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區的開發教學示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西晉的興亡和內遷各族。
2.掌握東晉、前秦的建立和淝水之戰。
3.掌握江南地區的開發。
能力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綜合認識頭緒紛繁和較長時段的歷史過程,把握其發展線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2.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動亂對社會經濟所起的破壞作用,培養學生從社會大環境中去認識歷史問題的能力。
3.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初步認識我國歷史上存在的主要經濟區域,并培養學生運用這種認識思考相關的社會經濟問題的能力。
德育目標
1.通過對西晉八王之亂的學習,使學生明白:穩定壓倒一切,沒有穩定就沒有發展。
2.通過對內遷各族的學習,使學生認識:中華民族的形成是各民族相互融合的結果,每一個民族都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3.通過對江南地區開發的學習,使學生認識不同地區之間的交流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認識勞動人民對于社會物質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
教學重點
1.淝水之戰。
2.江南地區的開發。
教學難點
1.這一歷史時期歷史發展線索。
2.江南地區的開發。
教學方法
1.歌謠導入法?梢杂酶柚{的形式將這一時期歷史發展線索講清楚,從而帶出這一時期歷史發展特點和導入新課。
2.講述法。對西晉統治階級的腐朽生活和淝水之戰等內容,采用講述法好些。
3.圖表法。由于本課線索復雜,又涉及較多的空間概念,故而用圖表法,增強直觀性。
4.講解法。對江南地區的開發,可以適當講解,因為這一目對學生來說難度較大,用此法會好一些。
5.聯系現實法。主要是經濟重心南移。
教具準備
1.投影儀。
2.《少數民族內遷形勢圖》和《淝水之戰形勢圖》。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語例示一]
同學們,在《中國歷史朝代歌》里中間有幾句“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這二十個字中,前十五個字是屬于我們常講的魏晉南北朝的歷史。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的發展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一是江南地區的開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江南地區的開發”。
[導入語例示二]
今天的江南地區,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重要地位。那么,漢朝時的江南的經濟發展狀況又是如何呢?司馬遷在《史記》中是這樣記載的:地域遼闊而人煙稀少;稻米和魚是主要食物,人們還可以從山澤中采集植物果實和貝類為食;放火燒荒,耕種水田;不需要商人販賣貨物,沒有非常富裕的人。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經濟發展水平?漢朝以后,江南經濟狀況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些內容。
[導入語例示三]
同學們,在講新課之前,我們來看三個成語:先看“投鞭斷流”。它是用來形容軍馬眾多的。在特定語言環境下,也用以形容自恃自信。再來看“風聲鶴唳”。它用來形容有一點風吹草動和聲響,就驚恐慌亂起來。第三個成語是“草木皆兵”。它用來形容驚慌時疑神疑鬼。(把三個成語都寫在黑板上)同學們知道嗎?這三個成語都出自中國古代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淝水之戰是發生在前秦與東晉兩個政權之間的一場戰爭。那么,淝水之戰的背景是什么?淝水之戰中雙方勝負如何?淝水之戰對當時的南北雙方都有哪些影響?學完這一課后,我們就會解決這些問題的,下面我們來看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