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東南亞(1)教案
從圖中我們能夠發現東南亞的河流眾多,請同學們在圖中依次找出:紅河 湄公河 湄南河 薩爾溫江 伊洛瓦底江
提問:這些河流大部分發源于哪里?
這些河流之間的黃顏色表示什么地形?(山脈、高原)
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脈方向有什么特點?(南北縱列,山河相間)
(課件展示)“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圖幾三角洲圖”,指圖講解:
這些河流上游流經山區的河段,切割作用顯著,河谷是橫剖面v字形,兩岸高山聳立,水流湍急,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下游河谷展寬,水流緩慢,泥沙沉積,河岸兩側形成沖積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縱橫,地勢低平土質肥沃的三角洲。湄公河平原是東南亞最大的平原,是人口稠密,農業發達的地區。
(總結) 自然條件限制人類生活。人類和自然息息相關。
(課件展示)湄公河風景
(承轉)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下游形成寬廣的沖積平原和三角洲,那么,馬來群島的地形有什么特點呢?
(課件展示)東南亞地形圖
引導學生觀察地圖,討論馬來群島的基本地形特征。
(課件展示)展示東南亞地形圖,簡要介紹菲律賓的馬榮火山,繼續分析馬來群島的地形特征
(提問)
為什么印度尼西亞有被稱為“火山國”呢?
(課件展示)
(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
(提問)火山對當地人民有什么影響?
雖然火山爆發會給附近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但由于火山噴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們都愿意到這里耕種,造成了爪蛙島的地少人多,人口稠密的情況。(引導學生看問題應該一分為二)
(總結)
(復習反饋)
【板書設計】
第九章 東南亞
第一節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一、東南亞范圍:中南半島,馬來群島
二、“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世界海運,航空運輸樞紐
“馬六甲海峽”
三、 地形的基本特征
1、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2、馬來群島:多火山
探究活動
分組討論: 為什么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地區幾乎每天午后2—3點降對流雨?
目的:
1.使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綜合的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
2.增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促進知識遷移。
解析:
這里的熱帶雨林氣候去位于赤道兩側,海洋廣闊,水汽充足,受熱豐富,對流旺盛。尤其以一天中氣溫最高值出現的時刻(午后兩點左右),對流最旺盛。同理,我國的對流雨多見于夏季的午后,也就不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