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明清時期的反侵略斗爭
第12課 明清時期的反侵略斗爭
知識要點
1. 元末明初,日本海盜、武士勾結不法商人,結成“倭寇”。明朝中期,明政府派戚繼光抵抗倭寇平息東南沿海的倭患。1561年,戚家軍在浙江臺州(九戰九捷)大敗倭寇。
2. 明朝后期(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寶島臺灣。1661年,鄭成功率兵進入中國臺灣,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鄭成功收復臺灣,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3. 1683年,清軍進駐中國臺灣,1684年,清朝設置中國臺灣府,隸屬福建省。意義:中國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中國臺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
4. 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軍水陸并進,取得兩次雅克薩之戰的勝利。
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尼布楚條約》。規定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隨堂練習
1. 材料一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二 “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
(1)材料一的話是誰說的?此話體現了他的什么思想?“海波”是指什么?為平息“海波”,材料中的“我”先后在哪三個省進行抗擊?其中取得九戰九捷戰績的地方是在哪里?
答:戚繼光。愛國或答“保家衛國”。倭患。浙江、福建、廣東。浙江臺州九戰九捷。
(2)材料二的話是誰說的?他最大的歷史功績是什么?“逐荷夷”發生在哪一年?
答:鄭成功。收復中國臺灣。1662年。
———————————————————————————————————————————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_______說的,體現了他的________思想。“海波”是指______。
為平息“海波”,材料中的“我”先后在_____、_____、_____三個省進行抗擊,其中取得九戰九捷戰績的地方是在__________。
“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是_______說的,他最大的歷史功績是_________。“逐荷夷”發生在______年。
2. 中俄第一個邊界條約簽訂的時間是1689年,名稱《尼布楚條約》,當時的中國皇帝是康熙帝。
主要內容: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
———————————————————————————————————————————
中俄第一個邊界條約簽訂的時間:_______年,名稱《__________》,當時的中國皇帝是________。
主要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列舉明清時期,向世人昭示中華民族反抗侵略、捍衛祖國領土主權的斗爭精神的三件大事。
答:(1)戚繼光抗倭;(2)鄭成功收復臺灣;(3)康熙帝組織雅克薩之戰。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抒發民族英雄戚繼光愛國情懷的詩句是
a.“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