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學設計
設 計 思 路本課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第一節《日本》。屬于世界地理中的國家地理,是學生在學習國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個國家,《日本》這一課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學習日本,使學生初步掌握學習分國地理的一般方法,且對后面的國家教學,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同學們學完亞洲后已有了學習區域地理的基礎。因此,本節課利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分組討論和搶答活動等來活躍課堂氣氛,寓教于樂,并且面向全體學生。本節課充分利用地圖來了解日本的自然環境,鍛煉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并且教師聯系我國的國情分析,形成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活學活用的良好學風。教師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探究,掌握日本概況、地形和氣候等自然地理方面的特征,組織學生討論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讓學生了解一些防震常識,構建師生互動、快樂和諧的課堂氛圍,采取恰當的任務學習策略,保證教學各個環節的落實和成效。 教 學 目 標 知 識 與 技 能 1. 認識日本的自然環境。 2.運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了解防震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防震、減災意識。 4.培養識圖、析圖的能力及在地圖上搜集信息的能力。 5.教會學生如何評價某區域自然環境。 過程與方 法
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根據地圖和資料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學會學習一個國家地理特征的基本方法。 情感態度 價值觀
1.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2.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3.通過認識日本,培養學生防震、減災意識。
4.使學生認識到各自然地理特征是相互聯系和相互影響的,從而學會辯證地分析問題。 教學 重難點 教學重點
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構成、地形及氣候的特征。 教學難點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海洋性季風氣候的形成。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課導入 教師播放多媒體并提問:同學們,你們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進而想到了哪個國家? 觀看大屏幕。 回答:日本。 多媒體播放音樂、圖片,設置情境,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 地理位置 和 領土組成 教師結合多媒體出示的“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圖、“日本行政區劃”圖。教師引領分析,巡視指導,總結概括。 觀看大屏幕,思考并回答問題,搶答。 培養學生讀圖析圖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對本部分知識的掌握。 自 然 環 境 要 素 的 特 征 地形 教師出示有關日本地形、氣候圖,引領分析;巡視指導;總結概括。 觀看大屏幕,思考并回答問題。 使學生了解自然因素是相互聯系和相互影響的,為今后學習日本的經濟和文化做一個鋪墊。 氣候 承轉 利用多媒體展示富士山圖片。提出問題:日本除富士山還有很多火山。火山能給人類帶來災難。但是,在火山非活動時期能夠利用火山為人類造福嗎? 觀賞圖片并思考回答問題。 培養學生辯證思考問題的習慣。 日本不僅多火山,而且還多地震。教師播放日本福島地震視頻 學生觀看。 給學生地震災難視覺上的沖擊力,激發學生探究地震的興趣。 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世界六大板塊”和“世界火山地震帶”示意圖。教師引領分析 觀賞示意圖, 合作探究。 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的思維活動,培養學生讀圖、析圖能力。 防御地震措施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五種不同的場景,讓學生結合日本地震防御措的啟示,分組討論地震時,不同場景下我們應該怎么做? 分組討論,踴躍回答問題。 分組探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防震減災的意識,教育學生做好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 收獲之窗 要求學生采取角色扮演說出本節課收獲。 學生扮演導游簡單介紹日本的自然地理環境。 了解學生對本節課的掌握情況。讓學生明確本節課重點。 接龍游戲 利用多媒體展示達標檢測題 學生依次回答。 當堂檢測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板書設計:地理位置、國土組成 地形 日本 氣候 火山、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