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上冊期末基礎知識點匯總
地理復習
1、認識地球的過程由天圓地方說到球體,到現在的科學認識地球是一個兩極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赤道周長4萬千米,平均半徑大約是6371千米;人們根據地球的形狀按一定比例縮小,做成的地球模型叫地球儀。在地球儀表面連接南北兩極的弧線叫經線(也叫子午線),經線長度都相等,每條經線只形成半個圓圈,指示南北方向;垂直于經線的圓圈叫緯線,每條緯線都是一個圓,長度不相等,指示東西方向。東經用e表示,西經用w表示,南緯用s表示,北緯用n表示;南北緯度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線都是0º緯線(赤道),東西經度的分界線是0º、180º經線(0º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ºw和160ºe經線組成的經線圈。低、中、高緯的劃分是:30º、60º經線;南北回歸線的緯度:23.5ºs、23.5ºn,南北極圈的緯度:66.5ºs、66.5ºn,經線和緯線縱橫交織形成經緯網,作用是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準確位置。
2、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叫地球自轉,方向自西向東,時間是一天,產生晝夜交替的現象,從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的方向是逆時針轉動,從南極上空看,地球的自轉方向是順時針轉動;地球圍繞太陽不停地運動叫地球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時間是一年,產生四季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太陽高度角的變化。五帶的劃分:人們根據地球表面獲得太陽熱量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分為熱帶、北溫帶、北寒帶、南溫帶、南寒帶。我國大部分位于北溫帶,有明顯的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
3、gps是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縮寫,與電子地圖結合起來就可以實現自動定位導航,衛星圖像是對地觀測衛星探測到的地球表面信息所形成的影像。
4、地圖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三種定向法: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南北,緯線指東西),指向標定向法(指向標指示的方向為北方),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通常有數字、線段、文字等方式。比例尺大,所表示的實際范圍較小,顯示的地理事物較詳細;比例尺小,所表示的實際范圍較大,顯示的地理事物較簡略;地圖上的文字和數字叫注記,符號是圖例(要記住常用的圖例p27);地圖的種類常見的有行政區劃圖,地形圖,交通圖,旅游圖等。
5、三分陸地(29%),七分海洋(71%),陸地集中在北半球,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和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要記住大小和方位。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南極洲是跨經度最廣的洲,北冰洋是跨經度最廣的洋,呈s形的是大西洋。全在東半球的是印度洋。
6、大洲是大陸和它周圍的島嶼所組成的區域,大陸是面積廣大的陸地,島嶼是四周環海的小塊陸地,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水域的狹窄水道。
7、絕對高度(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是地球表面某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等高線是地圖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點連線。山地的五種基本形態: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會認識不同的等高線。)在不同的等高線之間,涂上不同的顏色就可制成分層設色地形圖。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地形。地表的五種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200米以下),高原海拔較高,邊緣較陡。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面崎嶇不平,不同的是山地海拔較高,峰巒起伏坡度陡峻,丘陵海拔較低,坡度和緩。盆地的特點是:四周高,中間低。世界最大的盆地是非洲的剛果_盆地;最大的平原是__南美_洲的亞馬孫平原;世界最高的高原是亞洲青藏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是巴西_高原;最長的山脈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山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