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鈴叮當》教學反思(精選3篇)
《風鈴叮當》教學反思 篇1
近期在班級開展了一次主題活動內的美術活動——《風鈴叮當》。原有教案的基本流程為:出示自制風鈴——介紹掛牌——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按照掛牌提示穿材料——展示風鈴。本次活動的難點在于“掛牌”的設置,“掛牌”的要求就是讓幼兒按照預設的內容決定風鈴的懸掛物和數量。㈠存在問題⒈活動設計 本次活動有兩個要求一個是穿,另一個則是按照圖示穿(數量和種類)。首先對于小班下學期的幼兒來說,看著圖示穿存在一定的難度,并且還要根據圖示物品的數量決定穿幾個。幾個量集合在一張小小的“掛牌”上,對于幼兒來說比較困難。⒉活動準備 本次活動準備的材料比價多,因此老師在前期的收集工作是很重要的,材料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幼兒完成本次活動的操作要求。⒊美術活動的目的 本次美術活動的目標是嘗試用兩種材料串聯組合的方法制作風鈴,根據目標可以把本次活動定義為手工活動,只是在手工的基礎上滲透了規律排列。㈡活動實施 小班學習活動時間較短15分鐘,因此縮短前后導入講評的時間,讓孩子們有充分的時間思考、設計、制作。在活動中,我省去了“掛牌”的提示作用,直接出示一個隔一個和一個隔兩個的風鈴,讓幼兒觀察和講述其中的規律,隨后讓幼兒親自制作,有一部分孩子還是喜歡憑借自己的經驗去裝飾風鈴懸掛下來的鞋帶,在老師的提醒下才按照一個隔一個制作。㈢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把“掛牌”省略,直接出示兩種穿的規律顯得幼兒主動學習的成分較少,教師掌控的成分較多,建議在后期區域游戲中可以將“掛牌”投放進去,便于教師的指導和幼兒的學習。
《風鈴叮當》教學反思 篇2
活動反思:
手工是孩子們把他們認為最美、最感興趣的事物,借助各種材料,動手動腦把它們表現出來的過程,是孩子們對美的另一種創造。本次的美工活動《風鈴叮當》我們大家的冥思苦想中,終于現形。
本次的手工制作主要是以螺螄殼作為主要的材料,配合著吸管段的間隔串聯的方法進行制作,充分利用了家鄉的本土廢舊材料,在環保的同時也讓孩子們體驗到了“變廢為寶”的樂趣。今天的活動我設計的環節很簡單,最主要的難點在于孩子們對螺螄殼的掌控,能不能用線穿過去呢,是對孩子們的一種挑戰,但是好奇心使然,每個人都用心、耐心的去完成這一任務,結果當然可想而知,一串串風鈴在他們的巧手下,在老師的幫助下逐步成型,喜悅之情油然而生,成就感當然也是爆棚啦。
聆風之教學材料前期準備
對于今天的活動,材料的準備是一件長遠的事情,從剛剛接受這一任務開始,就開始琢磨:螺螄殼怎樣能讓孩子們駕馭呢?
因為螺螄殼的內部構造是螺旋形的,孩子們穿的過程中可能也是相對困難的,到底怎樣讓他們能夠快速的穿過去呢,最終還是尋得一方法,在不破壞美觀的同時,也給孩子們帶來便利,在螺螄殼的尾部用剪刀挖大,這大工程還得多虧阿姨們的幫忙啦。串風鈴的線該選取哪種材料呢?也討論了很久,線太硬不好打結,太軟孩子們又穿不過去,最后選取了色彩鮮艷軟硬適中的尼龍線。后來又配上了小鈴鐺,風鈴感覺已經有模有樣了,準備活動完畢,算廢了點心血呀。
聆風之教學活動進行時
在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對這一手工活動非常感興趣,能仔細的聽,用心的做,每一個孩子都在挑戰著這樣的難題:穿螺螄殼。
不過我發現在活動中對孩子們來說還是存在著一些困難的,有極個別孩子能夠耐心的想辦法用線穿過去,不過有些孩子因為耐心不夠,會來請求老師的幫助,所以這節活動更像是師幼合作完成的了。但是最后的成果還是很讓人欣慰的,小朋友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
聆聽風鈴聲,爾后享受成功。
聆風之教學后期討論
因為教案是自己設計的,也肯定存在著很多的漏洞,在老師們的指導下,我也知道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1、在目標中可以更加貼切的將需要幼兒掌握的本領寫進去,比如說掌握按照一個螺螄殼、一個吸管段的間隔串聯的組合方式。2、最近天氣比較熱,這個尼龍線在孩子們暖暖的手中感覺變的軟趴趴的,又加深了幼兒穿螺螄殼的難度了。3、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合作的方面體現的不是很清楚,但師幼的合作較多。4、整個活動設計的比較簡單平淡,可稍微加深難度,將風鈴變成螺旋形,可從一個螺螄殼、兩個螺螄殼、三個螺螄殼、四個螺螄殼、五個螺螄殼著手,讓幼兒自己討論要選擇哪個入手,這樣的話難度加深了,合作方面也更體現出來了。
但是整體來說,在老師們的幫助下,孩子們完成的都比較成功,風鈴在春風的吹拂下也更加顯得動聽悅耳,作為新教師的我,也希望在老師們的指導下不斷的進步。
《風鈴叮當》教學反思 篇3
音樂。
師:輕輕的閉上你們的雙眼,仔細聆聽這美妙的音樂。
生:孩子們都沉浸在優美的音樂聲之中。
師:(微笑著)神秘的問:你們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聽到了優美的風鈴聲,想到了許多漂亮的風鈴。
師:哦,你們還真聰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仔細欣賞生活中的風鈴吧!
師生:共同欣賞(課件2)
師:從古到今有多少美麗的風鈴,有誰聽說過風鈴傳說的故事?
生:(齊聲回答)沒有。
師:好,那么我們就一塊來聽聽風鈴的故事吧。ㄕn件3)
生:(快樂的)邊看邊聽。
師:現在來談談你們對故事的感受吧!
生1:我認為風鈴的起源悠久。
生2:我看出故事中的夫妻很恩愛,我們要對生活更加熱愛。
師:大家想法很多,那么,今天我們就來體驗制作風鈴的樂趣,好嗎?
生:(齊聲)好。
出示課題:風鈴叮當(課件4)
。ǚ此迹骸督逃龑W》上提到:“教師要創設一種吸引學生的教學情境和氣氛,使學生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需求,自覺的投入學習活動之中”。我想運用音樂與故事相結合的情境來導入新課,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不僅課堂氣氛異;钴S,教學質量也得到相應的提高。特別是故事的動畫,更是深受三年級學生喜歡,氣氛一度出現歡呼,為下面的學習敞開了一條通暢的道路。同時也給帶來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怎樣把握常規教學的“度”?如何在短時間內去深化教學?)
二、學美的方法
師:提問:風鈴由哪幾個部分組成?請看書自找答案。
生:線、鈴鐺、鈴帽。
師:我們看看他說對了嗎?
。ㄕn件5)出示風鈴結構圖。
師:大家明白了嗎?接下來小組討論,并回答以下問題,生活當中可以用來風鈴的材料有哪些?鈴當怎樣才能發出聲音?制作過程怎樣?
生:分組討論,認真而激烈。
師:看看哪組的討論最有成效,指點小組成員答題。
生1:生活中可以用來做風鈴的材料有許多,如小玻璃瓶、塑料、易拉罐、鈴鐺、鑰匙、扣子等。
生2:有一種鈴當本身有自己的聲音,有些材料相互碰撞才有聲音。
師:真不錯,看來下面的游戲你們都能通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