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區的開發教學示例
[教師過渡]前秦勢力的壯大和北方地區的統一,使苻堅增長了驕傲自滿的情緒。他不以王猛臨死時囑咐他不要伐晉之言為重。于382年召集大臣廷議伐晉之事,并且不顧群臣反對,開始大舉伐晉,與晉軍在淝水展開了一場戰爭,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
[板書]2.淝水之戰
[教師引導]剛才已經讓同學們看過了“淝水之戰”目下的內容,大家對淝水之戰的過程也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現在請同學們再看一下這一目下的對于淝水之戰描寫的小字內容。概括出其中包含的三個成語。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里面包含有三個成語: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
[教師引導]下面我們請一個同學來講一下淝水之戰的過程,使我們對這一歷史事件有一個完整的認識。(掛《淝水之戰形勢圖》)
[學生講述]383年,苻堅率步兵60萬、騎兵27萬,從各地一起向南進發。開始了伐晉行動。出發以前,苻堅非常驕傲,對部下說:我有強大的軍隊一百萬人。文武如林,摧毀晉朝,如風吹落葉一般。而且出發前,連東晉皇帝、宰相俘虜后的官號、公館都準備好了。晉廷聽說苻堅率大軍南下,多惶恐不安。宰相謝安沉著冷靜,調度有方,首先使晉軍在距洛澗25里的地方停了下來。苻堅這時正好截獲一份晉軍困難的情報,便把大軍丟在項城,親率精騎八千,兼程前進。并且派東晉降將朱序勸降,哪想朱序把秦軍實情告訴了東晉將領。東晉軍主動出擊,殲滅秦軍1.5萬人,并把大軍推到淝水東岸與秦軍隔河對峙。苻堅登上淝水西岸的壽春城觀看形勢,見晉軍隊伍嚴整,又望八公山上的草木,以為皆是晉兵,不覺面有懼色。秦軍逼淝水立陣,晉軍不能渡河。謝玄(東晉將領)使人告知苻堅之弟苻融要求秦軍后移,讓晉軍渡河決戰。苻堅企圖在晉軍半渡時發動突然襲擊,便揮軍后撤。不料隊伍因此大亂,朱序又在陣后大呼苻堅敗了,于是秦軍一退不可復止。苻融被殺。苻堅為流矢所中,單騎逃回淮北。及到洛陽,檢點余眾,只剩下十多萬人。
(學生講述難度如果較大,則以教師講述為主,而且要結合掛圖,使學生有一個正確的空間概念)
[教師引導]苻堅擁有八十多萬兵力,卻不能統一江南,這究竟是為什么?大家可以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答案一:秦軍中氐族人不多,漢族和其他民族的將士占大多數,他們不愿為前秦賣命,秦軍一退就潰。
答案二:苻堅驕傲輕敵,戰前不作認真準備。
答案三:東晉軍隊伍嚴整,勇敢善戰。將領沉著冷靜,調度有方。
……
[教師講解]淝水之戰是前秦企圖統一全國的一次戰爭。綜合當時各方面的情況看,統一的時機和條件顯然不成熟。在這種情況下,苻堅傾全國兵力,想一舉吞滅東晉,從戰略上說是錯誤的。苻堅對形勢和雙方力量的錯誤估計,以及指揮上的失誤,造成了晉勝秦敗的結局。這里需要同學們特別注意的是課本上“秦軍中氐族人不多,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將士占大多數,他們不愿意為前秦賣命,秦軍一退就潰不成軍。”一句,這說明前秦軍心極端不穩,而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則是民族矛盾。因此,民族矛盾在前秦失敗的原因中占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
[教師過渡]淝水之戰是前秦與東晉之間的一場大的戰爭。結果對雙方影響非常大。因此,掌握淝水之戰的影響,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一段歷史的發展脈絡。同學們先看一下課本的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