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
第三節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能舉例說出降水與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關系。
2.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
3.使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柱狀圖,并讀圖說明降水變化的規律。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讀圖、繪圖、析圖能力,判斷能力及主動探究能力。
2.通過授課使學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和關系。
3.通過活動設計,讓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學會閱讀和繪制水柱圖。
德育目標: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懂得世界各地區降水的分布,更好地利用降水的規律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服務。
教學重點
1.降水有多種形式,但重點認識降雨。
2.降水柱狀圖的閱讀和繪制。
3.世界降水量分布圖的閱讀。
教學難點:通過讀圖、繪圖、閱讀,使學生形成地理的空間概念認識世界降水的時空分布規律。
教學方法:讀圍觀察討論啟發式講述學生活動探究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相關課件雨量器量杯
課時安排:1~2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想一想,我們現在所處的地區在地球上屬于高緯度,還是低緯度地區?一年之中哪幾個月降水多?哪幾個月降水少?
生:略。
師:同學回答得非常正確。(同學們鼓掌,烘托課堂的氣氛,激活學生的思維)
講授新課:(提問)根據我們的生活經驗,想一想,大氣降水有哪些形式?
生:降水、降雪、冰雹等。
師:不管哪一種形式的降水,總之在大氣中一定要含有水汽。那么大氣中的水汽是從哪兒來呢?(想一想,可以同桌討論一下)
師:同學們知道濕衣服晾在室外,過一段時間就干了,那么衣服中的水分到哪去了呢?(蒸氣后變成了水汽發進入大氣中)
海洋、河流、湖泊以及土壤和植物等在太陽照射下,蒸發或蒸騰的水汽,進入到大氣中,這就是大氣中水汽的主要來源。
板書:一、降水與生活
1.降水:(1)什么是降水?
(2)降水是怎么樣形成的?
(3)降水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師:降水降落到地面后,怎樣知道降水的多少呢?
板書:三、降水量的測定
老師引導學生學習課本第54頁。
然后指導學生認識雨量器和量壞。有實物更好:圖3.18已經畫得十分清楚。
通過閱讀、看圖。學生已經知道降水量是利用雨量器來測定的。
測量方法知道了,還要給學生說明什么是降水量、日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
首先讓同學知道,降水量的單位是毫米。
日降水量:一般每天8時、20時各觀測一次,并把兩次得到日降水量相加。
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
年降水量:某年每日降水量相加。
年平均降水量:某地區多年降水量的平均數。
講完以上知識點,老師帶領同學進行活動(可以分為三個大組)完成課本第54頁。
活動內容:寫出如果出現這種降水情況可能會給人類生產和生活帶來的影響。
第一組回答:陰雨連綿一個月
第二組回答:有兩個月沒下雨
第三組回答:某城市下了大雨
這時老師要加以引導回憶春天、秋天、冬天的天氣,同學們討論會更熱烈,三分鐘后,每組選派一位同學宣讀本組的結論。也讓別的組的同學加以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