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 秦帝國的興亡
〖課程標準〗 了解秦兼并六國和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史實,探討統一國家建立的意義。 知道陳勝吳廣起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秦統一的背景,說出秦兼并六國的順序,完成統一并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的時間。
探討統一國家建立的意義,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知道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通過閱讀、繪制“秦朝疆域圖”,掌握識讀、繪制歷史地圖的基本技能。
(過程與方法)
學習收集成語典故的方法,通過討論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秦統一的歷史意義,認識秦始皇統一中國,開創了我國歷史的新局面,對我國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通過對陳勝、吳廣起義的學習,認識陳勝、吳廣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治,知道秦的暴政是導致人民反抗和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教學重點難點〗重點 秦并六國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意義。秦兼并六國完成統一,結束了諸侯割據爭霸的局面,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利于民族融合。秦的各種政治、經濟措施對后世產生了巨大影響。
難點 對秦統治的正確評價和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價值取向。秦統治者既有偉大的歷史功績,又實施了殘暴的統治。通過歷史知識的學習與分析,形成正確的是非功過觀念,提高全面地和辨證地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自制“戰國七雄形勢圖”和各諸侯國國名卡(“齊、楚、燕、韓、趙、魏、秦”)、時間卡(“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2年”)、朝代卡(大字“秦”“西漢”)以及制作幻燈片(戰國后期的歷史背景、本課線索圖表等)。
學生預習課文,收集有關成語典故及秦王朝的資料。 〖教學方法〗利用掛圖、幻燈片,通過閱讀資料、分組討論、分析問題、動手繪圖進行探究式教學。 〖板書設計〗 第13課秦帝國的興亡
一、“秦王掃六合”――――秦的統一(前221)
“紙上談兵”
二、秦末農民戰爭――――秦的滅亡(前206)
“揭竿而起”“破釜沉舟”
三、楚漢之爭――――西漢建立(前202)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四面楚歌” 〖教學過程〗
復習戰國形勢
師:我國在夏、商、西周以后經歷了長達五百多年的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社會處于分裂狀態。
1.請同學們回憶戰國時有哪幾個大的諸侯國?
(選學生回答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并出示“戰國形勢圖”)
2.誰能把七個諸侯國名稱貼入老師繪制的戰國形勢圖中相應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