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上冊期末基礎知識點匯總
8、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運動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德國的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假說。
9、板塊構造學說把全球分為六大板塊: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一般來說,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而板塊的邊緣地殼運動比較活躍,通常表現為張裂拉伸、俯沖碰撞、斷裂錯動等,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要會利用板塊運動的原理分析世界上高大山脈和海洋形成的原因)全球有兩大火山地震帶,即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柴R拉雅火山地震帶。
10、海洋資源豐富,是解決當前人類社會面臨的人口膨脹、環境惡劣、資源短缺等系列難題的有效途徑。海洋被人們稱為“天然的魚倉”、“藍色的油田”、“鹽類的故鄉”、“娛樂的勝地”、“資源的寶庫”。但是目前海洋環境正遭到人為地破壞如海洋石油污染、將廢棄物排入海中、過渡捕撈海洋生物等。
11、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的大氣狀況,是多變的;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是相對穩定的。
12、熟記和識別不同的天氣符號和各種風向標。(詳見課本46頁圖3.6,45頁圖3.4)
13、氣溫的變化和分布: (1)氣溫的日變化:一天中,最高溫度出現在午后14時左右; 最低溫出現在日出前后。(會計算氣溫日較差=最高氣溫—最低氣溫)。氣溫的年變化: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則相反,大陸上1月最高,7月最低; 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會計算氣溫年較差=最高月平均氣溫—最冷月平均氣溫)
(2)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①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氣溫從低緯度向兩極遞減)
② 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③ 全球南北回歸線之間的陸地氣溫最高,南極地區氣溫最低。④在山地,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
14、降雨時降水的主要形式。降水過程包括水汽上升→冷卻凝結→云層增厚→降水四個環節,降水形成必須滿足三個條件:空氣上升冷卻,水汽凝結、有凝結核、云層增大到能夠降落到地面。
15、降水與降水的分布。(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
① 從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逐漸減少。② 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③ 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地區降水多。④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是赤道附近;最貧乏的是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⑤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齊;最少的地方是南美洲的阿塔卡馬沙漠。
16、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緯度位置不同,接受的太陽熱量也就不同,緯度高氣溫低,緯度低氣溫高,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陸地吸熱快,放熱也快,海洋相反。離海近降水多,內陸降水少。近海而海風吹不到的地區降水也少。海拔高氣溫低,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17、世界的氣候(圖見課本58面圖3.23)
一、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
溫度帶
氣候類型
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
地中海氣候、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