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沖突兩千年的由來與發(fā)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全歐洲有600萬猶太人被屠殺,占整個歐洲猶太人的二分之一。戰(zhàn)爭剛結束時,許多猶太人仍關在集中營,有的波蘭猶太人曾嘗試返回故居,但竟然遭到鄰居的冷眼排斥,有的甚至被鄰居殺害。戰(zhàn)前波蘭有300萬猶太人,死于集中營的就有150萬之多,戰(zhàn)后波蘭猶太人已所剩無幾。
建國次日阿拉伯五國宣戰(zhàn)
1948年5月14日英國托管結束,猶太人的以色列按聯(lián)合國決議,宣布正式建國。當時尚在延安的中共表示支持,華北解放區(qū)的《冀中導報》社論為此歡呼道,“定名為以色列的新猶太國家,于14日宣告成立,兩千年來沒有祖國而到處流浪受著侮辱與屠殺的猶太人民,他們要求建立猶太國家的愿望,開始實現(xiàn)了。”但阿拉伯國家則拒絕承認。以色列立國的次日,黎巴嫩、敘利亞、約旦、埃及和伊拉克五個阿拉伯國家組成盟軍向以色列宣戰(zhàn),要將這個新國家從地圖上抹去。但結果是以色列戰(zhàn)勝,占領了大片阿拉伯人土地,96萬巴勒斯坦人逃離家園。這就是第一次中東戰(zhàn)爭,以巴沖突的開始,也是巴勒斯坦難民的由來。
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前后共打了五次中東戰(zhàn)爭,三次由以色列發(fā)動,兩次由阿拉伯國家發(fā)動。每次戰(zhàn)爭都是以色列勝利,占領更多的土地,制造更多的難民,雙方的你不仁我不義也產(chǎn)生了更多仇恨。
歷史告訴我們:一,首先違反聯(lián)合國決議的是阿拉伯國家。整個阿拉伯世界始終不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二戰(zhàn)后興起的泛阿拉伯主義一直要把以色列這個阿拉伯世界中的異族國家連根拔掉;二,激進的回教組織甚至用恐怖手段阻撓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和解。
1978年埃及總統(tǒng)沙達終于正視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必須與猶太人和平共處的現(xiàn)實,與以色列簽署大衛(wèi)營和平協(xié)定,承認以色列國。以色列則以土地交換和平,向埃及交還了占領的西奈半島。但理性的沙達竟因此在1981年被激進的阿拉伯人行刺殺害。一些中東專家認為,以色列在以巴沖突中強悍無比,堅持以暴易暴,常發(fā)動先發(fā)制人的戰(zhàn)爭,大概是它能在充滿敵意的阿拉伯汪洋大海中,屹立半世紀而未致傾覆的因素之一。
美國是第二個猶太家園
另一個因素就是美國因素。20世紀前歐洲是猶太人的主要家園,有1200萬猶太人。目前,全世界的猶太人則主要分布在以色列(xx年統(tǒng)計約500萬)和美國(美國90年代統(tǒng)計有600多萬猶太人,甚至超過以色列),可以說美國是猶太人第二個民族家園。這就注定了美國在以色列沖突中感情的偏向。這種偏向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就像中國人特別關注海外華人的命運一樣。
猶太人17世紀開始移民美國。在舊大陸他們受迫害欺凌,在新大陸的自由主義氣氛中,他們獲得了平等的公民權利。美國國父華盛頓曾明確向猶太人社團表示,他反對排猶太主義(anti-semitism),他說,“我們不贊許偏執(zhí)行為,也不幫助迫害者”。因此美國成為除巴勒斯坦外歐洲猶太人逃離迫害尋求自由的另一個新天地,而且是猶太復國運動興起之前的唯一逃亡之所。19世紀上半葉德國猶太詩人海涅即力倡猶太人移民美國。他說,為了所有熱愛自由的人民,包括猶太人,美國必須成為逃離歐洲壓迫的人的避風港。
19世紀來自捷克波希米亞的猶太教改革派領袖以撒克•懷斯剛到美國就愛上了這個國家,對美國的自由和機會平等贊不絕口。他說美國就是猶太人的錫安山,華盛頓就是猶太人的耶路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