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區的開發教學示例
[學生看書]……
[教師講述]西晉建國后,統治集團日趨腐朽。開國皇帝司馬炎就很荒淫。滅蜀、吳后,把劉禪、孫皓宮中的美女送往洛陽,使他的宮女近萬人。他還公開賣官。得錢都入私囊。繼位的晉惠帝是個白癡,昏庸不堪。他在華林園聽到蛤蟆叫,問左右:“此鳴者,為官乎?私乎?”聽到許多地方發生災荒,人民多被餓死,卻問,為什么不吃肉粥?這樣的人執政,國事腐敗可想而知。最高統治者如此,官僚貴族都競相奢靡,腐化成風,太傅何曾每天吃飯的錢要花上萬,仍然沒有下筷子的地方。晉武帝有一次到常山公主府上作客,感到王濟(常山公主丈夫)家的豬肉味道特別鮮美,吃完后贊不絕口。一問才知是用人乳喂大的。官僚石崇請客,命美女勸酒,如客人飲酒不盡,他便以勸酒不善而殺美女。有一次因一個客人不肯飲酒而連殺三名美女。石崇的廁所,也布置得十分華麗,灑以香粉,并有美女在廁侍候。石崇曾與皇親王愷斗富:王愷用麥糖洗鍋,石崇就以白臘當柴燒;王愷用素絲布作步障四十里,石崇就以錦作布障50里;王愷涂墻用赤石脂,石崇就用香椒泥。晉武帝看他的舅父王愷不能取勝,就暗中支持,增他一株二尺多高的珊瑚樹拿到石崇面前夸耀,石崇順手把它打碎,然后叫仆人拿出三四尺高的珊瑚樹六七株來,任他挑選。這種情況在當時比比皆是,因此有人指出:“奢侈之費,甚于天災”。而這種意見在當時并沒有引起上層統治者足夠的重視。
[教師引導]統治階級內部的奢侈腐化,加劇了西晉統治的危機,而皇族內部為爭奪皇權而進行的斗爭,則加速了西晉的滅亡。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場斗爭的簡單過程。
[教師講述]我們還從一個成語開始,這個成語叫“狗尾續貂”。它是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接到好的東西后面,顯得好壞不相稱(多指文學作品)。但這個成語的來歷卻與這場爭權斗爭有關。
司馬炎稱帝后,認為曹魏政權外無屏藩,所以孤立而亡。于是大搞分封制。封司馬氏27人為王,諸王鎮守要沖,逐漸形成了割據一方的勢力集團。這大大削弱了中央集權。司馬炎死后,白癡皇帝惠帝即位。由他的外祖父楊駿輔政。惠帝的皇后賈南風想掌握朝廷大權,受楊駿排斥。賈南風在291年三月發動宮廷政變,讓掌握禁軍的楚王司馬瑋殺死楊駿,逼死楊太后,株連數千人。不久又殺掉輔政的司馬亮,又殺掉楚王司馬瑋,控制了朝政。299年又想廢太子,不久把太子毒死。車騎將軍司馬倫以替太子報仇為名、殺賈后、奪取政權、逼退惠帝,自己即位。即位后,濫封官員。由于所封官員人數過多,本來官帽應該用貂尾裝飾的,現在只好使用狗尾巴代替,這就是成語“狗尾續貂”的來歷。司馬倫即位不久即遭到其他諸王的反對,各王之間互相廝殺,這場戰火從宮廷燃到地方,從洛陽燒到大河南北和關中地區,一直持續到3XX年。
這場戰爭,前后持續XX年,中原和關中地區慘遭破壞,社會經濟損失嚴重,北方人民生靈涂炭,西晉政權處于風雨飄搖之中。
[教師過渡]同學們請看《西晉少數民族內遷形勢圖》,看一下圖中的幾個主要民族:匈奴、鮮卑、羯、氐、羌。這五個民族我們從圖上看,它們主要分布在黃河的中上游地區和北方地區。那么,這些民族什么時候開始在這些地定居?它們和今天這些地方分布的民族有何關系?下面我們來看詳細內容。大家先看書,對基本內容先作一個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