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課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科學和藝術
教師在學生討論的結果上加以總結:建安詩歌一方面真實地反映了社會的動亂和民生的痛苦;另一方面表現了統一天下的理想和壯志,人民渴望統一的愿望。悲涼慷慨,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這種特色被稱為“建安風骨”。
2、陶淵明與田園詩
教師出示陶淵明畫像,讓學生根據預習和閱讀教材,簡單介紹一下陶淵明。然后教師出示陶淵明的詩,提出問題“對比建安詩歌來談一談陶淵明詩的特點”讓學生圍繞問題 進行討論。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獨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教師加以概括:在陶淵明之前,從沒有—位詩人寫過這樣多的詩來歌詠農村風光、生活,他獨創的這類詩歌被稱為田園詩。田園詩的特點是清淡自然,真實動人。陶淵明田園詩的代表作有《歸園田居》一組詩。陶淵明的文賦也寫得非常好,代表作有《歸去來辭》、《桃花源記》。陶淵明的詩文以及他那種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對后世影響很大,唐朝的大詩人王維、孟浩然、柳宗元都曾經熱心地學習他;他筆下的桃花源更是成了人們心中理想世界的代名詞。 陶淵明的成就,使他成為這一時期最著名的詩人。
二、王羲之和顧愷之
1、“書圣”王羲之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教師出示王羲之畫像和《蘭亭序》的摹本,并直接向學生講解:東晉王羲之,東晉瑯邪(今山東臨沂)人。后遷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做過東晉的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他集書法之大成,獨創一家。他的楷書,進一步擺脫 隸書的形跡,達到獨立完美的境地。他又是書法的多面手,特別是善寫行書、草書。人們贊美他的字“飄若浮云,矯若驚龍”。我們觀賞他的書法,是一 種美的享受,令人贊嘆和陶醉。由于他的書法造詣很深,后人尊稱他為“書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是《蘭亭序》!短m亭序》寫于公元353年。此序共324字,筆勢開放俊朗,結構十分嚴謹。全文以“之”字 最多,計有20個字,字字別開生面,無一雷同。王羲之自己認為這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歷代書法家也認為這是行書的絕代佳作。王羲之的妻子和7個兒子都愛好書法。尤其幼子王獻之,能繼承他的書法藝術,也是筆飛墨舞,人們尊稱他為“小圣”把他父子合稱為“二王”。[來源:z]
2、“三絕”顧愷之
教師出《女 史箴圖》并講解:東晉大畫家顧愷之,字長康,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他擅長人物畫。所謂人物畫,是指以人物為題材的繪畫。畫人物,難度很大。顧愷之的人物畫,其特點是“傳神”和“神氣”,即刻畫人物質性格和內心世界,主要表現在眼睛上。只要他點眼睛,畫中的人就象要活了一樣。他對藝術非常精心,如醉如癡。而且,他還是一個繪畫的理論家、評論家和文學家。所以,人們贊譽他有三絕,即才絕、畫絕、癡絕。這位繪畫大師,他的繪畫題材很廣泛,佛教故事、歷史故事、人物、山水、飛禽走獸等都有?上Я鱾飨聛淼闹挥猩倭康哪”,如《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這兩幅畫,在繪畫技巧上,比較準確地描繪了各種人物的身份和特征,線條優美,人物栩栩如生。同時,從畫中讓我們了解到當時貴族婦女的生活、情感的某些側面。這兩幅畫卷是我國藝術寶 庫里極寶貴的遺產。但《女史箴圖》摹本,在19xx年八國聯軍侵占北京時,被英國所掠,現存倫敦大英博物館。國內只能看到此圖的復制品。
三、石窟藝術
1、云岡石窟
2、龍門石窟
教師強調一 下石窟開鑿的時間、地點,之后出示有關山西大同云岡石窟和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的圖片,使學生對石窟藝術有直觀的印象,自己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