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和遼、西夏的和戰教學設計
學 生可思考并討論。
(教師歸納總結并講述)澶淵之盟是遼宋雙方勢力相互平衡的情況下相互妥協的產物。對北宋來說,這是一個屈辱的合約,“歲幣”成為北宋人民沉重的負擔。但是,從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來看,它也有積極的一面。它結束了遼宋之間幾十年的戰爭,是此后的遼宋邊境長期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不僅雙方邊境地區生產得到了發展,雙方在邊境地區設立了市場,豐富了漢族和契丹族人民的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 這一部分中,要加深學生對澶淵之盟的理解和認識,讓學生明白它給雙方各帶來了什么,讓學生知道:“歲幣”是要每年送的,理解人民 的沉重負擔。
要讓學生明白這樣一個道理:遼宋之間不只是戰爭,還有和平,各族人民之間的友好相處是我國各族之間關系的主流。
三、宋和西夏的和戰 首先介紹西夏的起源和興盛,特別注意元昊的貢獻。
時間:1038年
建立者:元昊
國號:西夏
統治措施:重視學習中原文化;仿照漢制,建立 了一套官制和軍事制度;推行科舉制度;任用漢人;創制西夏文字。
這時,可出示《北宋、遼、西夏并立形勢圖》幫助學生明確他們的統治區域的地理位置。
其次是北宋與西夏的和戰,這里要指出,他們互有勝敗,在雙方妥協的基礎上,1044年,雙方簽訂盟約,開始了幾十 年的和平關系。 這里要引導學生比較::耶律阿保機和元昊的統治措施,有什么相同之處? 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對本課內容進行小結,并提出思考問題
1.北宋政府與遼、西夏的和議由什么積極意義?
2.為什么北宋王朝在民族關系中表現得如此軟弱呢?
板書
一、北宋的建立
1.時間
2.建立者
3.事件
4.意義
二、澶淵之盟
1. 建國時間
2.建立者
3.國號
4.統治措施
5.澶淵之盟的影響
三、宋和西夏的和戰
1.建國時間
2.建立者
3.國號
4.統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