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和遼、西夏的和戰教學設計
北宋和遼、西夏的和戰 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思路
用歌曲《愛我中華》導入,說明中華民族的大家庭自 古是一家,引出北宋、遼和西夏的并立,教學中要注意,這段時間的 歷史事件較多,要引導學生理清歷史脈絡,同時,對于北宋和遼、西夏的并立,要注意一方面要正確認識少數民族對我國邊疆地區 開發做出的重大貢獻,另一方面,要指導學生認識到民族團結、民族融和是歷史的主流。培養學生辯證地 看問題的能力。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知道北宋、遼、和西夏史三個并立的政權,知道趙匡胤、耶律阿保機、元昊三位開國統治者的主要功績。
通過分析政權并立在當時的影響,使學生知道各個少數民族都為中國邊疆的開發和中國歷史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二)能力目標
通過分析北宋和遼、西夏和議的影響,提高學生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來源:第一范文網]
通過對澶淵之盟、宋夏盟約的對比和歸納,培養學生的總結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來源:第一范文網]
通過北宋和遼、西夏和與戰相關歷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和平是我國歷史上民族關系的主流和重點。遼、西夏與北宋的密切交往,對少數民族開發祖國邊疆、促進社會進步都有著深遠的意義。中華民族具有 極大的凝聚力,中華民族的進步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各族人民都為祖國的歷史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澶淵之盟和宋夏盟約
教學難點:如何評價北宋和少數民族政權的并立和戰爭
教學媒體
多媒體
教學方法
講述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結構和過程
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愛我中華》,說明我國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雖然有時會有戰爭出現,但扭不斷的中華魂會將他們永遠聯系在一起。進而介紹我國北宋時期的政權并立情況。
教師活動 備注
一、北宋的建立 在這里要先介紹唐滅亡的情況和五代十國的歷史,從而幫助學生把歷史脈絡搞清楚,有助于學生對歷史事件的銜接。同時也幫助學生明白一個道理:人民在連年征戰中特別渴望統一政權的建立,說明北宋的建立是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的,是受到人民擁護的。
介紹北宋建立的簡單情況
時間:960年
建立者:趙匡胤——宋太祖
事件:陳橋驛兵變
意義:統一了中原和南方廣大的地區
出示 趙匡胤的圖片和陳橋驛兵變的圖片
對趙匡胤的統治政策,用“杯酒釋兵權”介紹一下他加強中央集權即可。 在這一部分里,一定要注意歷史事件的順序,使學生能很輕松的從唐朝過渡到宋朝。
在介紹宋的建立時,可用小故 事或陳橋驛兵變的視頻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澶淵之盟 首先要講述契丹族的起源和興起,讓學生簡單了解一下即可,其次是耶律阿保機的建國和遼的強大,突出介紹耶律阿保機作為一個首領做出的偉大貢獻。主要要講清以下幾點:
建國時間:9XX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機
國號:遼
統治措施:大量吸收漢文化;創立了契丹文字。
這部分的重點是“澶淵之盟”,即遼和北宋的和戰,這里要講清遼的發展壯大和宋真宗的軟弱,可重點渲染一下京都保衛戰的經過,之后介紹澶淵之盟是在什么情況下締結的。
出示 問題讓學生思考
澶淵之盟的內容給北宋王朝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