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 教案(精選2篇)
第21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 教案 篇1
第19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目標導航:1、 識記:西晉、東晉建立的情況,淝水之戰,江南開發的概況; 2、 理解:兩晉時期我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 3、 分析:江南經濟逐步發展的原因。 朝代建立年代都城創建者西晉東晉淝水之戰
交戰雙方
領導人
結果
勝利、失敗的原因
影響 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表現、影響? 梯級釋疑1、想一想,江南地區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什么能得到開發?2、活動與探究:西晉末年為什么會出現人口大遷徙的現象? 今天黨和政府掀起的西部大開發熱潮,有什么現實意義?課堂反饋一、選擇題1.西晉滅吳,統一南北的時間是a.263年 b.265年 c.280年 d.3XX年2.西晉最后被哪個少數民族所滅a.羯族 b.鮮卑族 c.匈奴族 d.氐族3.江南地區得到開發,最主要的因素是a.南方生產工具先進 b.南方自然條件較好c.北方農民大量南遷 d.南方相對安定4.東晉主張堅決抵抗前秦軍隊進攻的宰相是a.謝玄 b.謝石 c.謝安 d.王猛5.江南經濟發展的兩個重要時期是a.春秋戰國 b.三國、兩晉 c.三國、兩晉到南朝 d.春秋戰國、魏晉二、論從史出材料1 (江南地區)地域遼闊而人煙稀少;稻米和魚是主要食物,人們還可以從山澤中采集植物果實和貝類為食;放火燒荒,耕種水田;不需要商人販賣貨物,沒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記》材料2 (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稔:豐收。)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覆衣天下:這里指江南地區出產的絲綿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宋書》閱讀材料回答:(1)材料2中描寫的江南地區與材料1相比發生了什么變化?(2)導致這種變化的因素有哪些方面?
第21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 教案 篇2
第21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教學目標>教學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自三國末年至南朝歷史發展的大概脈絡:包括西晉的興亡、少數民族的內遷、東晉和十六國的簡單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戰、南朝的簡單概念。更重要的是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這一時期我國江南地區經濟開發的狀況。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綜合認識頭緒紛繁和較長時段的歷史過程,把握其發展線索的能力有所提高。使學生初步認識我國歷史上存在的主要經濟區域,并運用這種認識思考相關的社會經濟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淝水之戰史實的學習,使學生感受不畏強暴,勇于抗擊強敵的精神,并進一步認識到各民族之間團結的重要性。通過關于江南開發史實的學習,使學生認識不同地區之間的交流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認識勞動人民對于社會物質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
教學重點:淝水之戰和江南地區的開發。
教學難點:江南地區的開發。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視頻展示:白居易的《憶江南》。
同學們剛才欣賞了南方美景和歌頌江南的優美詩歌。江南美景,美不勝收。南方的美麗是我國人民長期辛勤勞動的結晶,如今的江南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心。今天,我們一起來追溯早期江南地區的開 發。出示課題:第21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
出示各朝代地圖,歷史上,我國的政治重心和經濟重心先是在北方中原一帶,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經濟重心逐漸南移,經濟重心的南移有一個大的時代背景,我們來了解這個時代背景。二、知識回顧:1.“三國”指的是哪三個政權?定都在哪里?建立者分別是誰?各是哪一年建立的? 三、講授新課(一)西晉的興亡 (266年--3XX年)學生思考:西晉為什么短暫而亡?統治腐朽皇帝弱智八王之亂 西晉滅亡少數民族內遷總結:首先,西晉的統治集團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風氣非常盛行,在位的皇帝智力低下;其次,西晉統治集團內部發生爭奪皇位的內亂,徹底地破壞了西晉的統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晉的國力。第三,內遷的少數民族受到西晉統治階級的壓迫,民族之間存在著矛盾,少數民族的上層利用西晉內亂的機會起兵反晉,推翻了西晉的統治。出示:《西晉內遷各族的分布與遷徙方向》。生找出 內遷五個少數民族的分布。以史為鑒,西晉短暫的統一,給我們留下了什么教訓?西晉統一的短暫,固然有多種矛盾沖突的因素,但統治階級的貪婪腐敗卻是導致當時政治黑暗不可忽略的一個問題。歷史教訓提示我們,無論治理國家,還是管理小家,都應居安思危,切不可放縱奢侈。西晉滅亡之后,國家重新陷于分裂。北方陷入割據混戰,北方人民大量南遷,西晉皇室貴族也大量逃到南方去,又在南方建立了一個政權,史稱東晉。出示:司馬睿。生答東晉建立的時間、建立者、都城北方陷入分裂混戰,內遷五個少數民族以及漢族先后建立了16個政權,史稱十六國。出示圖片:東晉十六國。東晉與前秦。4世紀后期,氐族建立了前秦政權。前秦皇帝苻堅任用漢人王猛為丞相,前秦強盛起來,消滅了其他割據政權,統一了黃河流域,北方出現漢魏以來少有的安定。此后,苻堅急于統一全國,大舉進攻東晉。(二)淝水之戰 看視頻《淝水之戰》,結合影片和課本知識,思考回答:
淝水之戰發生于哪一年?作戰雙方?有關成語? 結果?影響?
“動腦筋”:苻堅擁兵80多萬,卻不能統一江南,這是為什么?
思考與判斷:淝水之戰同在此以前歷史上哪幾次戰爭相似?過渡講解:淝水之戰后,前秦的統治瓦解,北方地區重新陷入割據混戰的狀態。東晉在南方取得暫時穩定,經濟有所發展。但是,南方的東晉政權又被大將所奪。420年大將劉裕稱帝,國號宋,南朝開始(宋、齊、梁、陳)四個王朝,都城都在建康,總稱 為“南朝”。總結:兩晉、南朝簡 表朝代建立者時間都城西晉司馬炎265年—3XX年洛陽東晉司馬睿317年—420年建康南朝宋劉裕420年—479年[來源:]齊蕭道成479年—5XX年梁蕭衍5XX年—557年陳陳霸先557年—589年這一時期政治局面的特點是:“長期分裂,政權并立”。北方戰亂不斷,南方相對安定,出現我國古代第一次人口大遷徙高潮。學生表演歷史情境劇:《黃河流域亂如麻,中原人民要搬家》。(劇本附后)
出示資料:北人南遷圖
思考:北方人民南遷的同時,會給南方帶去什么?因為北方比南方生產力水平高,所以北人南遷給南方帶去了先進的 生產技術和文化知識,并提供了勞動力,促進了江南的開發,也促進了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三)江南地區的開發出示:材料1:(江南)地廣人稀,飯稻羹 魚。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 ——《史記》材料2: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宋書》 想一想:為什么《宋書》里描寫的江南與司馬遷描述的江南會有這些不同?這是因為,漢代的江南尚未開發,魏晉以來已逐漸得到開發。想想看,江南地區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什么能得到開發?第一,大量的北方人口遷往江南,為江南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和技術;第二,江南地區的戰亂比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第三,江南地區有發展經濟的優越的自然條件; 出示圖片:南方經濟的發展。江南地區的開發對我國經濟產生了什么影響?江南地區的開發為我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情景劇:黃河流域亂如麻,北方人民 要搬家。(找4個學生表演)人物:北方人甲、北方人乙(爺)、北方人丙(孫 )、南方人北方人甲:糟糕,又有亂兵來搶劫了!唉!這轉眼間換了幾個皇帝,經歷了這么多政權,一會兒是戰爭,一會兒是賦稅,莊稼也收不上來,土地也被踐踏了,這日子沒法過了,聽說南邊情況好點,趕快收拾東西走吧……哦,對了,我得帶上勞動工具,還有書 籍,種子也帶一些吧,看看在南方能不能用得上。北方人乙(爺):怎么?你要去南方嗎?你可知南方地廣人稀,窮鄉僻壤,全是蠻荒之地……我可不想離開家鄉。南方人:你從中原來嗎?歡迎你們到南方來!可是,我們除了河邊那片土地,實在拿不出更多的東西來接濟你們。北方人甲:沒關系,這里又溫暖又濕潤,我帶來了工具、書籍和種子,只要有土地就有希望。南方人:是嗎?快讓我看看,(指著犁十分驚訝),你們就用這個來種地嗎?北方人甲:對,讓我們共同勞動來創造美好未來吧!(100多年后)北方人丙(孫):爺爺去世了,父母也死于戰亂,我也不得不背井離鄉來到江南,難道真的要像爺爺說的與野蠻人為伍嗎?(趕路……)不過,這一路走來,人多車密,并不像很荒涼的樣子呀!(抬頭)那是什么地方?高大的城墻氣勢宏偉,遠遠地聽見吆喝聲,難道我又回到洛陽了嗎?不對,那一定是建康,原來不起眼的小縣城現在可實實在在是座繁華的大城市啊!我要留下來。師總結: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政權分立時期,從這一時期開 始,我國南方的經濟就逐漸發展并趕上北方。南北經濟發展趨于平衡。但是總體而言,我國南方的經濟依然落后于北方。直到兩宋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最終南移。四、課堂小結五、練習與探究1.慧眼識錯:3XX年,皇族司馬睿重建晉朝, 都城在洛陽,史稱東晉。383年,鮮卑族建立的前秦與東晉發生了官渡之戰,東晉以少勝多,大敗前秦。2.在我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我們身邊有沒有人口流動現象?這些人口流動對經濟發展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