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上冊《海陸的分布》課堂實錄
課前展示今日格言:昨天我雖然做的不是最好的,但這節課我要做最好的自己!播放背景音樂“獻給愛麗絲”。鼓勵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輕松入境。導入:
師:今天由我給大家帶來一節地理課,我們這節課來做一次環球探秘。歷史上麥哲倫做過一次環球航行,他是為了證實地圓之說,而我們今天來探索地球的海陸分布狀況。
直接展示幻燈片海陸的分布(多媒體展示課題)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32頁,第三單元第一課 海陸的分布。我們來一起揭開七大洲的神秘面紗。(用意:進一步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問題一:關于海陸的分布
創設問題情景
情景一:(慧眼識圖,我來比一比)出示多媒體課件,南北、東西半球海陸分布圖。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從整體來看南北兩個半球哪個半球陸地更集中?
生:北半球。
師:兩個半球分開來看,它們的海陸分布狀況是怎樣的?
(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后回答)
生1:南半球的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生2:北半球的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生3:(從數據上歸納)不論是南半球還是北半球,海洋面積總是大于陸地面積。
師:大家看的很準確!繼續觀察,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們從東西兩個半球來看哪個半球的陸地更為集中?
生:西半球。
師:你觀察的很仔細,兩個半球分開來看,它們的海陸分布狀況又是怎樣的?(自主探究交流后回答)
生1:東半球的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生2:西半球的海洋面積也大于陸地面積。
生3:不論是東半球還是西半球,海洋面積總是大于陸地面積。
師:咱們大家回答的很正確,那么我們又能得出怎樣的結論呢?
生:無論怎么劃分,地球上任何兩個面積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全體給予熱烈掌聲。出示多媒體課件總結)
情景二:出示多媒體,小小辯論賽:水球?地球?圖片。
師:(過渡)我們發現的這一狀況被人類第一個登上太空的宇航員加加林所證實,他在太空中看到我們的地球是一個蔚藍色的星球,他說我們是不是給地球起錯了名字,她應該叫“水球”,你同意他的說法嗎?請說出你的理由。
(小組自主合作,討論探究)
生1:我不贊成他的說法,我認為還是叫地球好,我們人類一開始就叫她地球,已經習慣了,認可了。
生2:我認為叫水球比較好,因為她的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讓學生對海陸面積的大小有更深的了解)
師:(歸納總結)咱們大家說的對,就像那位同學說的人們更習慣于叫她地球。
(過渡)由海陸分布狀況引出“大陸、島嶼、半島、大洲”。
問題二;關于七大洲
創設問題情景
情景一:(大陸大洲,我來認一認)出示多媒體課件世界地圖。
情景對話
師:對于人類來說,地球表面的陸地和海洋,哪個與我們的關系更密切?
生:陸地。
師:陸地被海洋包圍,分割成許多大大小小的陸地,分別叫什么?
生:大陸、半島、島嶼。
師:請大家觀察圖片,分別概括出什么是大陸、島嶼、半島?
生:面積較大的陸地稱為大陸。
散布在海洋湖泊的、面積較小的陸地稱為島嶼。
半島是陸地伸向海洋的凸出部分。
師:大陸和它周圍的島嶼合起來稱為大洲。那么誰知道世界上一共有幾個大洲呢?
生:七個大洲。
情景二:出示多媒體課件,七大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