在思考。
3、情感領域:激發學生的動物保護意識,增強學生對人類社會的關愛。
教學重點:
抓住動物的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
在創作時要表現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師準備:
動物圖片、飲料瓶、樹杈、示范作品、錄音機等。 學生準備:繪畫材料、剪刀、膠布、廢舊材料。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引發思維
1、猜謎游戲
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這里有幾個謎語請同學們猜一猜,看看哪位同學能以最快的速度猜出是什么動物?
(1)臉上長鼻子,頭上掛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條小辮子。
(2)嘴厚臉長鼻子大,打仗拉車全用它,腳上加層鐵釘板,
馳騁千里本領大。
(3)身穿梅花袍,頭上頂樹杈,穿山又越嶺。全身都是寶。 學生回答:大象馬 梅花鹿
2、圖片欣賞
同學們真聰明,你們知道嗎?這些小動物今天也來到了這里與我們大家一起上課,讓我們一起來歡迎它們好嗎?
拉開幕簾出示動物圖片
(1)你們最喜歡哪個動物呀!能不能說一說它長的什么樣?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及時肯定和表揚。
(2)你們知道動物還給我們人類帶來那些益處?
如:馬可以幫助人類耕地,奶牛能產奶給我們喝……
(3)看來動物給人們帶來得益處可真多,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動物呢?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小結:動物和人類有著這樣密切的關系,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保護動物和愛護動物,那么你們愿意和這些動物做朋友嗎?
3、揭示課題:在課前老師布置同學們準備一些廢舊材料,你們準備好了嗎?這節課就來用一些廢舊材料制作這一群可愛的動物朋友。
教師板書課題:第3課《動物朋友》
二 佳作欣賞 活躍思維
1、欣賞示范作品
(1)出示飲料瓶讓學生進行聯想。
請同學們看看老師手里的是什么?誰能設想一下,它們適合制作那些動物?為什么比較適合做這些動物呢?
引導學生探究根據材質特點來制作動物。
出示示范作品——小肥豬
學生觀察分析回答……
教師小結:看!這只胖嘟嘟的小豬就是用剛才那些飲料瓶做成的,老師覺得這個圓圓的、粗粗的飲料瓶很像小豬胖胖的身體,所以根據材料的特點做了一只小豬。你們仔細觀察一下,這只小豬身上還有什么材料?用了那些制作方法呢?
生答如:瓶蓋做鼻子,光碟做耳朵……
小結:老師運用了剪和粘制作方法。
教師再出示材料、范作——刺猬、貓頭鷹,深入探究根據材質特點制作動物和制作方法。
老師手中還有一些小樹杈,做了一只小刺猬你們看,小刺猬身體的其他部分都用了那些材料?是怎么組合在一起的?
再出示貓頭鷹深入探究。
…………
小結:通過剛才的分析,同學們知道許多廢舊的材料通過想象,運用粘、插、捏、剪等方法就能制作出這么多的動物。
(2)根據探究教師作品,學生根據自己材料的特征進行聯想,它們適合做些什么動物呢?
學生根據手中的材料思考適合制作的小動物并回答。
三 手腦并用 強化思維
1、作業內容
可利用多種材料的特點進行想象聯想,運用各種方法制作小動物。
2、作業要求
(1)使用工具時要注意安全,剪刀不要碰到他人和自己。
(2)保持室內衛生,把不用的廢舊材料放到垃圾袋里。
(3)可以合作完成也可以獨立完成。
教師巡視指導,遇到需要幫助的問題及時幫助解決。 做完的同學隨時把作品放到前面并參觀其他同學作品。
四 評價欣賞 發散思維
1、學生互評
動物王國里又增加了許多動物朋友,有小鹿、小豬、奶牛、熊貓等等,真漂亮,你們最喜歡那一件作品呀!
2、學生自評
看來這些作品做的真的很不錯,老師也非常喜歡,比如這只小鹿就很精致,制作方法也很簡單。這是誰做的,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作品嗎?
3、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適時點評。
五 教師總結
同學們說的做的都很好,老師看著這些創意獨特的作品,覺得每個人都是未來的設計大師。生活中許多的廢舊物品,經過你們的巧手制作就變成了精美的工藝品,可以看出,同學們對動物朋友都充滿了喜愛之情。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不但要懂得欣賞動物,還要學會保護動物
小班美術教案動物 篇5
活動目標:
能找出相同的物體。 辨別 紅色 , 藍色 , 綠色 , 粉色 , 紫色 等顏色。
關鍵智力:
數理邏輯 視覺空間
活動準備:
小鳥,小魚,螞蟻,小羊等小、中號圖片若干。 繩子一根,提前將小圖片粘在繩子上。
四張大紙板,教師提前將大圖片粘在紙板上。
手偶一個(教師自選)。
用即時貼或者牛皮紙做樹、水、農場和地洞,并貼在墊子前面的板上。
涂色材料:
包括,動物媽媽和動物寶寶,媽媽或者寶寶有顏色,給另一個涂上相同的顏色。
活動過程:
環節1 :演示游戲規則 教師出示手偶猴子,告訴幼兒,今天呀,猴子在路上碰到了很多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找不到自己的媽媽了,決定幫這些小動物找到媽媽。 猴子拿著小鳥的圖片,問:“小鳥,你的家在哪呢?”,小鳥說:“我不知道,小朋友能告訴我嗎?”請幼兒回答問題。教師走到樹的前面,上有很多鳥媽媽的圖片,猴子說:“這么多媽媽,哪個是你的呀?”小鳥說:“媽媽,媽媽,和我穿同樣顏色衣服的是我媽媽”。猴子把小鳥放進了鳥媽媽的懷里。教師和幼兒認識鳥媽媽衣服的顏色。 小魚、螞蟻、小羊和小鳥一致。 教師演示游戲規則。告訴幼兒:穿同樣顏色衣服的才是媽媽,不穿同樣顏色衣服的不是媽媽。
環節2 :游戲:“找媽媽” 教師將大紙板貼在墊子前的板上,紙板對面繩子,教師先出示一個紙板,讓幼兒根據紙板上的動物找媽媽,等幼兒都找完了,再出示另一個紙板。
環節3 :分組活動
第一組:美工區:涂色。
第二組:益智區:玩耍動物模型。
環節4 :展示作品 幼兒將作品用線串起來,掛在展示板上。
活動評價:
能否根據要求要求相同的顏色。 能否辨別各種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